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谷之戰,是諸葛亮捉住司馬懿的最佳時機,也是最後一次良會,可惜最後一刻,天上飄來一陣暴雨,澆滅了大火,也澆滅了希望。
有人說,諸葛亮不是會呼風喚雨的嗎?不是很擅長看天氣預報的嗎?赤壁之戰,你能借來東風,這次為何不再借一次,把暴雨給吹走呢?
其實這不能怪諸葛亮,前一晚諸葛亮看了天氣預報,衛星雲圖上明明顯示晴天來著,之所以下了暴雨,與天氣預報無關,而與熱對流有關。
我們知道,上方谷類似于葫蘆,只有一個口,出口和入口一個口。這個穀下面窄,中間寬,上面又窄,當谷底燃起熊熊大火之時,熱氣從底部不斷上揚,與穀頂的冷空氣相遇,形成了小范圍對流天氣,繼而下起了暴雨,這和夏天的熱對流天氣一個道理。
諸葛亮雖然看了天氣預報,但他並不懂物理,沒學過熱對流原理,所以當暴雨澆滅了大火,救了司馬三父子的小命之時,諸葛亮吐了口血,長歎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那麼,大火救了司馬懿父子三人,諸葛亮為何大喊大叫,而不立刻派兵追擊司馬懿呢?
原因有三:
一是,司馬懿外面有兵。司馬懿只是帶了小股人馬進入了上方穀,大隊人馬留在外面了。《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剛剛沖了出來,便遇到了前來接應的張虎、樂綝,當時馬岱軍少,只有區區五百人,根本不敢追。
二是,諸葛亮大意了。諸葛亮素來謹慎,但這次卻大意了,他本以為司馬懿進了上方穀,大火一定會把他燒成烤乳豬,無需再多派兵力了,可人算不如天算。
三是,上方谷不適合埋伏太多部隊。當年,司馬懿龜縮在大寨裡,做起了縮頭烏龜,死活不願出來,要與蜀軍拼消耗。蜀軍遠道而來,糧草供應不足,根本耗不起,所以諸葛亮採用了各種各樣的計謀引蛇出洞。
要引蛇出洞,必須十分小心,不能讓司馬懿這只老狐狸發現任何蛛絲馬跡,諸葛亮派出魏延、馬岱二將,分別給了五百兵力,兩次詐敗,才把司馬懿引到了上方穀,要是埋伏重兵的話,以司馬懿之狡猾,估計早就發現端倪了,就不會上當了。
當然了,以上純屬演義,歷史上根本沒這回事兒,正史上沒有上方谷之戰,諸葛亮也沒放火,司馬懿也沒出來,更沒下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