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不少人要麼戰|功赫赫威震一方,要麼能力出眾或身居高位,不過他們的人際關係卻很一般,處理不好和身邊的同僚、上司或下屬之間的關係,其中有些人甚至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三國人緣最差的八個人。
東吳:虞翻
虞翻有能力文武全才,孫權甚至把他比作東方朔,不過虞翻在東吳是有名的人緣差,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毒舌。
虞翻嘴巴特別毒,很多人被他說得下不來台,比如投降東吳的蜀將糜芳和魏將於禁就被他羞辱,這還不算,在虞翻眼裡他想懟誰就懟誰,甚至連東吳第一文臣張昭和主公孫權他都照懟不誤,孫權有一次被激怒差點想幹掉他,最後實在受不了他乾脆把虞翻遠遠地發配到了交州,算是眼不見為淨。
曹魏:程昱、張遼、吳質
如果你僅僅把程昱當作謀士來看,那你是太小瞧他了,程昱是曹操麾下少有的文武全才,他曾長期領|兵鎮守一方,這一點郭嘉、荀攸、賈詡等人都不如他,不過程昱的人緣卻很一般,《三國志-程昱傳》記載: 「昱性剛戾,與人多迕。」可見程昱的人際關係確實不咋地。
曹操麾下大將唯有張遼一人配享武廟,論戰|功之顯赫,三國比得上張遼的名將屈指可數,不過張遼的人緣也不算好,史料記載,張遼和同僚李典、樂進、護軍武周的關係都不怎麼和睦。
吳質是曹丕太子四友之一,不過他的人緣很差,曹真、朱鑠、陳群、崔林、董昭等曹魏重臣幾乎被他得罪了個遍,吳質去世後得了個醜侯的惡諡可以說和他人緣不好、得罪了太多人有莫大關係。
蜀漢:關羽、李嚴、魏延、楊儀
關羽驕傲自矜,作為鎮守一方的主將卻和身邊同僚的關係頗為緊張,比如關羽和南郡太守糜芳以及荊州治中從事潘濬的關係一直不好,襄樊之戰糜芳之所以獻城投降東吳,除了貪生怕厶之外,生怕關羽回師之後秋後算帳也是原因之一。
李嚴是劉備臨終之前的兩大托孤大臣之一,不過李嚴性情孤傲難以與人相處,比如他在犍為太守任上和功曹楊洪、牙門將王沖、護軍輔匡等人的關係都不好,結果導致楊洪辭職不幹,王沖甚至叛逃降魏。
魏延的性格和關羽有點類似,《三國志》作者陳壽點評魏延: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和楊儀、劉琰的關係都不好尤其是和楊儀,一個是丞相司馬,一個是丞相長史,算得上是諸葛亮的左膀右臂,可是兩人卻水火不相容,魏延甚至還曾拔刀相向,諸葛亮死後魏延被定性為謀反被害和楊儀的推波助瀾有很大的關係。
楊儀的人緣同樣也不好,除了和魏延是厶對頭之外,他和劉巴的關係也不好,諸葛亮去世之後,他認為自己的資格和才能都超過蔣琬,所以頗多怨言,《三國志》記載: 「時人畏其言語不節,莫敢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