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青龍鎮有一個大戶人家,老爺叫黃善舉,為人正直特別喜歡做善事幫助有困難的人,所以被鎮子上的人稱為黃大善人,
黃老爺子一家四世同堂,家境也是富裕,黃老爺子從小就見不得別人吃苦,只要是見到乞丐就會主動的送乾糧、送銀子,就算是自己正餓著肚子,也會把手裡的乾糧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只要是在做善事,他就什麼都可以忍讓,傾盡自己的所能。
鎮長對他也很敬重還特意送給他一塊牌匾,寫著「善舉堂」,以他的名字命名,既是誇讚他也是認可他的所作所為。
也是無巧不成書,這匾沒掛之前一切都好,可這匾一掛,就總有人來堂上扯皮找茬。
天上的玉皇大帝也得知了黃老爺子這號人,對他也表示懷疑,認為他是裝的,還說:世上哪有這種人?於是就派了兩個小仙前去試探。
小仙接到指令就裝扮成乞丐去善舉堂門口觀察,他們見黃老爺子慈眉善目,確實也幫助很多窮人,不管是多髒多窮多無賴也會笑臉相迎,幫人解決困難,就算是有人撒潑打滾,他也能很好的解決。
兩人心生一計,年紀稍大些的仙人說:明日咱們去他家乞討,向他要幾樣他沒有的,為難為難他,使勁奚落他一番,如果他拿不出,那我們就說他是假善人,空有虛名,大肆宣揚敗壞他的名聲。
年紀輕的小仙也聲聲稱好,就覺得這個計謀可行。
第二天,他們就衣衫襤褸的到了黃老爺子家門口,拿著飯碗,慘兮兮的。碰巧黃老爺子正要出門,一看是兩個骨瘦如柴的乞丐,便熱情地請他們進屋休憩,並叫下人準備好餐食。
兩人對視一笑就進了門去,吃飯間黃老爺子問他們是怎麼了?是遇到了什麼困難?兩個乞丐就不約而同的說著自己的家事,無非就是自己可憐,什麼全家遇難,孤苦無依,吃不飽飯這類的。
黃老爺子又問,那我有什麼能幫你的?要不要我給你們找份工?歲數較大的乞丐就說,自己是經大師的指點來到這裡的,說是要向黃老爺子討幾樣東西,大師說這樣不僅能夠幫助自己也能為黃老爺子一家積累福報。年紀輕一點的乞丐也是這麼說的。
黃老爺子問,你們要什麼?我一定盡我所能!
歲數大一點的乞丐說:我要像黃山那麼大的一塊金子。要你施捨黃河那麼多的油。
歲數小一點的說:我就要你頭髮絲那麼多的大米。
黃老爺子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乞丐,這哪裡還是乞丐,這些東西擱誰家也是沒有的呀!這明明是在刁難自己,可自己又不會拒絕人,不答應,看模樣這兩個乞丐也不是善茬,肯定也會毀了自己的名聲,要是答應了,自己上哪去置辦這些東西呀?急得渾身出汗,一直在轉著圈的想著主意,最後無奈,趕緊說:你們明天再來吧!
送走這兩個怪乞丐後,轉身就皺著眉頭回到臥室拆開髮髻數起了自己的頭髮。
黃老爺子有個小孫子,名叫黃巨集,小名小巨集,從小就聰明伶俐,識字還早,看到爺爺頭髮淩亂還愁眉苦臉就問:爺爺這是怎麼了?是誰欺負您了麼?
黃老爺子脾氣性格也好,就耐心的跟孫子小宏講了自己今天的遭遇。
孫子聽後笑著對爺爺說:這個簡單呀,我能解決,明天他們來了,您叫我出去,我來應付他們。
第二天,兩個怪乞丐就又來到了善舉堂,黃老爺子就叫了小孫子小宏出來,小孫子說:二位伯伯,你們要的這些東西很容易置辦。
說完,他就拿出了一桿秤和量油的竹筒,來到了年紀較大的乞丐面前說:麻煩大伯伯,您稱一下黃山到底有多重,好差人給你準備金子,可不能缺了;您在拿著竹筒把黃河水量一下,看有多少,我好差人去給你打油。
又來到了年紀較小的乞丐面前說:麻煩小伯伯您去數一下我爺爺的頭髮,我好叫人給你準備大米。
兩個乞丐愣住了,你瞅我,我瞅你,知道遇到高人了。
小宏又說:二位伯伯辛苦了,既然是大師說的一定是有所緣由,希望我們都能逢凶化吉,福報滿滿。
兩個乞丐聽後對黃老爺子笑道,您一生行善積德,積得兒孫聰慧,您這位孫子將來必定前途無量。說完兩人就在他們面前消失了。
黃老爺子跟小孫子也被嚇到了,兩個大活人就憑空消失了,到底是神是鬼?
小宏嚇得直接坐在地上哭了起來。黃老爺子哄了好一會小宏才停止了哭泣。
兩個乞丐恢復了本來的面目,回到天上如實的像玉皇大帝彙報,玉皇大帝很是欣慰,也很敬佩這個黃老爺子,就給他加了五十年的壽命,還為他的子孫寫好了仕途。還拆人進入黃老爺子的夢裡,詢問他的所求。沒想到黃老爺子什麼都沒替自己求,也沒有替家人求,只是希望國泰民安,沒有戰亂,求風調雨順人人都能吃飽飯。玉皇大帝得知後更是十分感動,就命人保證青龍鎮的百年太平。
黃老爺子也沒覺得自己遇到了神仙,也沒有太在意這兩個怪乞丐,還是每日行善,只是慢慢發現現在有困難的人越來越少,也沒有什麼乞丐了,鎮上風調雨順,農作物長得很好,農作物長得好糧食就多,大家就都能吃得飽,日子也是過得越來越好。
不到半年,他的善舉堂就沒什麼人來了。
幾年後,黃老爺子的小孫子小宏還中了科舉,起初在縣裡做官,為官清正廉潔,後來經過其他大臣的舉薦直接去了京城,還深受皇帝的喜愛。
為官數十年,為國為民做了許多貢獻,據說他其他的兄弟姐妹,也是做官的做官,仕途也不錯,還有幾個做生意的,也做得很好,黃家的人丁香火也很旺,黃老爺子的身體也很硬朗。
他們也都一直堅守著與人為善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