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有眾多才能超絕的能人志士,為各自的良主出謀劃策,一展宏圖。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應屬有臥龍、鳳雛之稱的諸葛亮與龐統了。但是除了這兩位,司馬懿也算是三國時期心思縝密的謀士之一了,而諸葛亮與龐統既有臥龍鳳雛之稱號,那麼司馬懿的稱號又是什麼呢?
第一、司馬懿的綽號,為「塚虎」,意為待在墳墓中伺機而動的老虎。相對于諸葛亮與龐統二人「臥龍鳳雛」的綽號,司馬懿這一「塚虎」的綽號難免有些上不得檯面。龍鳳皆為神獸,二者得一即可得天下。而虎即便在塚,伺機而動,把握時機,卻也仍為凡物,相較于神獸,二者孰優孰劣,一眼可明。
但別忘了,雖然諸葛亮與龐統二人綽號為「臥龍」與「鳳雛」。但龍既在臥,便無翱翔在天之力,鳳尚為雛,或未有自保之能。而這樣的綽號,也恰恰為二人後來的算不得良好的境遇埋下了伏筆。但司馬懿的綽號「塚虎」,雖然有些上不得檯面,卻也詮釋了司馬懿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的性格。
第二、「塚虎」一稱,道盡了司馬懿的隱忍,也可見司馬懿最終的結局。上文我們也提到了,塚虎之稱,意為待在墳墓中的老虎。這樣的形容,本身就會讓人感到些許不寒而慄。虎本就為百獸之王,又摒棄天性,待在墳墓暗處,伺機而動,按耐時機,一招致命,這樣的心思,與司馬懿此人,十分相配。
而司馬懿也不愧是被稱之為「塚虎」的人。其在投奔曹操之後,暗自忍耐,步步為營,連生性多疑的曹操都未能發覺其的真實意圖。而塚虎最終也等來了一招致命的機會。西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成功奪取曹魏政權軍權,而後來更是由司馬家族一統三國,這樣的行事作風,也十分符合「塚虎」的特點。
司馬懿的「塚虎」綽號,可謂是名副其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