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得了全部家產,把父親趕出了家門,想不到父親還有發財的門路。請看下面的故事。
劉倉一直在德縣做生意,家裡略有錢財,可惜膝下無子,只有一個女兒。他有個侄子叫劉純生,成家後在外面單獨居住,劉倉就慢慢地疏遠了,不太互相來往。#民間故事#
劉倉實在沒有辦法,就把家產全部交給了女兒,想著將來招贅一個女婿,也好老了有個依靠。
想不到,老天不遂人願,事情偏偏出在了自己的女兒身上。他的女兒剛拿到家業,顯得非常殷勤,把劉倉像神仙一樣伺候。
時間長了就漸漸地不怎麼待見了,讓父親幹一些雜務,就像僕人一樣。有時看著就像眼中釘,連飯都吃不飽,活得非常淒慘。
劉倉出于無奈,只好出門另求活路。想投靠他的侄子,因為當初一分錢都沒有分給,感覺沒有臉面相見,就在街上乞討為生。
有一天,他來到一個村莊,想投靠大戶人家,敲門就問你們還要人嗎,羞得頭的抬不起來。
突然侄子劉純生出來了,急忙說:「我在裡面聽見好像是叔叔的聲音,果然沒有錯。既然妹子不養活你,只要有侄兒在,絕不能叫叔叔沿街乞討。你稍等一會兒,我馬上就出來。」
劉純生小時候學過木工手藝,最近在這家做些傢俱。就臨時向主人請了假,和叔叔一起回到了家裡。
回家後,立即叫妻子給叔叔換了衣服,收拾飯菜。對叔叔說:「你以後就不要回我妹子家裡了,我現在家裡雖然困難,但還有這個手藝,不會叫你挨餓受凍的,今後我就養活你了。」
劉倉聽了,百感交集,老淚縱橫,想起自己的女兒,悔恨不及。
劉純生在外面做活,一直不在家,妻子對叔叔就像自己的老人一樣,照顧得非常周到。劉倉也漸漸地安心了,不覺得自己沒有兒子,反而後悔自己多生了一個女兒。
有一天,他到廟會上閑轉,看見一個賣盆花的人,花卉倒也很普通,花盆中有兩塊石頭,引起了劉倉的注意。
劉倉一眼看見是純正的金剛,于是就買了一盆,打算賣了這兩塊金剛,可以得到幾千兩的銀子。
早年劉倉在外做生意,曾經見過這種東西,估計賣盆花的人也不識貨。劉倉把金剛買了三千多兩銀子,就寄放到了當鋪裡面,先沒有跟侄兒提起,等到以後有用的時候再取出來。
有一天,侄兒對叔叔說:「有人請你去一趟。」劉倉問什麼事情,侄兒說:「村西有一塊地,本來和咱們相鄰,打算一千兩銀子賣給何家,所以叫你去商議一下。」
叔叔說:「去到是可以,這裡和咱們相鄰,這個交易不能成交。」劉倉就假裝答應了。到了那天,去得稍微晚了點,地已經丈量好了,雙方達成了協定。
劉倉說:」這個買賣不地道,我們是地塊的鄰居,應該先聽我們的意見,你以為我們出不起錢嗎?」
賣主知道劉倉沒有錢,隨即說:「這個到也沒有什麼,如果你想買,我就先讓你了。」劉倉說:「你說的是真的還說假的?」
那人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劉倉說:「既然這樣,那這塊地我就買了,明天簽訂契約,大家都在這裡,我就不再請了。」
在場的人都說可以。劉倉回來跟侄兒說了,侄兒說:」買地的人就是再霸道,但是我們也沒有那麼多錢買呀!」
劉倉說:「你不要發愁,我自有辦法。」劉純生擔憂沒有錢,說了大話讓人笑話,始終堅持不能買。
妻子在旁邊觀察,覺得叔叔可能有辦法,就說:「叔叔說買就買吧!如果籌集不到錢,就說叔叔年齡大了,一時犯糊塗,與你也沒有多大的關係。」
第二天早上,劉倉進城裡買菜,就領著侄兒去了當鋪。進了當鋪,裡面的人熱情接待,殷勤伺候。劉純生心裡想,當鋪的人和叔叔怎麼這麼熟悉。
一會兒當鋪的人說:「今天進城有什麼事嗎?」
「買了幾畝地,也順便買些菜。」
「打算取多少錢?」
「先取一千兩銀子吧!」
「下剩的怎麼辦?」
「下剩的兩千兩以後就由劉純生來取。」
叔侄二人出了當鋪,前去簽訂了契約,交付了銀子。劉純生問錢是哪裡來的,劉倉才告訴了關于金剛的事情。
從此劉純生家裡漸漸地富裕了,後來富冠鄉裡。
女兒聽說父親有了錢了,又笑臉相迎,想接父親回家居住。劉倉連門都不讓進來,劉純生勸說了幾次,就私下讓妹子在別院裡吃了一頓飯,送了些禮物回去了。
劉倉到死也沒有再和女兒來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