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國志》中,將王平、句扶、張翼、廖化稱為蜀漢後期的四名大將。實際上,王平早年也有在曹魏軍中服役的經歷。
王平本是巴西宕渠人,從小寄養在何姓的外公家,因此被叫做何平,後來又改回父姓,而且現在很多人認為王平是漢化的少數民族賨人。
王平本是普通小卒,被曹操任命為嚮導官,讓其擔任徐晃的部將。但徐晃看不起王平,不聽勸告,率軍攻擊趙雲,結果大敗。
事後徐晃遷怒于王平,想趁夜解決他,於是王平率兵連夜投奔趙雲,趙雲將王平引薦給劉備。王平將漢中地理圖和盤托出,被劉備賞識,封為偏將軍,兼領嚮導使。劉備在王平的襄助下,最後得以奪取漢中。
街亭之戰中,王平苦勸馬謖無果,便獨自率.軍以疑兵之計,使得張郃不敢貿然進攻,王平收容散兵游勇,避免了蜀軍有更大的損失。諸葛亮對其特別器重,將其拜為參軍,不久升遷為蕩寇將軍,封爵亭侯。
王平性格沉穩冷靜,在防禦戰中,多次擊敗對手,用兵巧變的張郃,在穩如泰山的王平面前,占不到一點便宜。王平在蔣琬、費禕時代,備受重用,以鎮北大將軍、漢中都督之職,拱衛蜀漢的北大門,跟守禦東境的鄧芝,防備南蠻的馬忠,一同成為保衛蜀漢邊疆的柱石。
但也因為王平出身低微,經常懷疑自己的能力,在進攻時表現過於沉穩保守,缺乏主動的進取精神,沒有立下太多的軍功。但王平在國土保衛戰中,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力挫敵軍的防禦戰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