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空城計,司馬懿為何不派一個士兵入城?兩人都心知肚明

諸葛村夫 2021/08/09 檢舉 我要評論

這是一座空城,司馬懿心知肚明,他看破不說破,因此沒有派一個士兵入城。如果司馬懿派一個士兵入城,諸葛亮的「空城計」便露餡了,他也就不得不大舉進攻,將諸葛亮拿下。 有人說,諸葛亮難道不是司馬懿最大的對手嗎,他最大的心願難道不是消滅諸葛亮及其蜀軍嗎?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司馬懿為何不派一個士兵入城?

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還將司馬懿打得丟盔卸甲,灰頭土臉,尤其是上方谷差點將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除掉。這一切得從司馬懿的仕途之路說起。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人,他自幼聰明伶俐,還懂各種謀略。如他面對曹操的徵召便採用了「欲擒故縱」的策略。西元201年,曹操聽說司馬懿非常有才能,於是派人請司馬懿出山當官。如果換了其他人,很可能樂呵呵跑到許都,搶著當官。然而司馬懿卻拒絕了,還找了一個非常牽強的理由,告訴曹操使者自己有風痹症,行動不便,不能應聘。

曹操不相信「老狐狸」司馬懿的話,派人去看司馬懿是否真有毛病。曹操特使來到司馬懿家裡,看到司馬懿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如同真染上風痹一般。司馬懿不愧為出色的「表演家」,騙過了曹操,在七十多歲的時候,他又裝病騙過了曹操之孫曹爽。

司馬懿不想當官嗎?恐怕並非如此,他從內心來講,非常想當官,但是卻沒有第一時間出山當官,而是「待價而沽」,想當更大的官。因此司馬懿採用了欲擒故縱的策略,在曹操第二次徵召後,他便乖乖上任了。

從司馬懿出仕的經歷可以看出,司馬懿是一個非常狡猾的人,考慮周全,做事情不輕易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理解了司馬懿此人的為人處世原則,咱們再看看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空城計」的做法,一清二楚。

當時,司馬懿倍道行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幹掉孟達,平息叛亂,直奔軍事要地街亭。諸葛亮也察覺到街亭的重要性,考慮再三,派出「得意弟子」馬謖,帶領兩萬大軍守街亭。

然而由於馬謖只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參謀,放棄了有利地形,被司馬懿大軍擊潰。司馬懿在奪取街亭後,已經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帶領大軍直奔西城。蜀軍大都出去執行任務了,諸葛亮身邊已無兵無將。在一般人看來,諸葛亮此時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投降司馬懿,保住自己的小命,第二個選擇是逃跑,很可能會被司馬懿魏兵追上。

這兩個選擇,諸葛亮哪個也都沒選,他選擇了最不可能的第三個選擇,「守西城」,並且還是城門大開,大擺「空城計」。諸葛亮帶著兩個童子在城樓上坐著,令二十個老百姓在城門口掃地。司馬懿看後,表面上疑慮重重,不知道諸葛亮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便下令撤退。

司馬懿次子司馬昭詢問父親:諸葛亮很可能無兵無將,現在只是虛張聲勢,為何莫名其妙退兵?司馬懿回答道:諸葛亮生平謹慎,是不會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的,現在城門大開,必有埋伏,必須多加小心,還下令緊急撤退。

仔細推敲,司馬懿的這番話站不住腳,諸葛亮的西城裡面是十面埋伏,還是無兵無將,只要司馬懿派一支部隊入城看看,便知曉。然而司馬懿卻武斷拒絕了司馬昭的建議,不說派一支小分隊入城,連一個士兵都沒派。

因為司馬懿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如果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便被幹掉,那麼曹魏也就不需要司馬懿了,輕則剝奪司馬懿的軍隊,重則要司馬懿的小命。因此,即使司馬懿明知諸葛亮虛張聲勢,他也不會入城,看破不說破,留下諸葛亮,也就是保全自己。當然諸葛亮也心知肚明,算准了司馬懿不會派士兵入城。

結語

司馬懿是一個非常的老狐狸,面對曹操的第一次徵召,他裝病拒絕了,第二次乖乖上任。司馬懿往往不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面對曹操徵召是這樣的,面對諸葛亮空城計,他還是改不了「欺詐」的性格,對親兒子司馬昭也沒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只是推脫說諸葛亮生平謹慎,不會冒險之類的「謊話」。

司馬懿知曉西城是一座空城,但是他為了自己及司馬家族長期掌握曹魏大權,連一個士兵都沒派,故意放走諸葛亮,和諸葛亮達成「共贏」的局面。諸葛亮也算准了司馬懿看懂了自己的佈置,因此鋌而走險,大擺空城計,轉危為安。

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都心知肚明,都得到了自己滿意的結果。

(本文參考《三國演義》)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