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把22歲年輕女兒許配給44歲流放犯人,不料兩人子孫卻成家喻戶曉名人

天空之城 2021/11/10 檢舉 我要評論

李鴻章選女婿的故事,被寫進了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孽海花》,書中的威毅伯、莊侖樵,人人皆知是影射的是李鴻章和他的女婿張佩綸。

那麼在李鴻章選女婿的過程中,發生哪些趣事?在李鴻章的後代中,又出現了哪位家喻戶曉的名人?

李鴻章,晚清最叱吒風雲的人物之一,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建人,是洋務運動領袖,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中興四大名臣」,被外國人稱為「大清帝國唯一有能耐可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李鴻章與家人合照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體貼的女人,李鴻章背後也有這樣一個女人,她便是李鴻章的第二任夫人趙小蓮。

在李鴻章的原配夫人周氏病故後,娶了趙小蓮。趙小蓮的父親趙畇(yún),是李鴻章在翰林院的同僚,而且兩人是老鄉,都是安徽人,交情非常好。而趙小蓮的曾祖父趙文楷是嘉慶元年(1796年)的狀元。所以論社會地位,趙小蓮一家不在李家之下。

這一年趙小蓮24歲,李鴻章39歲,兩個人走到了一起。

婚後趙小蓮生下了一個兒子李經述,兩個女兒李菊耦、李經溥。

趙小蓮(左)和女兒李菊耦這位李菊耦,年輕時長得端莊秀麗、亭亭玉立,且才情了得,琴棋書畫樣樣皆通,可以說是當時有名的美女+才女。

等到李菊耦長大後,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紀,父親李鴻章給女兒精挑細選的夫婿,卻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李鴻章給年滿22歲,冰雪聰明的女兒挑選的夫婿,是當時已經到了不惑之年,且仕途不順,剛剛被朝廷流放歸來的「阿貝」張佩綸。

張佩綸那這個到了阿貝年紀的張佩綸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能讓李鴻章刮目相看,甚至把女兒嫁給他?

張佩綸,1848年出生,二十二歲考中進士,後來在朝廷中擔任言官。九年言官生涯,張佩綸針砭時弊、剛正不阿,朝廷中因為他的上疏而摘掉頂戴花翎的官員不在少數。他與張之洞、寶廷、黃體芳並稱為「翰林四諫」。

可能正是他的為人耿直、剛正不阿,讓李鴻章很欣賞他。

同治九年(西元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張佩綸是少數力主抗戰的官員,結果朝廷派他以三品欽差大臣名義,前往福建馬尾督軍。在這場戰爭中,因為中、法兩軍實力懸殊,結果以清軍失敗告終,張佩綸只能撤離。

經此一事,張佩綸名聲掃地,聲名狼藉,被流放張家口。

然而李鴻章依然心系張佩綸,在其流放期間,施以援手,給予幫助。

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張佩綸夫人邊粹病逝,兩年後,張佩綸流放期滿,承蒙李鴻章不棄,張佩綸在李鴻章身邊做了一名文書。

也是在這時候,李鴻章拍板,將愛女李菊耦許配了張佩綸。

當時張佩綸正好四十歲整,而李菊耦二十二歲,外界並不看好這段婚姻,可能包括他們兩個人自己,對這段婚姻也不抱太多期待。

不過從事後來看,兩個人還是很恩愛的。張佩綸寫過一本《澗于日記》,記載了大量他與李菊耦的婚後生活:

「午後與內人論詩很久……菊耦小有不適,煮藥,煮茶,賭棋,讀畫,聊以遣興……菊耦蓄荷葉上露珠一甕,以洞庭湖雨前淪之,葉香茗色湯法露英四美具矣。蘭駢館小坐,遂至夕照銜山時,管書未及校注也。」

兩個人一起煮茶、畫畫、讀書、下棋,說明這兩個人是有共同愛好的,能玩兒到一塊去,所以兩個人還是很幸福的。

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李菊耦為張佩綸生下了一個兒子——張志沂(yí),五年後,李菊耦又為張家誕下一女——張茂淵。

