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橋之戰中,趙雲所向披靡,幾乎無人能擋,令眾人震驚。此戰中,趙雲直接除掉了袁紹手下大將麹義,很明顯趙雲比麹義厲害得多,不過這都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有誇張的成分, 那麼在正史中,趙雲和麹義到底誰更厲害呢?
演義中的情節
三國演義中,趙雲一出場就是非常生猛的,直接和袁紹手下大將文醜打了個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成功的救了公孫瓚一命,令公孫瓚大為感動。見趙雲如此勇猛,於是公孫瓚直接將趙雲編入軍中,跟隨自己出戰。
公孫瓚先是命大將嚴綱做先鋒,衝擊袁紹軍陣,自己率軍居中,趙雲居後,結果嚴綱的先鋒軍遭到了麹義的埋伏,被打得大敗,就連公孫瓚的中軍都遭到了衝擊,被迫後撤。公孫瓚大軍敗退,袁紹軍自然是要乘勝追擊了,眼看麹義率軍沖了過來,公孫瓚要全軍崩潰了,趙雲突然沖出來,不僅成功擋住了袁紹大軍,而且直接除掉了大將麹義,打了一個漂亮的反擊戰。
從趙雲的表現來看,他不僅戰鬥力遠遠強於麴義,而且軍事表現也非常不錯,幫公孫瓚挽住了頹勢,此戰若沒有趙雲,公孫瓚必敗無疑!
上面的這些情節,都是發生在三國演義中,很明顯趙雲比麹義更厲害,那麼在正史中,具體情況又是如何呢?
正史中的情節
事實上,三國演義把趙雲給誇大了,很多人都認為趙雲非常猛,非常厲害,但是在正史中,趙雲的前期表現並不是非常亮眼,三國志對他前期的記載非常少,大多數都是跟隨劉備之後的記載!
拿上面這場界橋之戰來說,其實趙雲的名字根本就沒有出現在史書中,只知道他當時是在公孫瓚手下為將!而當時的麴義,那可是鼎鼎大名,而且人家在此戰中,曾以八百兵大破公孫瓚兩萬步兵和一萬騎兵!
麴義由於常年生活在涼州,精通羌人的戰法,所以手下訓練出了一支非常精銳的軍隊,這保證了他的實力。袁紹見麴義實力不錯,且有擊敗冀州牧韓馥的戰績,所以聯合麴義,成功的擊敗了韓馥,將韓馥逼出了冀州,自此麴義開始在袁紹手下效力。
由於公孫瓚弟弟公孫越的離去和袁紹有關,所以公孫瓚打著為弟弟報仇的旗號開始進攻袁紹,雖然大家對袁紹比較熟悉,都認為袁紹非常強大,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公孫瓚的實力其實比袁紹更為強大,從實力對比來看,袁紹根本不是公孫瓚的對手!就在眾人以為袁紹將要被擊敗時,麴義閃亮登場了!
面對公孫瓚的騎兵衝擊,麹義命手下冷靜地俯伏在盾牌下,等到敵人的騎兵沖到只距離幾十步的距離,麴義才下令反擊,一齊砍過去。與此同時,袁紹陣中千張強弩齊發,向白馬義從射去,公孫瓚的騎兵面對突如其來的反擊,被打得潰不成軍,毫無抵抗力,紛紛潰退,見公孫瓚軍撤退,麴義奮起直追,直接追到了公孫瓚駐守的界橋,並直接擊破了公孫瓚的防守,將公孫瓚軍打得大敗,奠定了袁紹軍的勝勢!
《英雄記》:瓚步兵二萬余人為方陣,騎為兩翼,左右各五千餘匹……義兵皆伏楯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臨陣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甲/首千餘級。瓚軍敗績,步騎奔走,不復還營。
從英雄記的描述來看,當時的麴義手中只有八百騎兵,而公孫瓚手中有兩萬步兵,一萬騎兵,然而就是在佔據如此大的優勢情況下,公孫瓚還是被麴義打得大敗,足見麴義是有多麼厲害!當時的趙雲,應該也在公孫瓚軍中,所以說他應該也是被擊敗的軍隊中的一員,可見當時的趙雲,遠遠沒有麴義厲害。
結語
趙雲和麹義誰更厲害?按照正史來看,兩人根本不在一個檔次!在正史中,趙雲只不過是一個普通將領,手中沒有自己的人馬,在前期屬於那種根本不出名的人物,而麹義卻手握一支精銳軍隊,曾以八百騎兵大敗公孫瓚三萬軍隊,在史書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比趙雲厲害得多,兩人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本文主要參考《英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