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曾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和路邊一位大才失之交臂

諸葛村夫 2021/08/25 檢舉 我要評論

話說劉備辭別袁紹帶著幾位兄弟投奔漢室宗親劉表,並且在劉表那裡要了自己的一個根據地——新野。

在新野劉備碰到了自己的第一位軍師徐庶,徐庶為劉備在新野這個根據地出謀劃策深得劉備賞識,早知道有這樣賢士哪還用得著走那麼多彎路,但是好景不長,徐庶接到母親的來信回了北方。

走之前告訴劉備:我的才能小道爾,有一人才能勝我十倍,於是便說出了諸葛亮的種種事情來。

其實早在投靠劉表的時候,劉表夫人狠下心想將劉備除掉,多虧了劉備的盧馬飛躍深潭,然後在竹林中遇到了司馬徽「水鏡先生」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但是這些都還沒有被劉備放在心上,直到遇到了徐庶之後改變了這一想法。

特別是徐庶走了之後,渴望賢士的劉備不惜三次到諸葛亮居住的地方拜訪,前兩次都沒見到人,直到第三次才見到。然後在茅廬中諸葛亮三分天下。這就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但是第一次拜訪的過程中也不是一無所獲,劉備第一次去最先碰到的是一個叫崔州平的人,劉備誤以為是諸葛亮,連忙下拜作揖希望能輔助他,但是崔州平告訴劉備自己不是諸葛亮,只不過和諸葛亮、徐庶等人是好友。

劉備一聽不是諸葛亮,便意興闌珊不想再說話了。但他也不想想能和諸葛亮、徐庶成為朋友的哪有等閒之人?只能說劉備實在太渴望成功,以至於忽略了崔州平的存在,如果能同時請到諸葛亮崔州平那豈不是更加完美?

崔州平在三國演義中出場次數較少,但他也是非常具有才幹的人,家世顯赫,靈帝時期擔任過中郎將,太守等職,董卓惑亂朝綱時,他和袁紹在山東起兵討伐董卓。等到諸侯亂/戰,他和很多讀書人一樣到荊州隱居。在荊州隱居的時候,結識了同樣才華橫溢的諸葛亮,徐庶,石韜等人,所以說崔州平不但具有才幹,還擁有一定的治理地方經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可能有人問,那為什麼司馬先生沒有向劉備推薦崔州平呢!我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有這幾個:一,劉備最缺少的是謀劃全域的人才,在這方面諸葛亮確實更勝一籌,我們可以從出山后諸葛亮為劉備的謀劃可以看出來。二,司馬徽感覺劉備並不一定能夠請的到崔州平,崔州平家事顯赫,父親崔烈官至太尉,自己也擔任過要職,所以劉備並不一定能夠請的動他。三,崔州平自己出仕遺願並不是太強烈,這個理由很關鍵,崔州平自己曾做過太守,跟從過袁紹,但後來依然選擇隱居,所以水鏡先生就沒有推薦他。

崔州平雕塑

可能因為劉備自己對頂級謀士的太過渴望,並且在水鏡先生處,並沒有聽到關於他的名聲事蹟,所以雖然劉備在和崔州平的交談中感到他並非常人,但可能出於對諸葛亮的渴望並沒有把崔州平太過放在心上。

崔州平和諸葛亮交好,我想他和劉備的對話也並不是完全沒有目的,可能也是他對劉備是一番試探,但不知是因為劉備對他並不重視,又或者是並沒有認同劉備的主張,最終交談一番後便離開了,後來也並沒有投奔劉備,劉備也錯過了一位可能像曹參一樣的人物。

諸葛亮和崔州平

據史書記載,當時在荊州互相聞名的五個人,諸葛亮,石韜,徐庶,孟建等人都先後出仕為官,徐庶先是輔導劉備,後來因為母親的原因而仕曹魏,而諸葛亮經徐庶和司馬徽介紹也在劉備處出仕,後來更是成為蜀國丞相。

石韜和魏建兩人也先後在魏為官,但崔州平後來一直也沒有出仕,連隱居的地點在史書上也沒有記載,我猜測崔州平應該也是向著漢室的,但時世混亂,崔州平看到天下大勢,漢室傾頹已經不可避免,已經不是人力所能夠挽救的了,所以當聽到劉備來請諸葛亮出山,他並不看好劉備能夠重建漢室,他沒有阻止好友諸葛亮出山輔導劉備,但他最終也並沒有出山,筆者認為崔州平此人具有黃老遺風,所以當好友陸續離開,他也便隱遁不出了。

崔州平最終隱居不出,去向不明

小編認為,三國中很多沒有出仕的人都很具有才能,崔州平就是其中一個,他家世顯赫,才能非常,如果劉備能夠得到他,首先在世家名望中會有很大的提升,這會給劉備吸引到很多世家人才,想想看劉備集團其實世家人才很少,可能他的出身並沒有得到世家的認同,即使他頂著漢室後裔的名聲,而如果能得到崔州平能極大提升劉備本身形象。

其次,他也會得到一個內政不輸於諸葛亮的大才。想蜀國最後人才缺失,無人分擔重任的諸葛亮最後落得累倒的結局,我想劉備如果知道崔州平的才能和蜀國最後的結局,一定很遺憾自己當時和崔州平的擦肩而過吧。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