張佩綸的兒子張志沂光緒二十七年,李鴻章病逝,李鴻章的病逝,這對張佩綸來說也是一個衝擊,李鴻章死後僅一年多,張佩綸也抑鬱而終,拋下了愛妻和一子一女。

由盛而衰的家族,帶給他們的是一種難以言狀的傷感。

張佩綸去世後,夫人李菊耦為一雙兒女殫精竭慮,不幸患上了肺病,最終在1912年,因肺病不治去世,終年四十六歲。那時候張志沂十六歲,張茂淵只有十一歲。

三年後,1915年,張佩綸與李菊耦留下的兒子,已經年滿19歲的張志沂與同樣19歲的黃素瓊結婚。

黃素瓊是名門之後,。而黃素瓊本人渴望新潮,崇尚獨立,是一位接受了五四運動新思想影響的女性。

張志沂與黃素瓊結婚後, 在1920年9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誕生了一個女兒——張愛玲出生了。

起初她的名字還叫張煐,後來到了上學的年紀,填寫入學表格時,母親黃素瓊覺得張煐這個名字不夠響亮,便給她改名張愛玲。

第二年,又給張愛玲生下了一個弟弟,長得非常秀氣,甚至有點像女孩子的張子靜。

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

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是一位渴望接受新思潮的女性。黃素瓊是名門千金小姐,祖父是長江水師提督,父親在廣西出任鹽道。不過她對于這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並不滿意。雖然她沒有上過新學堂,甚至還纏過腳。可她卻拒絕陳腐,崇尚獨立,渴望新潮,張愛玲也說過她母親是「踏著這雙三寸金蓮橫跨兩個時代」。

同時黃素瓊也是個美人,面容嬌好,櫻桃小口,眉清目秀。而且我們仔細看,她的眉毛非常的犀利,透露出一種叛逆、英氣與孤傲,是一位不拘于傳統的時代新女性。

張愛玲和母親黃素瓊(右)

而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卻是一個沒有跟上時代潮流的悲劇人物。他自小熟讀八股文,可是科舉廢除後,他空有滿腹經綸,無處施展才華。

張愛玲還記得,小時候見到父親屋裡到處亂放著各種小報,這讓張愛玲也養成了喜歡讀市井小報的習慣。而張愛玲對《紅樓夢》《三國演義》的興趣,也是源自父親。張愛玲曾說: 「父親的房間裡永遠是下午,在那裡坐久了便覺得沉下去,沉下去。」仿佛張愛玲很小的時候就能夠感受到父親的那份孤寂與苦悶。

後來張志沂日漸頹廢,染上了吸食鴉片、賭博、逛窯子的習慣,還養了姨太太,一天天墮落。這讓妻子黃素瓊很失望,她渴望獨立、渴望進取,不願再依附這樣的男人,兩人簽署了離婚協議書。

離婚後,張愛玲跟父親張志沂生活在一起,後來張志沂又娶了一位妻子,是民國前總理孫寶琦的女兒孫用蕃。孫用蕃也愛吸食鴉片,張愛玲經常看到父親和繼母在榻上一同吞雲吐霧。

張愛玲跟繼母關係不和,被父親關了禁閉長達半年,還患上了痢疾,最後偷偷跑了出來,去了母親那裡。

張愛玲張愛玲和母親的關係其實也非常微妙,比如張愛玲總說她性格中的自私和冷漠就是繼承自母親,她對母親可以說一直是愛恨交織。不過有一點張愛玲一定要感謝母親, 那就是母親一直非常重視張愛玲的學業。

母親黃素瓊想讓女兒出國去上學,為此讓張愛玲報名參加了倫敦大學遠東地區的考試,黃素瓊還給張愛玲找了一位猶太裔的英國老師,替她補習數學。最後張愛玲在這次考試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

不過在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張愛玲出國留學的願望化為了泡影。最後母親決定轉而送她去香港大學就讀。

