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曹操當年的老部下為何都無動於衷?

諸葛村夫 2021/08/03 檢舉 我要評論

西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除掉曹爽,並滅其三族,掌握了曹魏朝/政大/權,然而曹操當年的老部下卻無動於衷呢?依據相關史料,分析如下。

其一,曹操當年老部下大多離去。

曹操於西元220年離去,走的時候已經66歲了。他的老部下有的和曹操歲數相仿,如夏侯惇、曹仁等人,有的比曹操小幾歲,如郭嘉、張遼等人,還有的是曹操子侄輩,如曹真、夏侯尚等人。然而,這些人大部分已經沒了,活著的所剩無幾了,而司馬懿恰恰就是曹操老部下之中還健在的幾位,年近70歲了。古代人大多壽命比較短,像司馬懿這樣活到七十多歲的人,就是「老妖精」了。

除司馬懿外,曹操老部下還有一少部分人活著,如蔣濟、郭淮等人,但是這些人的勢力不如司馬懿。

曹操老部下們的第二代大都「不學無術」,如夏侯惇之子夏侯楙被魏延笑話「怯而無謀」,許褚之子許儀竟然混到了被鐘會除掉的地步,其他人的第二代大都默默無聞。

其二,曹操當年老部下對曹爽不滿。

魏明帝曹叡臨終前,將養子曹芳托孤給司馬懿和曹爽。曹叡非常睿智,他深知如果託付給一個大臣,此人很可能獨攬大權,會把8歲的曹芳架空,如果安排兩個托孤大臣,這兩人互相制衡,能夠保證皇權永固。如劉備白帝城托孤,也是安排了兩個托孤大臣,分別是諸葛亮和李嚴,讓兩人互相牽制。

然而,曹爽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其父曹真是曹操養子),大肆排擠司馬懿和蔣濟,安插自己親信。如曹爽採納親信丁謐的計謀,「明升暗降」,尊司馬懿為太傅,實際上是削去司馬懿的軍權。他還給蔣濟升為太尉,但是免去蔣濟禁衛軍的領軍將軍一職。這是赤裸裸的陽謀,曹爽表面上對司馬懿和蔣濟兩個老前輩非常尊重,為其加官進爵,實際上是奪/權,他把京城軍/隊都交給曹羲、曹羲、曹訓、曹彥幾個兄弟。蛋糕就是那麼點大,曹爽兄弟幾個人獨攬大權,勢必會觸碰到司馬懿、蔣濟等士族門/閥的利益。

更加令這些士族們不滿的是,曹爽重用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等,如丁謐、何晏、鄧颺三人被封為尚書,其中何晏負責選拔官員,想讓誰當官,就讓誰當,斷絕了這些士族們的為官道路。

到了西元247年,曹爽竟然對郭太后下手了,他將郭太后遷到永甯宮,獨自一人專擅朝/政,讓人難以忍受。

其三,曹操當年老部下活著的大都是世家大族,投靠了司馬懿。

曹操打江山時,得力幹將主要是曹魏宗親大將。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真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對曹操忠心耿耿,在戰場上奮勇上陣,是曹操值得性命相托的武將。

同時,曹操還重用寒門武將。這些寒門武將是曹軍之中的中堅力量,吃苦耐勞,又沒有世家大族的「臭毛病」。如張遼、張郃、徐晃、于禁、樂進五子良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每逢戰事,他們都是曹魏宗親大將們的副將,為宗親大將排憂解難,戰則衝鋒陷陣,退則負責斷後,任勞任怨。又如典韋和許褚,是曹操最忠心的保鏢,尤其是典韋,為了掩護曹操,倒在宛城。

然而,曹操在當了魏公、魏王后,為了統治基礎,不得不拉攏一部分士族。如司馬懿就是曹操三番五次徵召而來出山當官的司馬家族傑出人物。曹丕為了坐穩皇帝,於是打壓曹魏宗親大將,同時進一步拉攏司馬懿等士族,並建立了「九品中正制」。

司馬懿是這些門閥士族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他們的根本利益,他們唯司馬懿馬首是瞻。因此,曹操老部下們只剩下了門閥士族,然而這些士族們卻投奔了司馬懿,拋棄了曹魏。如蔣濟就是其中的一個士族,不但不幫曹氏,卻幫著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

結語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屠殺曹爽等曹氏族人,曹操當年老部下死的死,剩下的對曹爽不滿,大都投靠司馬懿了,因此無動於衷。

(本文參考《三國志》)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