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的歷史篇章中,從不缺乏英雄猛將,龍虎相爭,你來我去,好不熱鬧。這其中,有一位身穿白袍,騎著白馬的常勝將軍,他就是常山趙子龍。
實際上,趙雲非但不是常勝,還打過不少敗仗。最基本的三次就有:跟隨公孫瓚戰鬥被袁紹打敗;跟隨諸葛亮南征時敗于兀突骨;一出祁山時,敗于曹真之手。戰鬥分兩種,一種是行軍打仗,另一種是單挑,單挑未曾記載趙雲敗于誰手,或許這就是成就他常勝將軍的名頭吧!
如果趙雲不是三國時期中新軍打仗的常勝將軍,那誰才是呢?一個不曾被人忽略的魏國名將文聘。說起這個文聘,其實也是大有來頭,他是趙雲的師兄,和張任、趙雲一樣都是師從童淵。他有勇有謀,忠義無雙,一生之中百場戰爭,無一敗績。
文聘原來是劉表手下,被擊敗了後來在蜀國擔任將軍的魏延。在劉表走後,劉琮投降曹操。文聘是劉表的部下,那自然也歸順了曹操,曹操很欣賞文聘的才能,就開始重用他。
後來長阪坡之戰之中,劉備的軍隊被打的落荒而逃,幸好有張飛和趙雲的斷後,趙雲在除掉了曹營眾多名將,這讓曹營中的人都感到畏懼,而且趙雲在擊敗張郃之後又力克,馬延等四人的圍攻,這時文聘出馬了。趙子龍也害怕文聘,馬上叫張飛前來支援,要不是張飛,趙雲可能就倒在長阪坡了。
曹操得知此事很高興,竟然能讓趙雲感到畏懼,曹操封文聘為江夏太守,文聘在此堅守了幾十年,這幾十年中無論你是誰都不可能攻破文聘的防線。就算是蜀國大將關羽也不是文聘的對手,文聘曾兩次擊敗過關羽,而且還在荊州燒掉了關羽的糧草,關羽知道自己打不過還後退了一百米。
關羽沒了之後,荊州被孫權占下,那江夏的防線就是吳國進攻魏國的第一道大門了。但是由于文聘的防守太強悍,孫權竭盡全力都沒能攻破。
孫權帶著數十萬大軍進攻江夏,雖然攻不進去,但是給他們圍住,讓他們出不來,糧食沒了自然就不攻自破了,有人說,有人勸文聘撤走,但是文聘選擇堅守陣地,孫權連續攻打一個月都沒能攻下,最後曹睿趕到袁紹才撤退,無論是關于,張飛,還是趙雲都不可能在文聘身上占一點便宜。
文聘為了擊退孫權還用上了空城計,文聘白天睡覺,讓孫權的奸細來打聽消息,奸細看見文聘大白天在那睡覺,回去告訴孫權,但是曹睿帶兵前來支援,在袁紹由于的時候曹睿帶兵已經沖上來了,孫權打敗,而這一戰之後,文聘不久就倒下了,這就說明趙雲的師兄可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