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袁紹手下的六大謀士中,沮授最有智謀,他的才能不在諸葛亮之下,可惜袁紹不能重用,最後被曹操所擒,不降而死。
第一,沮授在歸降袁紹後,提出了沮授版的「隆中對」,這個戰略規劃非常好,按照這個戰略規劃,可以取得北方四州之地,然後迎接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天下群雄爭奪天下,按袁紹的實力,是很有希望的,比曹操還有把握。當然,假如袁紹是雄才大略之主的話。
第二,沮授第一個建議袁紹迎接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惜袁紹卻聽信了淳于瓊的意見,沒有採納沮授的意見,最後讓曹操占了先機,挾天子以令諸侯了。這是袁紹的一大敗筆。
第三,袁紹讓三子各據一州,沮授反對袁紹這樣做,認為這是取禍之道。但袁紹未聽從沮授的建議,後來果然三子爭權,引起窩裡鬥。這是袁紹的第二大敗筆。
第四,沮授認為袁紹的兵力和糧草在曹操以上,打持久戰對袁紹有力,而袁紹這次又沒有聽從沮授的建議,而採取了與曹操決戰的官渡之戰。最後敗北。
第五,沮授建議不要顏良單獨領軍,認為顏良的性格偏狹,但袁紹沒有聽從沮授的建議,結果導致白馬失敗,顏良被斬。
第六,沮授認為應該分兵進取官渡,但袁紹仍然沒有採取沮授的意見,而是全兵集聚官渡,結果被曹操幾乎全遷。
第七,沮授建議派蔣奇駐守烏巢,保護糧草,而袁紹不聽,偏偏派了淳于瓊。結果導致糧草被燒。
總之,沮授的建議幾乎步步料敵于先,如果聽從了沮授的建議,曹操幾乎沒有勝利的可能。但袁紹不是明主,沮授的建議對他來說等于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