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諸葛亮,那可是我們心目中最有智慧的一個人了,是我們每個人心目中的偶像,如果要列舉他的故事,那可是說上三天三夜都不帶打磕不帶眨眼的。就這樣一個接近于完美的人物究竟有多聰明,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扒一扒歷史上的那些事。
諸葛亮,字孔明,號稱「臥龍先生」生于蜀中琅琊郡,父親曾為東漢郡丞,叔父為太守,由此可見,諸葛亮屬于我們口中的「官二代」,那麼後來為何會隱藏于隆中這樣一個山溝溝裡呢。這就不得不說說諸葛亮坎坷的身世了。
據說在諸葛亮有三個兄弟,兩個姐姐,一個堂弟,但是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兄弟幾人跟隨叔父諸葛玄生活在豫章,之後諸葛玄投奔荊州劉表之後只有諸葛亮跟隨左右。
諸葛亮在叔父去世前跟隨叔父四處奔波的經歷以及與一些官場上人打交道的經歷,使得他增長了不少的見識,也對那個時候的社會有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隱世于隆中他又結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比如:水鏡先生,徐庶等等。
在朋友們的相互交流下,他冷靜客觀的分析了天下的形勢,且自己把自己比喻成戰國時期的管仲,樂毅,並且表述了自己想要在亂世中尋得明主,建功立業的決心。當時徐庶輔佐于劉備,後來由于曹操的逼迫,不得不與劉備分道揚鑣,並在走的時候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劉備經過徐庶的介紹,對諸葛亮特別的惜才,從而帶著關羽、張飛三次拜訪隆中,請諸葛亮出山,最終劉備的德才以及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了諸葛亮,使得諸葛亮感覺自己遇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明主,從而決定跟隨劉備征戰天下,一展自己的抱負。
諸葛亮跟隨劉備出山后,在電視劇上演的是,劉備將自己手中的調兵遣將的權利統統交給了諸葛亮,然而真正歷史並不是這樣,諸葛亮剛跟隨劉備的時候製作了一個管理後勤和稅務的官員。直到劉備在夏口與劉表會合後才提出了聯合東吳一起抗擊曹軍的建議。
到了東吳,諸葛亮也並非像電視裡演的一樣,一個人用三寸不爛之舌堵住了東吳文官的悠悠眾口,而是直接找到東吳領導人,向東吳提出一起聯合抗擊曹軍的建議。並指出了擺在東吳面前僅有的兩條路。
一條便是聯合抗曹,一條便是向曹俯首稱臣,經過利弊的權衡和周瑜等人的建議,最終同意了諸葛亮的建議,一起聯合抗曹並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戰役——赤壁之戰。
而且在這場戰爭中曾經講述過許多關于諸葛亮用兵神乎其神以及對天氣的了解。比如: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等神跡。
然而真正歷史記載赤壁之戰全程指揮是周瑜,而諸葛亮只幫忙算了一下何時起東風並沒有參與赤壁之戰,由此可見電視劇上的神跡在真正歷史上是不存在的。它是導演通過三國歷史故事改編,為了讓節目更加精彩從而增添的一些神乎其神的效果。
當然諸葛亮能夠在當時不同的政營裡勸說東吳領導和周瑜等人與蜀國一起聯合抗擊曹操也顯示出諸葛亮出色的交際能力和對天下形勢分析卓越的分析能力。
因此,通過查閱歷史,我們發現諸葛亮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神仙人物,而是一個有著非凡交際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普通人,他也會犯錯誤:比如因德行衡量人錯用馬謖。再看見《三國志》裡陳壽評價諸葛亮為治世良才,卻因攻打祁山興師動眾,所以沒有成功。
反正不管歷史怎麼說,諸葛亮依然是後人心目中的一位忠心耿耿,用兵如神的神仙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