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軍閥割據,戰亂不斷,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在太行山脈深處有一個叫月牙村的小山村,卻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由于地處偏僻,對各路軍閥來說沒有什麼價值,故而倖免于戰火。
小山村只有七八十戶人家,三四百人,其中有一對夫妻,丈夫陶大山,妻子朱氏,兩口子婚後恩恩【愛☆愛】,只是一直沒有孩子。三年過去了,陶大山試過各種偏方,朱氏還沒有動靜。陶大山的父母開始著急了,對朱氏的態度變得冷淡,甚至有意讓陶大山再娶。
陶大山沒有同意,他一直覺得與孩子的緣分還沒有到,時間到了自然就有後代,為此朱氏十分感激陶大山。可惜的是,陶大山有一次出去幹活,不幸跌落懸崖墜亡。陶大山的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令人傷感,朱氏亦痛哭欲絕。
辦完白事,朱氏感念陶大山的恩情,誓言守寡,並把公公婆婆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一般孝順。公婆為以往的行為感到羞愧,尤其想到今後年齡大了以後,沒有人照顧自己,因此對朱氏也很好。
為了生活,朱氏任勞任怨,甚至連男人的活都幹,然而,「濃霜只打無根草,禍來隻奔福輕人」,有一次朱氏幹活到天黑,回家的時候,腳下一滑,也跌落懸崖。在墜崖的一刻,朱氏心裡竟然想的是:「夫君,我要來陪你了!」
公婆在家等了許久不見朱氏回來,于是找了幾個年輕的小夥子作陪,打著火把去尋找朱氏,結果在懸崖邊上發現了朱氏掉落的一隻鞋子,這才知道朱氏跌落懸崖,不禁悲從中來,放聲痛哭。
奇怪的是,眾人在崖底找了許久,並未發現朱氏的屍體,有人推測朱氏很有可能被野獸叼走了。公婆縱然傷心也沒有辦法,只好哭哭啼啼地回了家,在陶大山的墳墓旁壘了一個衣冠塚。
然而,僅僅五天,朱氏竟然又回到了月牙村,公婆剛見到朱氏的時候,嚇得說話都不利索,躲到桌子下求饒:「兒媳婦,以前我們是有對不起你的地方,我們已經改了,請您饒過我們老兩口吧。」
朱氏知道公婆是誤會自己了,于是好心勸慰:「公爹、婆母,我是朱氏呀,我大難不死,繼續回來孝敬您二老。您看,現在是大白天,只有人才敢大白天出來呀。」公婆見朱氏還活著,急忙從桌子底下爬出來,喜極而泣。
婆婆拉著朱氏的手仔細觀察,發現朱氏衣服上有些破損的地方,臉上、手上還有傷口,但是整個人氣色很好,便詢問朱氏如何倖免于難,朱氏只說是被懸崖上長出的一棵樹掛住了,其他的沒有多說,婆婆也不再多問。
朱氏拆了自己的衣冠塚,繼續和公婆住在一起,依然像以前那樣勤勞能幹,孝敬有加。不過讓誰也沒有想到的是,朱氏竟然懷孕了。剛開始嘔吐的時候,婆婆就覺得不對勁,朱氏藉口說幹活累的,可是後來朱氏的肚子越來越大,公婆就很不高興了,一直追問孩子到底是誰的。
「三人成虎事多有」,此時鄰居也跑來在公婆耳旁說些風言風語,有的說朱氏命硬克夫,有的說朱氏肚子裡的孩子來路不明,有的說陶大山死得冤枉。公婆心中煩悶不已,有時候甚至覺得真是朱氏害了陶大山,卻拿不出真憑實據,後來將朱氏轟出家門。
朱氏只帶了一些衣物和少許首飾,想回娘家,可娘家人認為朱氏大著肚子有傷風化,不同意她回去。朱氏聽說外面兵荒馬亂,出了大山也是個死人,最後只好又回到月牙村村口,卻不知道該去誰家。正當朱氏哭哭啼啼的時候,身後傳來蒼老的聲音:「姑娘,你先到我家裡去吧。」朱氏轉身一看,發現是住在村外的張婆婆。
張婆婆年事已高,眼神不好,兒子原先在外地經商,如今多年沒有音信,也不知道在外面什麼樣了。朱氏出來幹活的時候會經過張婆婆家,朱氏心善,經常幫助張婆婆幹點活,張婆婆很感激她。別看張婆婆眼神不好,可是她不糊塗,雖然住在村外,卻也聽說了關于朱氏的風言風語,但是張婆婆認為朱氏心地善良,所以有意收留。
朱氏感動得眼淚直流,于是就住在了張婆婆家裡。她把僅有的幾件首飾賣了,不顧已有身孕還幹著活,勉強過得下去。又過了幾個月,朱氏生下一個男孩,尖嘴猴腮,相貌醜陋,朱氏卻很喜歡他,還給他起名陶繼善。
