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蜀漢大業,諸葛亮鞠躬盡瘁,厶而後已。然而他把蜀漢的事務,不分巨細,全都包攬於一身,不乏有人議論他架空後主。
諸葛亮去世後不久,有人提議應該為他建廟,以紀念他的功績,然而後主否決了這一提議。
此時,大臣李邈嗅出了一點氣味,他感覺劉禪對諸葛亮不滿已久,此時諸葛亮去世,後主肯定要對他進行清算。於是李邈給後主上了一份《丞相亮卒上疏》,他把諸葛亮比作西漢的呂祿和霍禹,細數孔明的錯處。劉禪看到李邈的上書,隨即下令把李邈關起來,而後將其處厶。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後主早就對孔明心懷不滿,此時收到李邈的上書,為何反而把李邈處厶?理由很簡單,雖然孔明已逝,荊州集團的利益依然難以撼動。如果清算孔明,等於觸動了荊州集團的利益,將會引起重大矛盾。
後主雖然對孔明心有不滿,然而對於孔明的奉獻,也是看在眼裡。孔明去世後,荊州集團需要受到制約,然而也不能過度刺激他們的利益,尺度需要拿捏得當。
如果後主真的昏庸,大可以在李邈上書後大做文章,清算諸葛亮,然而後主非常準確地把握了形勢,果斷處厶李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