張愛玲1939年,張愛玲來到香港,在香港大學文學院深造。

當時,恰逢香港《西風》雜誌創刊三周年,舉辦向全社會的徵文活動。19歲的張愛玲寫了一篇《天才夢》,其中有一句話寫到:「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這樣的驚人的句子。

《天才夢》的發表,算是張愛玲真正意義上步入文壇的一個開端。

再到1943年《沉香屑-第一爐香》,後來《傾城之戀》、《金鎖記》相繼問世,讓張愛玲名聲大震,一舉成名。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有很多書中的人物,是以她現實中的家族成員為原型的創作。

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寫過一本《我的姊姊張愛玲》,他在書中透露: 《金鎖記》寫的是李鴻章的次子李經述一家,《花凋》是影射張愛玲的舅舅,《創世紀》有六姑奶奶李經溥的影子……以至于張愛玲把一眾親戚都得罪光了。

其實在張愛玲的小說中,不僅可以看到她親戚的影子,更可以看到她自己的影子。

張愛玲寫過一本小說《小團圓》,因為種種原因,一直到2009年才公開出版,書中就有很多故事情節都會讓人聯想到現實裡的張愛玲。

比如現實中她與胡蘭成的愛情,在《小團圓》裡,她借盛九莉之口說: 「那痛苦像火車一樣轟隆轟隆一天到晚開著,日夜之間沒有一點空隙。一醒過來它就在枕邊,是只手錶,走了一夜。」

而對桑弧,張愛玲是有遺憾的,在《小團圓》裡,她把所有人物都挖苦了一番,唯獨対燕山全是讚美。

張愛玲一生經歷過三段感情,分別是跟胡蘭成、桑弧、賴雅。

胡蘭成,張愛玲的第一任丈夫,而且胡蘭成也可以說是張愛玲的初戀,當時張愛玲情竇初開,那句「低到塵埃裡」就是為胡蘭成說的。只是比張愛玲大14歲的胡蘭成,之前已經有了三個老婆、四個孩子。在胡蘭成義無反顧地宣佈和張愛玲結婚之後,又兩次出軌背叛,張愛玲在經歷內心的掙紮之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分手。

張愛玲和胡蘭成桑弧是在張愛玲和胡蘭成分手之後出現的,那時的張愛玲正沉浸在悲痛中,是人生的低谷期。張愛玲和桑弧兩人相識于電影上的合作,兩人互生傾慕,不過兩個人小心翼翼維護著這段關係,並沒有真正在一起。

張愛玲和桑弧後來迫于國內輿論壓力,張愛玲遠赴他鄉。在麥克道威爾文藝營,一個為文學創作者免費提供食宿的地方,張愛玲結識了德國作家賴雅。張愛玲和賴雅有相似的經歷,都是年少成名,都在本國是知名作家,都寫過電影劇本,兩個人相見恨晚,儘管這位賴雅足足比張愛玲大了29歲,但是兩個人還是很快就決定結婚,他們于1965年3月在美國相識,8月,賴雅便寫信向張愛玲求婚。

婚後,張愛玲與賴雅在生活上一直較為拮据,尤其在賴雅中風癱瘓後,他們的日子更是充滿了各種艱難。雖然經歷貧寒、病痛,但是在他們靈魂深處,始終深愛著對方,這是一段突破世俗眼光的忘年之戀。

張愛玲與賴雅總結:

雖然張愛玲很少提及他的祖輩,不過我們可以想象到,當小時候的張愛玲,翻開家裡的族譜,看著那一個個舉足輕重、星光熠熠的名字,一定充滿了崇拜與敬畏。

可是她沒有想到,自己長大以後,獲得的聲譽,不亞于族譜裡的任何一個人。

張愛玲有過三段跌宕起伏的愛情,然而她最安全的港灣、最堅固的堡壘,是她手中的那支筆,是她的寫作事業,她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她是民國年間的傳奇女性。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