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漢壽亭侯這個官職,有些人可能認為很小。這個根據就是劉邦曾經做過泗水亭長。亭在古代是個很小的行政單位,他的上面是鄉和縣。所以,很多人就覺得漢壽亭侯也是個很小的官。是不是曹操太摳門,只給關羽這麼個小官呢?
這個肯定是不大可能,如果官這麼小,關羽為啥還到處宣傳?今天,就探討下漢壽亭侯到底有多大。
曹操封關羽為漢壽亭侯。下面就要劃重點了。從這時候起,關羽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就不是稱「關某」而變成了「漢壽亭侯關某」。那這個漢壽亭侯到底是多大的官呢?能讓關羽一直驕傲的掛在嘴邊?
首先,這個漢壽亭侯是個爵位,並不是官位。關羽的官位是他的偏將軍。真相告訴你,漢壽亭侯到底是個多大的爵位,是軍.功中最高的一等。
秦朝二十等軍.功制就是: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這個徹侯,是最高爵位。在西漢時,由於開國功臣中大量都做過秦朝的官,對二十等軍.功制所激發的戰.鬥力都特別推崇。自西漢開始,二十等軍.功制就繼續被採用。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語文中的斷句問題,這個漢壽亭侯到底應該怎麼念。有兩種方法,一直被人們流傳。就是漢,壽亭侯和漢壽,亭侯。根據筆者來看,應該是第二種比較正常。《三國志》是陳壽所做,陳壽惜墨如金,怎麼可能特地突出一個漢字?何況,官渡之戰時漢朝仍在,魏國還根本不存在,何來漢與魏之分。
再者,歷史很多學者也有佐證。根據毛宗崗評《三國演義》所說:「漢壽亭侯,猶言漢壽之亭侯耳,豈可去漢字而以壽亭侯為名耶?」這樣說可能比較暈,我們詳細說這個漢壽亭侯的亭侯是怎麼來的呢?
在漢武帝時,為了避諱,徹侯就變成了通侯。到了東漢時代,通侯的封地只有一個縣或者一個鄉或者亭這麼大。據《後漢書》記載:「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關羽的漢壽亭侯就是一個亭侯。
雖然亭侯相比於鄉和縣都不大,但是能封到二十等中最高一等侯已經是相當大的爵位了。同為五子良將的於禁,從初平三年(192年)就跟著曹操,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如此功勞,不過亭侯而已,可見關羽的爵位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有人可能會說,曹操自己就是中央,給自己的手下封侯那還不是輕鬆愉快的?為了增加信服度,那麼可以告訴你,關羽是跟劉備平起平坐的。劉備在建安元年(197年)被封為了宜城亭侯,在之後的日子裡,劉備的爵位就一直是宜城亭侯,直到自己進位為「漢中王」才算是有了一個王的爵位。而這個王,還是自己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