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在蘇州城北有個小縣城,名為永安縣。永安縣是個人口不多的小縣城,稀稀落落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十戶人。
在永安縣西頭有個小鎮子,鎮子里有個叫桂花村的小村莊,桂花村的人大多都是從各地逃難過來的,看這里還算安寧,也就暫時安定下來了。
桂花村有個賣米的商戶,名為李建華。據說李家祖上就是干買賣生意的,雖說是商人,李家的人卻是行的正坐的端,從來不屑于干缺斤少兩的買賣,都是老實本分的生意人!
李建華的爺爺是做茶葉生意的,也是鎮子上有名的品茶高手。
到李建華父親這一輩,因為時常發生戰亂的原因,茶葉生意不太景氣,加上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更別提買茶葉了。
李建華的父親便開始買賣大米。
因為世代經商的緣故,李家在鎮子上也算得上是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了,但是李家全是樂善好施,心地善良的生意人,在饑荒嚴重的時候,還組織家丁捐錢捐糧給鎮子上的難民,更是捐錢給鎮子上的難民修了避難所,來幫助大家暫時棲身。
李建華的妻子是隔壁鎮子上教書先生張永生的獨女張如月,雖說是婦道人家,張如月卻是思想開明,識大體的賢妻良母,自從嫁到李家,一心一意照顧著孩子和丈夫,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小兩口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李建華還有個弟弟名為李建文,是李建華父親的妾室所生,雖說是二房的孩子,李建華和李建文的感情卻是非常好,兩人年紀相差不大,從小就喜歡一塊兒玩,絲毫沒有間隙。
李建華父親在世的時候,也總是教導兩人要團結起來,共同打理家里的生意。所以李建華和弟弟成年后在商行各司其職,從沒發生過矛盾,拌過嘴。
雖說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弟弟李建文卻遲遲沒有娶上媳婦兒,倒不是沒有人愿意嫁給李建文,而是這李建文一門心思都撲在生意上,對哥哥說的娶妻生子的話絲毫不在意,只是說緣分到了自然就成親了。所以李建華的孩子李偉都快六歲了,李建文還是孤家寡人一個。
這天是四月初一,是李家每個月都要給鎮子上的難民發救濟糧的日子,李建華和李建文早早地就在街上忙碌著,不到兩個時辰,排隊的難民都排了整整兩行了。
就在大家熱火朝天忙碌著的時候,家丁突然驚魂失措地喊到:
快來人啊,老爺暈倒了,快找人請郎中過來瞧瞧,老爺暈倒了,來人啊…
傭人手忙腳亂地把劉建華送回了府中,并請了鎮子上有名的大夫來瞧病。吳郎中不緊不慢地給李建華請了脈,他捋捋胡子說到:
李員外這個病,不太樂觀啊。李員外本來身子就弱,山里月感染的風寒本就需要靜養,他還整日忙碌著,導致氣血損耗太多,現在他身體已經虧空的厲害,恐怕時日不多了。說罷,給了張如月一張藥方,嘆息著離開了。
沒過兩天,李建華就臥床不起了,張如月只能按照郎中開的方子,整日給他煎藥服侍。日夜操勞加上身體虛弱,張如月的氣色也越來越差。
李建華病倒后,李家的生意全靠李建文打理著,大家紛紛都夸贊李建華有個好弟弟。本以為能靠著藥先緩著,誰曾想不到一個月,李建華便撒手人寰了。
在他臨走前,他把李建文叫到身邊囑咐道:
建文啊,哥哥恐怕是不能看著你娶妻生子了,哥哥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如月和孩子,這以后還得靠你幫忙照顧著她們孤兒寡母的,不要受了欺負,哥也就放心了。
咱們李家的家產,有你的一部分,哥哥明白你的為人,只希望你能保證如月和孩子衣食無憂,哥哥也就放心了!
李建華去世后,張如月無暇關照李家的生意,只是一門心思的照顧著孩子,也許是過于悲痛的緣故,張如月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偉也漸漸長大了。在李建文的打理下,李家米坊的生意紅紅火火,他對李偉母子兩人也照顧有加,大家對李建文很是敬佩,紛紛稱贊他有良心,心地善良。
就在大家疑惑李建文遲遲不娶媳婦兒時,李建文突然娶了鎮子上花樓里的一名清倌人——小梅,小梅是萬花樓里的頭牌,不過人家可是賣藝不賣身。李建文對其一見鐘情,小梅對李建文也很滿意,兩人很快就成婚了。
看著李偉已經長大了,張如月尋思著想讓他去米坊學習打理生意,方便以后繼承家產,她向李建文夫妻念叨著,這話一出,小梅可是不高興了,當即就反駁道:
呦,大嫂可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盤,這些年來都是我相公一人在米坊忙進忙出照看著,現在好了,看著自己兒子長大了,大嫂一句話就讓我們拱手讓人,憑什麼啊?
