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大女兒悶葫蘆,二女兒人來瘋,大夫看後:我兒子有辦法

略懂君 2021/12/04 檢舉 我要評論

南宋高宗時期,當時臨安府內,有一戶跟隨朝廷南遷的世家,這家人姓沈,沈家以醫道精湛著稱于世,其先祖在北宋時期做過宮廷的禦醫,皇帝特許沈家世代行醫,在身邊侍奉。

靖康之恥,汴京淪陷,沈家第十代家主沈全來到臨安城,由于對政局失望,他辭去了太醫的差事,在臨安城裡開了一家醫館,治病救人,在當地頗有名聲。

且說當地有一富賈,名喚周和,這周和膝下有兩個女兒,長女阿婉,性格十分可人,只是有一樣,她害怕見到生人,一旦有她不認識的人到了家中,她便會躲入閨房之中,待客人離去,方肯出來。

次女阿鸞,性格與姐姐迥異,她不喜歡在家裡聽父母說教,一有空閒時候,便會走上臨安街頭,與三教九流談天論地,周和看著這兩個女兒,倍感無奈:

阿婉性子好,可她從小到大就沒接觸過什麼人,如今年歲漸長,卻還待字閨中,周和也曾嘗試請媒婆說親,憑我萬貫家財,還愁找不到一個女婿不成?

不曾想,阿婉見到登門拜訪的男子,立時躲入房中,不肯見人,在周和幾次催促之下,才將房門打開,只應付了客人幾句,便不再說話。

自此以後,便鮮少有人登門提親了。

與之相比 ,阿鸞帶給周和的是另一種煩惱。

她性子直爽,喜歡去臨安城中最熱鬧的地方,因她有錢,又與人為善,大家對這位週二小姐都是交口稱讚,阿鸞遇到談得來的朋友,不論男女,經常領回家中,招待一番才放對方回去。

偏偏,她的那些朋友,周和就沒幾個看上眼過,他經常告誡阿鸞:你應該跟你姐姐學學,一個女孩子,總是出去幹什麼?

他見了阿婉,卻是另外一套說辭:閨女呀,多出去看看嘛,你看你妹妹,天天出去,你整日悶在家裡,怎麼行呢?

這姐妹二人都是極有主見的,她們當著父親的面,點頭應和幾句,卻依然我行我素,周和是個商人,經常在外跑生意,也無暇顧及,所以,再說了幾次之後便不再提及了。

有一年盛夏,周和害了病,不得不放下生意回臨安修養,他回到臨安後,在城中請了好幾個大夫幫他診治,銀子沒少花,可這病卻是一天比一天重,周和無奈,只好托人打聽,欲得一杏林妙手,治癒頑疾。

朋友聽完周和的話,當即向他推薦沈全:沈全祖上是禦醫,給天子看過病,我自己的病便是吃了沈全的方子才好起來的。

周和聽了,將信將疑,想著死馬當作活馬醫,便讓人去請沈全。

沈全到了周府,一番望聞問切下來,找准了病症,提筆寫下藥方,囑咐周和按時服藥,再配以針灸,此疾方可痊癒。

周和遵照醫囑,每日按時吃藥、針灸,一個月後,自感症狀減輕,心中極為寬慰,當下命僕人特意將沈全請來,擺宴招待,待以兄長之禮。

酒過三巡,二人述說近來煩悶之事,周和想起他那兩個女兒,不免感歎一番:不瞞沈兄,小弟少時隨父經商,多少年裡,大風大浪都是見過,人情冷暖亦有所頓悟,而今幸蒙時運眷顧,置得良田千畝,房屋幾間,雖不敢在天子腳下妄稱富貴,卻也是這臨安城中有頭有臉的人物,人生至此,應無憾事,只是有一件事放心不下。

沈全執盞詳詢:不知所謂何事?

周和笑道:我有二女,雖是一母所出,性子卻大不相同,長女文靜,次女張揚,二女現下皆無人可托終身,我這一病,纏綿病榻月餘,心中總是在想,倘若有個好歹,如何面對這兩人在泉下的母親?因此近日心中鬱結,悶悶不樂。

沈全聽了,少不得寬慰幾句:明珠豈有久藏之理,料二女必能覓得良人,賢弟不必掛懷。

說至此處,沈全心中一動:

實不相瞞,我有一子,名喚沈衡,本欲使他學醫,將來繼承衣缽,不料犬子醉心仕途,只想去那名利場上摸爬滾打,迄今尚未婚配,如若賢弟有意,來日我引他登門拜訪,與令愛見上一面,不知可否?

