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備坐擁益州、荊州之時,大有與中原曹魏分庭抗禮之勢。因為益州西川之地,物產豐富,被稱為天府之國,可以作為根基之地,但只有根基是無法圖謀天下的。
此時荊州顯得十分重要,荊州自古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它與徐州一樣,都是各方勢力角逐的主戰場,特別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荊州稱得上南北之間的門戶。
既然荊州事關厲害,劉備自然不能派遣泛泛之輩來鎮守,於是他讓結義兄弟關羽統領荊州大小事務,可見其重視程度。關羽雖然智勇雙全,但是為人過於傲慢,最終大意失了荊州。
其實蜀漢集團裡,鎮守荊州的絕佳人選,並不是關羽,也不是長阪坡前數奇功的張飛,甚至關羽和張飛加一塊兒都不如他。 這個人就是渾身是膽的常山趙子龍。
咽喉要地——荊州
早在遠古著作《尚書·禹貢》裡,就有過關於荊州的記載,「荊及衡陽惟荊州」,這裡面的荊州是古九州之一,那時荊州軍事位置並不是十分突出,因為廣大江南地區並未得到開發。
荊州之地只是廣泛意義上的楚地,又稱為江陵、郢都,是楚文化的發祥地。 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荊州就處在中/央政/權的統一管轄下,被稱作南郡。
後來經過兩漢的經營,荊州之地變得富庶非常,其戰略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特別是大爭之世,荊州更是香餑餑,無數的諸侯豪強窺探覬覦這塊寶地。
因為荊州是四通八達之地,身處長江要塞,無論是向南向北,還是向東向西,都繞不開荊州這個地方。除此之外, 荊州還是個易守難攻之地,除了長江天險,還有蜿蜒高聳的荊山作為屏障。
到了東漢末年,鎮守荊州的是劉姓豪強劉表,劉表只是個平庸之主,好于坐談,並沒有圖霸天下之志,他交好袁紹,接納劉備,除掉孫堅,抗曹操的背後,都是想保全自己。
荊州在劉表手裡是一種資源浪費,但劉表還是有一定能力的,荊州在他手裡穩如金湯,並沒有落入別人手裡。直到劉表離去,幼子劉琮繼位後,荊州才落入旁人之手。
這個旁人就是曹操,曹操滅掉袁紹後,成為當時最強盛的一股勢力,曹操是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的,他要乘勝出擊,拿下荊州和東吳,一舉統一天下。
在曹操大軍壓境時,劉琮屈服了,他並沒有劉表那種經營地方的能力,失去荊州只是時間問題。當荊州落在曹操手裡,一下刺激曹操奪取天下的雄心。
關羽把守下的荊州
曹操以荊州為跳板,瞄準的就是東吳這塊寶地,倘若沒有征服荊州,曹操奪取天下的雄心不會那麼強烈,可見其荊州絕佳的軍事位置,只不過荊州的唾手可得,讓曹操大意了。
東吳的孫權並不是劉琮之流,輕易就會屈服曹操,而是繼承父兄遺志,想要把東吳發揚光大。 孫權不僅想要保全東吳,更想奪得荊州之地,進而與曹操逐鹿中原。
他最終接受諸葛亮關於孫劉聯盟的提議,命周瑜為都督,統領一切禦曹事務。周瑜不負眾望,最終在赤壁大敗曹操水陸聯軍,成就古代軍史上的一個奇跡。
就在周瑜火攻曹操之際,荊州輕而易舉落入劉備手中,這是諸葛亮隆中對時,給劉備出的主意。因為劉備在東漢末年一直疲於奔命,投靠各家,沒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此時荊州近在眼前,哪兒有不取之理。 於是乎劉備一不做二不休,佔據荊州要塞,之後周瑜使出萬般心力,都沒能把荊州從劉備手裡奪回來,反而落了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後來劉備因為要攻取西川之地,所以就把荊州交到關羽手中。關羽是劉備心目中鎮守荊州的最佳人選,因為關羽和劉備以兄弟相稱,是「自家人」,而且其智謀也是數一數二的。
而張飛雖然勇猛異常,也是劉備義結金蘭的兄弟,但顯然不適合鎮守城池,因為張飛是個暴脾氣,極易動怒,動不動就要短兵相接,讓他來鎮守荊州,是不明智的舉動。
相較來看,關羽更合適,張飛只適合衝鋒陷陣。起初荊州在關羽手裡是固若金湯的, 關羽利用荊州的地利之便,有過除掉龐德、水淹七軍的光輝履歷。
只是時間久了,關羽不免驕傲自滿起來,面對東吳孫權和親的舉動,竟然說出「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話語,要知道孫權是君主,聽到關羽的這句話時,心裡更是堅定奪取荊州的計畫。
最終孫權和北方的曹操聯合唱了一出雙簧, 趁著關羽進攻樊城之際,派呂子蒙白衣渡江,奪了荊州,而關羽也為他的大意付出代價,落得個敗走麥城、人死身滅的下場。
常山趙子龍
其實作為蜀國五虎將之一,趙雲的才能一定程度上是被埋沒的,他更適合鎮守荊州這個軍事要地,或許張飛和關羽加起來都不如他。因為趙雲的性格是那種不偏不倚,不激不隨地最適合的本領就是守城。
因為鎮守城池,需要的不僅是一個人的能力,更考驗其意志質量。關羽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智的,但也僅限於一定程度,最終他還是因為自己的性格丟掉荊州城。
趙雲是能夠堪當大任的,他為人不帶感情用事,能夠審時度勢,比如劉備在打下益州城之後,很多士兵借機想要瓜分財產,是趙雲最終站了出來,勸說劉備效仿高祖劉邦之舉,不動益州人民一分一毫,更把大量財產均分給人民。
從此劉備在益州深得民心,統治也趨於穩定,這一切都有趙雲的一份功勞。還有一件事可以說明趙雲的大智慧,就是在得知關羽遇害的事情後,劉備怒不可遏,想要率兵一舉蕩平東吳。
趙雲聽聞之後,竭力勸阻劉備討伐東吳,因為一旦和東吳短兵相見,國力受損不說,也會極大影響到統一天下的大業。因為東吳之地易守難攻,兼之孫權手下精兵強將無數,強行征討會吃虧的。
結果趙雲所說不假,劉備、張飛因為強行征討東吳,間接離去,蜀國氣運從此開始走下坡路。要是當初劉備委任趙雲為荊州統帥,那蜀國局面一定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