陶繼善從小就很靈活,村裡有些壞小子叫他「野種」,可是論打架都打不過陶繼善,後來就不敢當面叫了,只會在背地裡悄悄地喊。朱氏卻經常教育陶繼善,要心存善良仁愛之心。等到五六歲的時候,朱氏發現了陶繼善的特異功能,那就是眼睛特別「毒」。
為了多賺點錢,朱氏經常去山裡采些常見的草藥,撿拾野果。起初,朱氏會教陶繼善哪些是草藥,哪些草藥賣錢多,後來,陶繼善總能用最短的時間找到最貴的草藥。靠著賣草藥,朱氏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有時候還接濟村裡的窮人。此時,張婆婆已經去世,朱氏的公婆年齡也大了,朱氏便經常悄悄地在公婆門口放些錢。
以往,村裡人都認為朱氏是個不檢點的女子,如今朱氏母子的行為讓村裡不少人暗中敬佩,對朱氏母子的態度也好轉起來。最讓村裡人沒有想到的是,陶繼善竟然救了全村人的性命。
月牙村躲過了戰火,卻沒有躲過天災,這年月牙村遇上了大旱天氣,接連幾個月沒有下雨,「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有些村民不願意坐以待斃,只好結伴外出,可是才過了十多天便只逃回來一個人,因為其他人剛出去沒多久便被抓去充軍,在戰場上喪命。
出去沒有活路,留下還能葬在祖墳,很多人不願意再出去。有些村民不甘心,仍然堅持四處尋找水源,還有的村民一直在挖井,結果都是徒勞。朱氏家裡也不好過,眼看著存水越來越少。這天,陶繼善突然領著母親來到一處大石頭前面,對母親說:「娘,我看到大石頭後面有好多魚,魚在水裡遊來遊去。」
朱氏聽後大吃一驚,他知道兒子的眼睛不一般,既然看到有魚有水,說明裡面有水源。她自己試了試,沒辦法撬動大石頭,于是請來村長。村長知道陶繼善的特異功能,于是動員幾個還算有力氣的小夥子,一起撬開大石頭,發現裡面是軟土。
村長親自帶頭,和幾個小夥子順著土往下挖,可是挖了兩天也沒見到水的影子,都失望地離開了。第三天,朱氏再次來到這裡,他帶著陶繼善,一點一點地繼續往下挖,一直挖到夕陽西下,終于看到汩汩泉水從裡面冒出,朱氏頓時淚眼滂沱。
月牙村得救了,整個村子裡的人都把朱氏母子當成了英雄,村子裡有兩位老人羞愧滿面,他們就是朱氏的公婆。後來,在村長的勸說下,公婆和朱氏雙方和解,朱氏帶著孩子再次住進了陶家,公婆不再管陶繼善的來歷,只是把他當作親孫子一般看待。
轉眼又是兩年,一個雲遊的道士不知何故闖入了月牙村,在陶家門口碰見了正在玩耍的陶繼善。陶繼善看著道士笑,還對朱氏說道:「媽媽,這位阿貝身上有金光,是個神仙!」道士卻大吃一驚,嘴裡說道:「鷹九猴十,這孩子厲害啊!」
此時朱氏的公婆也走了過來,向道士請教孩子的事情,道士說道:「人一鷹九猴十,說的是眼睛,人只能占到一,鷹能占到九,而猴子的眼睛是最厲害的。這孩子的眼睛像猴子一樣,能夠看穿很多東西。這孩子有仙緣,能否讓孩子跟著我修道?」
朱氏和公婆又驚又喜,沒想到這孩子果然不一般,他們也看出來道士有本事,卻捨不得孩子。道士說:「無妨,我雲遊四方,過幾年再來。」說完飄然離去。道士走後,公婆又提起陶繼善的來歷,只不過不像以前那樣用質詢的口氣,而是像平心靜氣地商量一件事。
朱氏這才不好意思地說了自己的經歷,當年她跌落懸崖,被半空中的一棵樹掛住,暈了過去。後來,她迷迷糊糊地覺得被猴群搭救,抬到一個山洞,為首的一個猴王,長得特別像夫君陶大山。朦朧之中,他感覺陶大山向她走來,兩個人抱頭痛哭。
等到醒來後,朱氏發現自己躺在一張石床上,石床上面鋪著被褥,看看四周卻不見了猴群和陶大山,心裡有些失落,卻又覺得剛才的夢境很真實,因此回來後不敢向別人說起,沒想到自己竟然真的懷孕了。
婆婆哭著說:「肯定是兒子陶大山舊情未了,想為我們陶家留後路。以前是我們錯怪你了,原諒我們吧。」朱氏也哭著說:「我就沒往心裡去。」從此,朱氏更加孝敬二老,直到二老去世後,道士才再次出現。
朱氏知道道士非同凡人,于是同意讓陶繼善跟著道士學習本領,雲遊四方,四處行善積德做好事。陶繼善雖然雲遊四方,可也經常回家探望母親,一直到母親去世。再後來,陶繼善修煉得仙風道骨,成為有名的道士,直到宋太宗淳化年間,還有人見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