周和聞聽,欣然允諾,兩人談興漸濃,又是幾杯酒下肚,直到夜半時分,沈全方才起身告辭,臨別之時,兩人約好,三日後在周府再會。

沈衡現今二十出頭,若不是兩宋交替,時局不穩,想來如今已到汴梁城中取得功名,因朝廷南遷,敵情緊迫,這考試也就延宕下來,所以至今閒居在家。

轉眼已過兩日,明日便是沈全與周和約定之期,這日午後,沈全將兒子叫到身旁,囑咐他明日早起,與自己前往周府拜望:你周叔叔與我交好,她膝下兩女至今未有良配,此番我欲替你說和,成就好事,你自己也要用心留意,切不可錯失姻緣。

誰知沈衡聽了,卻並不欣喜,反而有些抵觸:兒志在登科,若無功名在身,世上哪個女子肯正眼相看?丈夫處世,何患無妻?

沈全聽他如此言語,自是十分氣惱:我已在你周叔面前說好,明日我必攜你同去,你如此任性,是想讓周家上下,看為父笑話?

沈衡無奈,只得答應,來日隨父同往。

次日,沈家父子如約而至,周和又是一陣細緻招待,自不必說,飯後,他命僕人將沈衡引入花園,自與沈全攀談起來。

且說沈衡進入花園之中,聞得一陣琴聲,他尋音找去,前面是女子閨閣。

沈衡抬手敲門:在下沈衡,聞得天籟佳音,尋聲而至,可是打擾了小姐?

悠揚的琴聲戛然而止,四周一片寂靜。

沈衡見裡面沒有回應,便繼續敲門,這下門終于開了,他發現,面前是一個樣貌清秀,長髮及腰的女子。

這女子正是阿婉,周和的長女。

阿婉面上帶著一絲緊張:你就是沈公子?我聽爹爹說了,但是我不想嫁人,沈公子還是請回吧。

沈衡微微一笑:巧了,我也不想娶親,是家父逼迫,才不得不來。既然如此,你我做個朋友也無妨!

阿婉聽了,搖了搖頭:我生性冷淡,不喜與人相處,還是算了吧。

沈衡也不勉強:我只是覺得,姑娘的琴聲中有些哀怨,或者說,是愁思,周姑娘不是臨安人吧?

阿婉一聲歎息:公子說的是,我是北方人,那裡,應該再也回不去了吧?

沈衡沉默,他又何嘗不想回到東京汴梁去看看!半晌之後,他回道:朝廷大事,我不敢多議,只是,北地是我們的故土,只要我們不曾忘卻,就一定能夠回去!

阿婉的心結被沈衡打開,兩人的關係漸漸熱絡起來。

從那天開始,周和欣喜地發現,這個女兒有了轉變:她開始走出閨閣,向自己的妹妹打聽外面的世界。

阿鸞本就對這些事情感興趣,聽到姐姐問詢,自然知無不言:

姐姐,我與你說,臨安好玩極了!下次出去,我帶上你,省得我一個人出去,總被爹爹埋怨。

阿婉點了點頭,對于生人,她還是有些怕,但是她想見他,想與他一起,看看外面的天地。

如果,北地回不去了,臨安城就是她的新家,這個家裡,有他、有她,或許將來,還有他們的孩子。

夜幕低垂,臨安的街市燈火闌珊,小販的叫賣聲不絕于耳,她覺得這裡很熱鬧,但心中卻有一絲不知因何而起的落寞。

正在這時,阿鸞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沈公子,你怎麼才來,人我給你帶出來了,我還有事,就先走了!

阿婉回頭一看,在人群中,看到了男子的身影,儘管天色如墨,男子的輪廓並不清晰,但那一刻,他出現在那裡,便已足夠。

三年之後,沈衡金榜得中,他娶了阿婉。

這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在他們心裡,周阿鸞性格活潑,理應先得到幸福,也有人問過沈衡:為什麼看不上阿鸞?

他的回復是 :妻妹很好,但這世上有些事,沒有道理可講,沈某心之所念,唯夫人可懂,這一生,得一解語花,已是幸事了!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