劉備臨終之前,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用心良苦

王雪嵩 2021/06/03 檢舉 我要評論

劉備夷陵失敗之後,為了防止東吳反撲,所以退守在了白帝城,其目的就是利用自身的力量,期望可以抵擋東吳的進|攻。不過也就是在白帝城,劉備在經歷了這場大敗之後,心力交瘁之際,選擇了交代自己的後事。

《三國志》中記載 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其中說的便是將諸葛亮的重要地位抬的十分的高。

可是如果只看表面的話,肯定是不行的。劉備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難道說真的願意拱手讓給諸葛亮嗎?這當中還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在劉備去世之前,將兵|權交給了當時的李嚴,這當中便有著很大的貓膩在其中,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瞭解一下。

一、李嚴

其實李嚴,並不想演義當中所表現的那般是個無能之人。恰恰相反,歷史上的李嚴本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而且在劉備在位的時候,被委以重任。要不然在劉備去世的時候,根本不可能將整個蜀漢的兵|權都交給了李嚴來管理。

其實李嚴在整個蜀漢的建立的過程中,也是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才能的,可以說是能文能武的角色。劉備夷陵失敗之後,就將李嚴召喚到了永安宮,接受劉備的命令,讓其和諸葛亮一起幫助劉禪。加封李嚴為中都護,通關內外|軍|事,並且留下鎮守永安。

二、為何不將兵|權交給諸葛亮

其實劉備在安排後事的時候,不可能將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都交給別人。而之所以選擇將兵|權交給李嚴,其目的就是為了分化兩個人。

看過歷史劇的或許都知道,古代的帝王的權術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控制朝局的方法,那就是相互制衡。李嚴本身就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人才,而諸葛亮在跟隨劉備的多年的過程中,也有著自己的一定的勢力。

那麼在劉備去世後,他自然要給諸葛亮找一個可以相抗衡的對手,只有這樣,自己打下的蜀漢的江山才能夠保得住。同時劉禪也只有這樣才能順利的即位,蜀漢才能長久下去。

雖然說在諸葛亮後期的情況來看,諸葛亮並沒有篡|權,但是他在位的多年的時間裡,整個蜀漢的大事,哪一件不是諸葛亮親自過問的呢?整個蜀漢上上下下來看的話,劉禪手中的權力其實並沒有多少。並且諸葛亮的歷次的北|伐的過程,劉禪都是選擇聽之任之。

其實劉備在安排後事的過程中,肯定也是經過各種盤算的,要不然也不會這樣輕易的去下決定的。蜀漢不可能都交給一個人的手中,否則的話,就會大權旁落,漢獻帝的前車之鑒,劉備不可能不會提前預料到。到那時,整個蜀漢恐怕都是諸葛亮的了。

還有一點,那就是劉備深知李嚴對自己的忠誠,同時發生在李嚴身上的很多的事情也能夠表明一件事,李嚴也是一個眼裡面揉不得沙子的事情。李嚴本身就是個能文能武的人,諸葛亮亦是如此。縱觀當時的整個蜀漢的全域,能夠和諸葛亮相抗衡的人,或許只有李嚴這一個人了。

劉備作為一代君王,自然有自己的一番考慮,為了能夠保住自己辛苦創建的江山,不得不說,劉備實在是用心良苦了。好在諸葛亮雖然借機扳倒了李嚴,最終還是用心的輔助整個蜀漢,劉備的確是想多了。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