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倒在落鳳坡,諸葛亮是傷心還是竊喜,看看正史和演義中有什麼不同?

諸葛村夫 2021/08/17 檢舉 我要評論

《三國志·龐統傳》: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拜統父議郎,遷諫議大夫,諸葛亮親為之拜。

以上是軍師龐統去世時的相關記載,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與劉璋反目成仇,互相攻伐。劉備大軍包圍雒城,龐統率軍攻城,身先士卒,結果被不知從哪射來的箭射中,不幸死去。這一年,龐統年僅36歲,太可惜了。劉備得知之後,極為痛惜,只要一提到龐統,他就流淚。劉備為撫恤龐統的家人,任命龐統的父親為議郎 (典型的安慰龐統父親及劉備自己)

龐統倒下,劉備無疑是最傷心的,手下最得力的兩大軍師中的一個離去,損失太大。龐統還是劉備前線軍隊的總參謀長,全權負責軍/事策劃及行動。現在劉備無人可用,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了。

那麼,龐統離去,他的好朋友諸葛亮是傷心還是竊喜?是真哭,還是假哭?本文從正史上和演義中,分別分析如下。

正史上,諸葛亮雖然不至於竊喜,也不會太傷心,只是感到惋惜

西元208年,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因功被劉備任命為軍師中郎將。軍師中郎將是劉備為諸葛亮量身定制的一個官職,意為參贊軍事,也就是一個參謀。而龐統從東吳投奔劉備後,不久也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享受一樣的待遇。

說實話,在一個單位,像諸葛亮這樣的大才、總工程師,本想在單位大展宏圖,給老闆幹一番事業。現在劉備又招聘了一個和自己並駕齊驅的總工程師(同為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可能胡思亂想,老闆對他的能力表示懷疑,還是想架空他。

再加上劉備入川作戰,帶走了龐統,前去廣袤的戰場上,排兵佈陣,建立功勳,而諸葛亮卻被安排看家。雖然守荊州也是一大功勞,可是幕後無論如何也比不上前線。

現在,龐統沒了,諸葛亮再一次成為劉備唯一的軍師中郎將(總工程師),還如願以償進入益州,建功立業。雖然還有一個法正後來居上,論資歷是無法和諸葛亮相比的。

因此,正史上,對於龐統的離去,諸葛亮應該只是例行公事般祭奠一下,雖不至於竊喜,內心也不會太傷心,為其惋惜而已。

演義中,諸葛亮真的很傷心,是真哭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龐統、徐庶、水鏡先生都是好朋友,經常在一起談天說地。當諸葛亮得知龐統要冒險奪取益州後,寫信勸說,要謹慎行事。然而,富於冒險精神的龐統聽不進謹慎的諸葛亮忠告,還認為諸葛亮嫉妒自己在前線征戰,搶了他的風頭。

龐統和劉備兵分兩路,攻打雒城,劉備走大路,龐統帶著大將魏延走小路。劉備在行軍前,特意將自己的戰馬的盧送給龐統,希望此馬保佑龐統,旗開得勝。然而,正是的盧馬害了軍師龐統,在落鳳坡被除掉。

諸葛亮在給劉備、龐統寫了一封信後,有一天突然看到天空西面有一顆星星,從天墜地,不利於軍師,應在龐統身上。數日之後,真的有書信從益州送到荊州,書信上說的是龐統如何倒在沙場。

眾官知道諸葛亮所言不虛,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諸葛亮看罷書信後,大哭,哭得非常傷心,如同他的父親離去一般。諸葛亮哭得太傷心了,連荊州文武眾官也跟著落淚。

在演義中,諸葛亮是真的為龐統的離去感到傷心,是真哭。他為了匡扶漢室江山,這才出山輔佐「皇叔」劉備,希望劉備身邊人才越多越好。有人說,諸葛亮可能嫉妒龐統的才能,怕其掩蓋自己。實則不然,演義中的諸葛亮,號稱三絕中的「智絕」,是不會嫉妒龐統,也不需要嫉妒龐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應該是真的為龐統的離去傷心,因此大哭。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