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張飛,我們就會想起《三國演義》中「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的形象。加之央視版《三國演義》經典熱播20多年。張飛豪情萬丈兼嗜酒如命的「莽夫」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歷史上的張飛真的是這樣的形象嗎?肯定不是。
1. 出身背景
張飛,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三國志·張飛傳》對于張飛的出身,寫得更為簡略,只說他「字益德,涿郡人也」,其他則沒有什麼記載;民間傳說,張飛不但武藝高強,而且能寫會畫,元吳鎮《張翼德祠》有詩:「關侯諷左氏,車騎更工書。文武趣雖別,古人嘗有餘。橫矛思腕力,繇像恐難如。」意思是張飛的書法很有造詣,連三國著名的書法家--魏國的鐘繇、吳國的皇像都比不上他。《三國志平話》卷說他家是個大富豪,其實也沒說他是幹什麼的,具體已無從考證。
2.三兄弟相遇
實際張飛認識關羽在先,黃巾之亂時,漢室號召各地豪強地主組織武裝鎮壓叛亂,劉備以中山靖王稱號招攬兵馬,俘獲了不少人心,這一招募不要緊,一招就招來了兩個大英雄,也就是關羽和張飛,結識了關羽張飛後,他們的感情十分地要好。《三國志》曾這樣記載:「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眾,持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從這便能看出他們關係有多好了。可能他們也沒有想到能成就一番經天緯地的大事業。
在歷史中並沒有桃園三結義這一說,實際三人中關羽年齡要大劉備一歲,張飛最小。
3.敗丟徐州
西元196年,袁術攻打劉備,爭奪徐州。劉備派張飛守下邳,劉備則將兵在盱眙、淮陰抵抗袁術雙方僵持了月餘,互有勝負。袁術給呂布寫信,勸其乘機襲下邳,答應事成後,援助呂布糧草。
《英雄記》裡記載:「留張飛守下邳,引兵與袁術戰于淮陰石亭,更有勝負。」這裡說的是劉備的確是留下了張飛駐守徐州的治所下邳,而他則帶兵和袁術在淮陰石亭展開了拉鋸戰。
《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的記載是:「下邳守將曹豹反,問迎布。」意思就是下邳守將曹豹暗中勾結呂布謀反。而《英雄記》的記載是:「陶謙故將曹豹在下邳,張飛欲殺之。豹眾堅營自守,使人招呂布。」這句話的意思是張飛要殺曹豹,于是曹豹帶著部將堅守營地並派人去聯繫呂布。
經過上面的分析大致可以推出曹豹和呂布是和張飛打了一場硬仗,張飛由于兵力不足受到了內外夾擊從而丟掉了徐州。並不像小說《三國演義》所描寫的那樣,喝酒暴打曹豹,曹豹偷放呂布大軍進城打得張飛猝不及防。
4. 據水斷橋
西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劉備憑藉彈丸之地新野,抵擋不住曹操大軍的進攻,只能率領十數萬軍民撤退,在當陽被曹純的五千虎豹騎追上,劉備大敗,只率領數十騎逃走,將自己的老婆孩子扔給了曹軍。關鍵時刻,張飛帶二十騎兵于斷橋據守,將曹軍追兵阻擋在橋另一邊,為劉備爭取了寶貴的撤退時間,劉備得以順利脫身。
張飛和關羽號稱「萬人敵」,這一次張飛只帶二十人就完成了斷後任務,可謂一身是膽,沒有他的話,劉備還不一定能逃出重圍。赤壁之戰後,劉備將張飛借給周瑜攻打南郡, 圍攻一年後,南郡守將曹仁潰逃。劉備佔領荊州後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到南郡。張飛倚仗河水阻斷橋樑來攔住敵人,掩護部隊撤退據水斷橋,可以看出張飛膽識過人,勇敢善戰。
《三國志》中記載: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5. 義釋嚴顏
西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張飛、諸葛亮、趙雲等領荊州兵入川增援。大軍到達江州,江州守將嚴顏據守不降,張飛將其攻破,佔領江州,並生擒嚴顏,張飛對嚴顏大喝道:「大軍到來,你怎麼不投降還敢與我大戰!」嚴顏回道:「你們無理侵奪我們疆土,我們這裡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張飛大怒,令牽下去斬首,嚴顏面不改色大聲說道:「斬首就斬首,你發的什麼怒!」嚴顏拒降的豪氣感動了張飛,張飛將其釋放,並將其引為上賓。
但通過一釋嚴顏,說明張飛是粗中有細,綿裡藏針,是重情重義之人,所謂英雄惜英雄,他更看重的是嚴顏的品德與人格。
6. 大破張郃
西元215年,曹操因後方叛亂而回師,一方面留夏侯淵鎮守漢中,另一方面命令張郃進犯巴西。正史上,張郃軍進至岩渠(今四川渠縣東北)、蒙頭、蕩石(今四川渠縣人蒙山),與張飛軍相距50多天,不分勝負。張飛遂率精兵萬餘,避開正面,出敵不意,由別道突襲張郃軍,誘迫張郃出戰,使其陷入狹窄山道之中,首尾不能相救,致遭慘敗,即被殲滅。
張郃丟棄戰馬,只帶部下十余人從山中小道逃出,率殘部退回南鄭。這一勝利從戰略上挫敗了曹操進窺巴蜀的圖謀,鞏固了「三巴」,並使劉備有了可能乘勢攻取漢中,實現了佔據巴蜀鼎足天下的戰略構想。張飛這一仗對蜀漢事業的貢獻極大。
張郃是「五子良將」之一,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官渡之戰、關中之戰、街亭之戰中,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張飛能將其擊敗,說明張飛的軍事造詣已屬一流水準,不但有勇,還有謀。
7. 性格缺陷
根據史書裡面的描述,歷史上的張飛雖有尊賢愛士、敬慕君子的優點,但也有暴躁的性格弱點,也就是脾氣不好。本來,身為勇將,歷經波折,性格急躁甚至暴躁一點,並不奇怪;但是馳騁疆場數十年,與士兵弟兄一起出生入死、甘苦與共,至少應該懂得善待部屬這個起碼的道理。但是,張飛卻偏偏不懂這一點,對士卒極其粗暴,不是打就是罵。
這是也是他一個致命的弱點。劉備也曾多次告誡過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卻依然故我,還是動不動就拿部下出氣,這當然要激起某些部下的不滿甚至報復。
果然,章武元午六月,正當他準備從閬中出兵,到江州與劉備會合,一起討伐東吳的時候,就被自己部下張達、范疆兩個人在等他喝醉酒就給除掉了。一代虎將,壯志未酬,竟死于非命,固然令人痛惜。從歷史上張飛所取得成就來看,絕對不是小說《三國演義》裡面魯莽撞人,有勇無謀的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