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曹操率領著號稱百萬大軍的人馬,浩浩蕩蕩地撲向東吳地區,想要一舉消滅孫劉兩個集團勢力,完成全國的統一。
走到赤壁時,曹操與孫劉聯軍互相對峙,哪一方都沒有突出對方的防線。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周瑜為首的聯軍將領排兵佈陣,誓要與曹軍決一厶戰。
《三國演義》中還出現了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求東風」等膾炙人口的情節。其中,有人質疑,孫劉聯軍可以火攻曹軍,從而取得戰|爭的勝利,在草船借箭中,曹操為什麼不用火呢?魯肅對此作出回答。
曹軍一路向南,當他們抵達赤壁的時候,正值東漢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的九月,而赤壁大戰真正爆發的時間在當年的十一月份。
期間,9月份正是冬季風在大路上形成高壓的時間,其中心在蒙古地區,寒冷乾燥的西北風和東北季風由北向南地吹著。依照這樣的氣候來看,對曹軍極為有利,如果他們使用火攻,那麼諸葛亮的船隻必然會被焚燒殆盡,又或者是孫權的船隻被燃燒一光。
不過,當時的北風和東北風雖然已形成,但在向南推進的過程中,一般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到江淮流域。也就是說,曹操只有在10月份左右,利用風向來作|戰才有利。在當時,由於東南方和南方也極為強盛,所以對孫吳的船隻有利,他們更有可能對曹軍進行火攻。
在這樣的條件下,如果曹操貿然使用火攻,必然會導致引火焚身,要麼是自己損失慘重,要麼就是兩者玉石俱焚。當諸葛亮的船隻悄悄地靠近曹營的時候,船上綁滿了稻草和帆布,這讓曹操清楚的意識到,如果諸葛亮的船隻燃燒起來,他們未必就從此撤出,極有可能抱有必厶之心,利用火勢攻擊曹營和船隻。
所以,曹操不敢用火攻的根本原因是擔心引火焚身。魯肅在後來分析的過程中,也提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變著法地稱諸葛亮為「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