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下棋贏了乾隆,乾隆:不怕朕除掉你嗎?劉墉的回答讓乾隆大喜

天空之城 2021/11/21 檢舉 我要評論

眾所周知,圍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所衍生出來的文化更是深厚。有時候,圍棋並不僅僅是一個娛樂的工具,它可以演化戰場博弈,更能看出君臣之心,而這樣的圍棋便叫做「君臣棋」。

明朝時期,朱元璋與劉伯溫、徐達等大將都下過「君臣棋」,通過棋局朱元璋傳達了自己的政/治想法,而劉伯溫與徐達也通過棋局告訴了皇帝自己的為政理念,稱得上是一段佳話。

因此,想要下好一盤棋,不僅僅在于棋術,政/治覺悟也要跟得上。值得一提的是,曾經大臣劉墉就與乾隆皇帝下過一場「君臣棋」,他直接戰勝了乾隆帝。

一怒之下,乾隆便要除掉劉墉,好在劉墉比較機智,他說了一句話,不僅化解了危機,還升了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故事。

劉墉的發展史西元1720年,劉墉出生在山東諸城,他的父親名叫劉統勳,是清朝有名的首輔軍機大臣,從這一方面來看,劉墉也算是一個官宦子弟了。

不過,劉墉並沒有靠著祖宗的蔭蔽進入官場,而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上位。年少之時,劉墉雖然算不上 聰明絕頂,但卻肯下苦功夫,也積累了不少的學問。

別人30歲還沒有考上「明經」的時候,他卻已經是進士了,殿試之時,乾隆對劉墉提出了多個問題,他都對答如流,給皇帝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成為了那一屆科舉的第二名。

進入朝廷的「中央系統」之前,劉墉曾在安徽、江蘇、山西、陝西等地當過官,「婦人女子無不夫其品誼,至以包孝肅比之......」,這便是老百姓對他的評價。

匆匆而過三十年,劉墉一直堅守著自己的為官準則——公正廉潔。或許也是因此吧,他獲得了乾隆皇帝的提拔,62歲那年被調入了京師。

此時,劉墉雖然已經年過花甲,但他依然在為老百姓發光發熱,為朝廷盡自己最後的力量。他曾先後擔任過禦使、吏部、工部尚書等職位,也曾多次上書解決了朝廷中的許多問題。

就這樣,劉墉越來越受乾隆的器重,還有民間百姓的愛戴。當時,老百姓結合他的特徵、性格,贈送給劉墉一個「濃墨宰相」的稱號。

正所謂:「人如其名」,這四個字完美地詮釋了劉墉的為人,他不像和珅一樣「滑不留手」,更像是「一根筋」,經常會觸犯乾隆皇帝的威嚴。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在執政第60個年頭的時候他便退位了,閒暇之餘,他便會找來劉墉一起娛樂一下,打發打發時間。

有一次,乾隆找來劉墉比較一下書法,結果呢,雖然乾隆的書法不錯,但相比于進士出身的劉墉還是差了那麼一點。

比賽輸了之後,乾隆的好勝心便被激起來了,于是便讓他與自己比試圍棋的能力。有意思的是,在下圍棋的過程中,兩人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流傳至今。

劉墉與皇帝下棋一直以來,「君臣棋」都不好下,因為這其中不僅僅是一場棋局博弈,還是一種君臣之間的「政/治情商」博弈,對此劉墉也深有體會。

因此,在圍棋開始後,劉墉忌憚被乾隆懲罰,所以心情一直忐忑不安,下棋的招數、落子的位置也深思熟慮,走的是「中庸」之道。

說實話,乾隆皇帝的圍棋水準非常之高,平時與其它大臣下圍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他贏。在這其中,或許有大臣「謙讓」的成分,但乾隆圍棋的水準的確是實打實的。

可想而知,這場圍棋開始沒多久,劉墉便有點招架不住了。劉墉也是一個不服輸的人,當他發現乾隆的棋藝不凡時,便開始認真對待。

不久後,劉墉便一改頹廢的局面,殺出了「重圍」。在此情況下,劉墉早已將「君臣之道」拋諸腦後,乾隆被打得節節敗退。

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年近古稀的乾隆皇帝更像是小孩子一般,對于「勝敗」比較的在意。

當看到局面對自己不利時,他的臉上有點掛不住了,每落下一子,都會「散發著」憤怒的表情。圍棋有時候就是那麼玄乎,心情越是不平靜,越容易失敗。

果不其然,下了幾子之後,乾隆的敗局已定。當劉墉落下最後一子的時候,他非常的高興,也像是一個小孩子一樣。

只是,當他抬起頭看到乾隆皇帝的時候,臉上的笑容突然就沒了,因為乾隆皇帝正一臉怒火地看著他呢,好似盯著「仇人」一般。

劉墉的機智回答見此,劉墉嚇得不敢抬頭,緊接著乾隆皇帝說話了:「劉墉,你可知道朕下棋從來沒有輸過,現在你贏了我,無疑是打破了我的不敗記錄,就不怕我除掉你嗎?」

聽到這番威脅的話後,劉墉知道如果今天不能說服乾隆皇帝,那麼自己的小命就危險了。經過短暫的思考後,劉墉靈機一動,對著乾隆皇帝回答道:

「皇上,臣不過是一時僥倖才能夠贏您一局,而且以我的圍棋水準也就只能贏您一局。可您所做的不一樣,您的勝利是全天下的勝利,所以才不會與我爭一局勝負」。

簡單來說,劉墉、乾隆的這番對話,與當年韓信與劉邦的對話非常相似。劉邦問韓信能帶兵幾何,韓信回答是:「多多益善」。

可是,當劉邦問韓信:「我能帶兵多少」,韓信說:「十萬」。這樣的回答讓劉邦很不高興,意識到自己的危機後,韓信急忙說:「您帶的是將,而我帶的是兵。」

劉墉變相誇讚乾隆皇帝有「大局觀」,他所贏得是天下,而不是與自己的這一場棋局,既拍了乾隆的馬屁,也化解了自己的危機。

果不其然,「老大不小」的乾隆聽到這樣的回答之後非常高興,還讓嘉慶皇帝加封劉墉為「太子少保」,這也應了一句話:「伴君如伴虎」。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