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小說和民間傳說以《三國志》為依據,評定了曹魏五子良將,蜀漢五虎大將,江表十二虎臣,其具體名單如下: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甯、淩統、徐盛、潘璋、丁奉。
我們粗略看一下《三國演義》,就會把這二十二人分成三個檔次:五虎大將中最弱的也能完虐五子良將中最強的,江表十二虎臣組團也打不贏五子良將。所謂的江表十二虎臣,就像十二個專門運送醬油的快遞小哥,而且總是兩人抬著一瓶醬油出場:陳武連袂潘璋,韓當配對黃蓋,蔣欽搭檔周泰,丁奉伴隨徐盛。
乍看起來好像是五虎大將最強,五子良將其次,江表十二虎臣最弱,可是細看五虎大將和五子良將的結局,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既然是五虎大將最能打,五子良將也湊合,而江表十二虎臣就是一幫菜鳥,那為什麼是蜀先滅魏次之而吳後亡?
蜀漢于西元263年為魏國鐘會鄧艾所滅,共曆先主劉備後主劉禪二世二帝,享國四十三年;曹魏于西元266年被司馬炎篡取,總共持續了四十六年;
東吳的國祚不好計算,因為孫權這個人做事有點偷偷摸摸,他稱王的時候就有年號,如果從稱王時計算,是五十九年,從稱帝計算,是五十二年,直到西元280年,孫皓才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到西晉王濬前去投降,這就是讀者諸君都很熟悉的「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蜀、魏、吳依次滅亡,不能說劉禪、曹奐、孫皓手下一個忠臣良將都沒有,比如我們熟悉的江表十二虎臣中的丁奉,一直戰鬥到建衡三年(271年),最後以大司馬、軍師、假節、領徐州牧的身份安然辭世。
隨著丁奉的辭世,屬于五虎大將、五子良將、江表十二虎臣的時代算是結束了,我們也可以做一番盤點,看一看最弱的十二虎臣,弄死了多少「大將」、「良將」?
《三國志》的記載太過簡略,有時候甚至連傳記中人物的死亡時間和死亡原因都含糊其辭,而且跟《魏略》《江表傳》等同期史料還有衝突。
為了統一標準,咱們今天乾脆以《三國演義》這一本書為依據——有時候演義小說的描述,可能比正史還可靠。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咱們今天只以《三國演義》為依據)在五虎大將大殺四方的時候,江表十二虎臣就是一幫菜鳥,他們甚至連跟關羽對話的資格都沒有,即使是周瑜魯肅,聽到五虎大將的名字,也會被嚇得腿肚子轉筋。
但就是這樣一部把江表十二虎臣寫成醬油小販的半史料半演義,卻讓兩位蜀漢五虎大將倒在一夥江東菜鳥之手,那夥菜鳥就是潘璋和他的部將馬忠。
擒斬關羽,潘璋馬忠誰是首功(元兇)可以放在一邊,從潘璋得到青龍偃月刀、馬忠得到赤兔馬這樣的戰利品分配中,我們也能發現江表十二虎臣並非弱不禁風——關二爺的寶刀重達八十二斤,潘璋拿過來就能用,說明他的武功,應該比用五十斤大刀的紀靈還高一點。
有人戲稱東吳馬忠為「虎將殺手」,這也不是沒道理的,據說老將黃忠黃漢升,也折在了那廝手下。
江表十二虎臣中的四人圍攻黃忠,這才給了馬忠暗放冷箭的機會——在五虎大將先後謝幕之際,這些打醬油的菜鳥居然還都活蹦亂跳: 「右邊周泰,左邊韓當,前有潘璋,後有淩統,把黃忠困在垓心。忽然狂風大起,忠急退時,山坡上馬忠引一軍出,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四個「江表虎臣」打了那麼多年仗,熬死或打死那麼多「大將」、「良將」,最後居然能全須全尾地圍攻黃忠,要說僅僅是運氣好,估計讀者諸君是不會相信的。
蜀漢五虎大將,有兩位死于江表虎臣之手,那麼有哪位江表虎臣是被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除掉的呢?筆者讀書不精,一個都沒找到。
蜀漢五虎大將雖然沒有除掉一個江表虎臣,但是對戰曹魏五子良將的戰績,卻是可圈可點的: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張飛把張郃打得棄馬緣山而逃,趙雲 「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在五子良將中,唯一有點希望和五虎大將打成平手的,可能就是張遼張文遠了,但這人很聰明,從來不與五虎大將正面硬剛,即使是荊襄之戰曹操催促甚急,他也磨磨蹭蹭,直到戰役結束,他才姍姍來遲。
曹操知道張遼這是顧念跟關羽的舊情,也就沒有追究。被關羽稱為「大兄」的徐晃,在戰鬥中「大義滅親」要懸賞千金取關公之頭,戰後只是受到口頭表揚而沒有實際賞賜——或許在曹操看來,只有張遼了解自己的戰略構想,而徐晃有點貪功冒進了:應該讓關羽帶著主力部隊去跟江東死磕,結果徐晃這一攪局,曹操「驅虎吞狼,兩敗俱傷」之計落空了。
徐晃趁人之危,欺負臂有箭傷的關羽,最後自己卻死在孟達箭下: 「卻說徐晃被孟達射中頭額,眾軍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
徐晃沒有死在五虎大將或江表虎臣之手,而張遼張文遠卻在小說中被丁奉除掉了: 「岸上一彪軍殺來,為首一將,乃丁奉也。張遼急拍馬來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卻得徐晃救了……張遼回到許昌,箭瘡迸裂而亡。」
五子良將中的樂進在《三國演義》中存在感不強,是因為他很早就在濡須口被甘甯甘興霸幹掉了: 「淩統縱馬提刀,出至陣前,張遼使樂進出迎。兩個鬥到五十合,未分勝敗,曹休便閃在張遼背後,開弓一箭,正中淩統坐下馬,那馬直立起來,把淩統掀翻在地。樂進連忙持槍來刺。槍還未到,只聽得弓弦響處,一箭射中樂進面門,翻身落馬。」
以錦帆賊甘寧的力道,樂進面門上中了一箭,肯定是救不活了——那一戰後,樂進再也沒有出現過,那必然是重傷不治身亡了。
這樣一番盤點下來,蜀漢五虎大將,二人病故一人遇刺,還有兩人倒在江表虎臣之手,曹魏五子良將,關羽抓了一個,諸葛亮解決一個,孟達除掉一個,另外兩個,也都倒在了江表虎臣的弓箭之下。
這下麻煩了:不見五虎大將、五子良將除掉江表虎臣,卻只見江表虎臣除掉或拿下黃忠關羽、張遼樂進,這豈不是說人多勢眾的江表十二虎臣才是三國最厲害的團隊?
這話只對了一半:江表十二虎臣確實可以仗著人多欺負人才匱乏的蜀漢,但是要跟曹魏叫板,他們的實力還不夠。
五虎大將是蜀漢頂級戰力,江表虎臣也出了不少大司馬、大將軍,而五子良將在曹魏,卻只是二流武將:他們上邊壓著諸曹夏侯,個人武功也不如許褚典韋龐德,五虎大將和江表虎臣即使把五子良將都解決了,曹操也只是傷筋而沒有動骨。
咱們今天的依據是《三國演義》而不是《三國志》,所以對這兩本書都十分精通的讀者諸君應該分開討論:正史中的蜀漢五虎大將、曹魏五子良將、江表十二虎臣,哪一個團隊更厲害?在曹魏與孫吳戰爭中,有哪位江表虎臣,被五子良將槍挑斧劈刀斬于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