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的大漢天子之位,被曹丕拿去自己坐了,言不由衷地發表「禪位詔書」的時候,不知道劉禪有沒有後悔:如果當年解決了曹操,江山社稷怎麼會如此迅速改姓曹?
曹操早就有機會代漢自立,但最終也沒有邁出那一步;劉協有無數次機會將曹操解決,同樣也沒有動手。曹操和劉協這對君臣關係,直到今天也是一個謎:要想控制劉協,曹操舍出一個曹憲就行了,又何苦把三個女兒一起送入宮中。
曹操的心思你別猜,猜來猜去也猜不出來。這位「非常之人、超世之傑」一向不肯「慕虛名而處實禍」,但是晚年卻一心要「進魏公加九錫」,為此還跟多年摯友荀彧鬧掰——讀者都知道,諸葛亮和司馬懿對加九錫根本就不屑一顧。
「加九錫」禮遇,諸葛亮司馬懿不屑一顧,在曹操眼裡卻重如泰山,這說明瞭什麼,讀者想必也有自己的見解:曹操這個人,好像根本就沒有「雄心大志」,他只是想以「大漢超級臣子」的身份名垂青史。
曹操對漢獻帝劉協,是有救命之恩的,如果不是曹操及時出現並提供生活用品,劉協和他那幫能說不能做的臣子們早就離去了。曹操對劉協有救命之恩,劉協對曹操,也有手下留情之恩——當年劉協要想幹掉曹操,那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兒,可是這句話劉協偏偏不肯說。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曹操解決了一個議郎趙彥,就激|怒了劉協,並且放話:如果不好好做,其一,你換人;其二,你滾蛋。曹操當時真被嚇壞了,不但臉色大變,而且磕頭如搗蒜,在得到批准後,才擦著冷汗開溜了。
曹操解決趙彥,是建安二年的事情,這就是說,直到建安二年,曹操的命還掌握在劉協手中,劉協想解決曹操,只需一個眼色,虎賁軍就會完成。
曹操磕頭認錯,劉協不為已甚,那句近乎決裂的威|脅之語,也嚇壞了曹操,從此連皇帝的面都不敢見了。於是在劉協和曹操之間多了一個聯絡人,那就是尚書令荀彧。
從上面我們可知,劉協是有機會解決曹操而最終沒有動手的,其中的原因,在小編看來只有一個:在劉協看來,解決了一個曹操,會有無數個冒出來曹操,那些曹操可能是袁紹、可能是董承,甚至也可能是那個長胳膊大耳朵的劉備。
實話實說,曹操不來朝見,對劉協來說也是一件眼不見心不煩的舒心事兒,曹操很知趣地送來三個女兒,擺明瞭是要跟劉協搞好關係,給曹家留一條後路。
劉協看得很明白:如果曹操真想自立,是不需要一次舍出三個女兒的。至於伏皇后、董貴妃,背後都有一個龐大家族,曹、伏、董三大家族都屬於外戚,誰掌權都可能擅權,以伏董代曹,也是換湯不換藥,更可怕的是那個劉備劉玄德——他篡位不算篡漢,荀彧和孔融也未必會反對,因為那是老劉家的私事。
劉備會不會比曹操做得更好難以揣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董承或者袁紹坐上了曹操的位置,劉協的日子肯定更難過。
有曹操活著,劉協還能吃得上飯娶得到媳婦,如果換作他人,劉協除了更早退位,就是被拖著四處逃竄,請讀者試想一下:換做您是大漢天子,您捨得解決曹操嗎?解決了曹操之後,又該怎樣收拾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