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漢末三國時期,進入武將這個行當,還要給自己找一個好主公。如果高順最開始跟隨的是曹操,那麼曹軍就會有兩支王牌部隊:其一為曹家子侄帶領的虎豹騎,其二就會是高順統領的陷陣營。
如果張郃高覽不投降曹操,沒準兒哪天就會被郭圖、逄紀、審配等人坑沒了——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來聊一聊那些倒在趙雲槍下的三國名將:如果他們投靠劉備的蜀漢,會不會受封四方將軍?有幾人的地位會超過魏延?
趙雲帶著常山子弟兵走上正途的第一戰,就遇到了當時的頂尖高手,也就是河北四庭柱中的老二文醜。
趙雲與文醜雙槍並舉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文醜一看公孫瓚的後續部隊已經上來,就撥馬回去了。
文醜在跟趙雲對戰前,已經十回合打敗了公孫瓚,公孫瓚手下四健將也被他刺死一個打跑三個。
讀者諸君都知道,在當年討伐董卓的虎牢關戰役中,十八路諸侯只有公孫瓚一人敢跟呂布單挑,雖然沒打贏,但也沒丟命。
公孫瓚被文醜打得很沒面子,而趙雲一匹馬一條槍不但遏制住了袁紹大軍的進攻,還槍挑了一員大將: 「麹義馬到,先斬執旗將,把繡旗砍倒。公孫瓚見砍倒繡旗,回馬下橋而走。麹義引軍直沖到後軍,正撞著趙雲,挺槍躍馬,直取麹義。戰不數合,一槍刺麹義于馬下。趙雲一騎馬飛入紹軍,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公孫瓚引軍殺回,紹軍大敗。」
倒在趙雲槍下的第一位三國名將麹義,一刀除掉了公孫瓚的先鋒大將嚴綱,卻連趙雲三招都接不住。
趙雲戎馬生涯以槍挑河北名將麹義開始,第二個倒在趙雲槍下的,還是河北名將,其地位比顏良文醜稍低一線,跟張郃並駕齊驅,此人就是河北四庭柱中的高覽。
很多讀者都很奇怪:張郃投奔曹操之後,一路加官進爵,官拜右將軍、征西車騎將軍,爵封鄚縣侯,而跟張郃秤不離砣的高覽哪裡去了?
細看《三國演義》才知道,原來他剛投降曹操,就在汝南追擊劉備的時候,被趙雲解決了: 「劉辟與高覽交鋒,戰不三合,被高覽一刀砍于馬下。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玄德大喜。雲縱馬挺槍,殺散後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郃。郃與雲戰三十餘合,撥馬敗走。」
麴義和高覽在小說中出現的次數不多,讀者諸君對他們可能沒有太深的印象,但是對倒在趙雲槍下的「零陵上將邢道榮」,卻一定非常熟悉——這人名為零陵上將,其實就是出來搞笑的。
零陵太守劉度的兒子劉賢,曾經對邢道榮充滿了信心: 「他雖有張飛、趙雲之勇,我本州上將邢道榮,力敵萬人,可以抵對。」
「萬人敵」邢道榮一到戰場就拉了松套: 「只見一將挺矛躍馬,大喝一聲,直取道榮,乃張翼德也。道榮輪大斧來迎,戰不數合,氣力不加,撥馬便走。」
邢道榮詐降後想帶兵劫營,這回趙雲也不肯受降了: 「趙雲引一軍刺斜裡沖出,一槍刺道榮于馬下。」
零陵上將邢道榮兩次出場,不是投降就是被殺,即使他不被殺,到了劉備陣營,也就只能敢雷銅、陳式一樣當一個偏裨將校而已。
麴義、高覽名氣不大,邢道榮不足掛齒,趙雲真正在演義小說中除掉的兩員大將,還是東吳朱然和已經投靠曹魏的西涼猛將韓德。
趙雲將韓德父子五人團滅,這故事大家都知道,而趙雲在夷陵戰役的尾聲除掉朱然,可能是因為當時情況太過混亂,就被人忽略了: 「只見前面喊聲震天,朱然軍紛紛落澗,滾滾投岩,一彪軍殺人,前來救駕。先主大喜,視之,乃常山趙子龍也。陸遜聞是趙雲,急令軍退。雲正殺之間,忽遇朱然,便與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于馬下,散吳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這樣盤點下來,倒在趙雲長槍之下的三國名將已經有了五位:麴義、高覽、邢道榮、朱然,而倒在趙雲槍下,並不一定就會送命,比如麴義和朱然,後來在正史中又出現了——今天只聊《演義》不談正史,所以麴義和朱然的結局如何暫且放在一邊,咱們還是來聊一聊被趙雲挑落馬下的這五位三國名將,如果投靠劉備,有幾人能受封「四方將軍」?有幾人的地位可能超過魏延?
在筆者看來,倒在趙雲長槍之下的這五位名將,最菜的就是「零陵上將」邢道榮,倒數第二的是「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猛將韓德,這二人用的都是長柄開山大斧,他倆打架,一定很好看,但誰輸誰贏就不好說了——他倆在趙雲槍下都沒撐過三個回合。
邢道榮和韓德即使投奔了蜀漢,地位也不會超過魏延,當然也當不上四方將軍,就更別提入選五虎大將了。
邢道榮和韓德本事一般,但是被趙雲挑落馬下的麴義、高覽,其武功應該不在魏延之下,如果他們肯帶著本部人馬投降劉備,其地位就是比五虎大將低一點,但也不會低太多,起碼能跟魏延肩膀頭齊論弟兄。
至于趙雲在夷陵之戰收官階段槍挑的朱然,咱們不說也罷——一說就得提到《三國志》。
倒在趙雲長槍之下的這五位三國名將盤點完了,現在該由讀者諸君下最後的結論了:如果這五人不是被趙雲挑落馬下,而是被生擒活捉後投降,他們最後能混到什麼位置?幾人能受封四方將軍、誰有資格競爭五虎上將的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