張如月聽了,也是據理力爭,大聲說道:
這米坊本來就是他們兄弟二人共同經營著的,當初我相公也說過,以后有我兒子的一份,現在怎麼就成了你們家的呢?看著兩人爭執不下,李建文勸妻子先回家商量下再說。
一路上,小梅都在說讓劉建文別讓步,劉建文心底也是不想給的,畢竟自己這些年來也算是對得起大哥了,再說了,小梅也懷有身孕,要是落到李偉手里,那自己的孩子豈不是竹籃大水一場空嗎?
就這樣,在小梅的攛掇下,李建文決定在張如月和李偉還沒有察覺時,悄悄把米坊的銀子和賬目轉移,給他們個空殼子,他們母子不熟悉經營模式,等他們徹底經營不下去的時候,自己再拿銀子買回來,這樣,米坊就是自己的了。
李建文說干就干,沒過幾天,他就假裝無私地把米坊交給了李偉,并表示自己不會再干涉。果然不出李建文所料,李偉接手了沒幾天,米坊便關門了,一打聽才知道,李偉不會收米,收來的大米都是長了蛀蟲的下等品,導致米坊關門了。
母子兩人為了賠償損失,更是變賣了房產來解決問題。
李建文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他找人替他出面買回了米坊,準備重新開張做生意。反觀張如月這邊,母子兩人地生活本就拮據,這麼一來,更是連基本生計都維持不了了 ,更雪上加霜的是,張如月在得知米坊關門地消息后,難以承受打擊,一下就臥床不起了,堅持了沒多久,便去世了。
母親去世后,李偉的生活徹底陷入了困境之中,因為一直過著衣食無憂地生活,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境,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應對。
走投無路地他只得叔叔李建文,李建文先是冷嘲熱諷了一番,不過看在是自己侄子的份兒上,還是收留了下來。
不過比起之前的照顧有加,現在的李建文對李偉只能說是暫時收留,因為經商的緣故,李建文時常會到其他地方收米,他不在的時候小梅對李偉態度苛刻,經常連飯都沒有,更別提照顧了。
這天,李偉在街上發現了一只流浪貓,這只貓比平常貓都好看,貓沖他叫著,他出于同情心,便抱起了貓。
誰知貓竟然把他領到了一個巷子里,巷子里坐著個少年,他靠近打著招呼,半天也沒聽到回答,仔細一看,原來少年不光腿瘸,竟然還是個啞巴。
再三考慮,李偉決定把他倆帶回家,雖說他的生活都沒有著落,但是怎麼忍心看著他倆露宿街頭呢?看著李偉帶了個尾巴回來,小梅可不樂意了,罵罵咧咧說到:
自己白吃白喝也就算了,現在還帶了個尾巴回來,當家里是收容所啊,真是不知好歹!
說著,扔出一碗米飯,自顧自進屋了。
李偉把小少年和貓帶到了自己的屋里,他一邊分飯一邊說:
放心吧,有我一口飯,就有你們一口飯,不過我這里可沒有什麼好吃的,就是些粗茶淡飯,你們就將就一下吧。
最后,在李偉的強烈要求下,李建文同意他把小少年和貓帶在身邊,就這樣,李偉和小少年滿滿熟悉了。
這天,是鎮子上一年一度的花燈節,鎮子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李偉和小少年高興地在河邊放著花燈,突然一個穿著講究地老者拉住少年的手,激動地說:
少爺!
真的是少爺,可算是找到你了,老爺在家里可想你了,真是老天保佑啊!
語畢,李偉才聽明白,原來這位少爺正是隔壁鎮子上劉員外地小兒子,因為小時候貪玩從樹上掉下來了,才導致腿瘸,更是因為先天不會說話地緣故,劉員外格外疼愛他,只是前些天找不到貓了,這才走失了。
兩人回家后,便見到了來接小少爺回家的劉家地家丁,劉老爺十分感謝李偉,送了他好些銀子,聊表謝意。
聽了李偉的遭遇,看到李偉生活困窘,更是心生憐愛之意,一同接走了李偉。
幾年后,在劉老爺地幫助下,李偉成功考取了功名,成就了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