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去世前留一計,一石三鳥為劉禪保駕護航,孔明去世前才恍然大悟

王雪嵩 2021/06/02 檢舉 我要評論

劉備號稱劉皇叔,自己白手起家,從編草鞋謀生,最後入川建立基業,這段經歷讓後人膜拜。起初劉備以仁義,為了得到人才總是以眼淚感動別人,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對諸葛亮總是言聽計從,加上皇叔的名號,總是得到別人的尊敬。

後來登上帝位以後,劉備性格變了,比如為了幫關羽報仇,當時朝中大臣都勸阻劉備不要意氣用事,就連諸葛亮的話劉備都不採納,一改虛心的態度,不惜以全國之力攻|打吳國,最終兵|敗.夷陵,讓蜀國好不容易積攢的家當毀於一旦。

可能是知道自己做錯了,劉備去世前才明白了過來,把諸葛亮等人叫來,才有了後來的「白帝城托孤」。讓劉禪認諸葛亮為相父,凡事聽從諸葛亮的話,如劉禪不才,亮可取之,讓當時的諸葛亮感激涕零,十分感動。

作為帝王的劉備,好不容易建立基業,自己又善於權謀之術,難道托孤就這麼簡單,真不怕諸葛亮取而代之?其實我們都小看劉備了。首先,他對諸葛亮說的一番話,也是為了試探諸葛亮的忠心,並且當時有很多大臣在旁邊,哪怕日後諸葛亮想反,恐怕群臣也不會同意。

其次,當時朝中是有兩個陣營的,以諸葛亮為首的舊部,還有一個就是以李嚴為首的川蜀大臣,他們看似相安無事,其實背後是暗流湧動。於是劉備選出為了諸葛亮和李嚴為托孤大臣,諸葛亮為主,李嚴為輔,讓他們兩個陣營相互制約,避免了權力集中在一方。

再次,在劉備安排後事以後,還單獨和貼身保鏢趙雲說了一番話,劉備之所以要這麼做,也是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兩位托孤大臣都不能相信,那麼希望趙雲能夠除掉他們,整頓朝政。

諸葛亮盡心盡力為蜀國,直到去世前才發現劉備一石三鳥的計策,劉備希望自己鞠躬盡瘁效忠蜀國,提拔李嚴上位制約自己,還讓趙雲監|視朝政。就算劉備的算盤打得再精,也算不出蜀國的氣運,隨著三國歸晉,都淹沒在歷史當中。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