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國政壇上的風雲人物,宋氏家族絕對佔有重要的一章。
因為與孫中山私交甚好,南洋富商宋嘉樹將自己的女兒推薦給這位偉大的革命者,做他的隨身秘書。
不想在隨後的幾十年內,他們家族開始從商業迅速轉移到政治上,大女兒成為民國巨賈的妻子,二女兒和三女兒都成為「國母」級別的人物,兒子也位居國民政府財政部長的高位。
但隨著政治利益的加深,情同手足的三姐妹再沒有年少時那種純潔無暇的親情,為了權利和地位彼此之間產生很深的隔閡。
其中,二姐宋慶齡一生都為人民利益奮鬥,而大姐宋靄齡和三妹宋慶齡,則成為資產階級買辦的代表,權傾一時,三妹與二姐決裂,大姐造謠國母改嫁。
甚至到了晚年,宋氏三姐妹斷絕了來往,連弟弟宋子文的葬禮都無一人出席,親情在政治面前走到了這個地步,也不禁令後來人唏噓。
三姐妹出生富商家庭,與國民黨淵源頗深
宋家三姐妹之所以能夠在政壇上有巨大的影響力,是和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分不開的。
因為三姐妹的父親宋嘉樹非常贊同孫中山的革命理想,便使自己的大女兒宋靄齡成為他的助手,希望能夠助他一臂之力。
在孫中山的引見下,宋靄齡認識了為革命籌組經費的山西財閥孔祥熙,並與之結成人生伴侶。
在她離開孫中山身邊的時候,她推薦自己的二妹宋慶齡接手自己的工作。
結果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宋慶齡被孫中山憂國憂民的思想所打動,並不顧年齡的差距,與之結成夫妻,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國母」。
此時,小妹宋美齡也從美國返回上海,因為一直在美國求學,她的各種行為完全西方化,貌美如花,還善于交際,引起了很多實力雄厚公子哥的注意。
但她的大姐宋靄齡卻對其婚姻另有打算,在她有意的撮合下,宋美齡與當時政治風頭正勁的蔣介石相識。
一見面,蔣介石就被宋美齡吸引,並展開了猛烈的追求。
雖然蔣介石此時還有婚姻在身,但為了家族的利益,宋靄齡極力說服宋美齡,終于使他們二人在1927年9月步入婚姻的殿堂。
蔣宋二人結婚的消息傳出之後,整個社會為之轟動。
因為這代表著蔣介石不僅掌握了軍權,更是得到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他執政奠定雄厚的基礎。
一時間,宋家人都彈冠相慶。但卻有一個人雙眉緊鎖,冷冷地看著這場鬧劇,她便是二姐宋慶齡。
在孫中山去世之後,蔣介石很快背叛了孫的政治遺命,展開清黨,退黨活動,與共產黨劃清界限,並在1927年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在上海大肆屠殺革命群眾,徹底撕去進步的假面具,成為西方買辦階級的代言人。
面對對這種革命叛徒,遵循孫先生革命理想的宋慶齡對他深惡痛絕,更不願意讓他成為妹妹的丈夫。
在婚禮舉辦之前,宋慶齡與妹妹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但卻毫無結果。
在大姐的推動下,宋美齡成為新的第一夫人,也將宋家政治勢力推到政壇頂端,宋靄齡的丈夫孔祥熙成為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
弟弟宋子文對蔣介石沒有好感,雖然擔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一職,但他卻與二姐關係密切,對蔣介石的很多政策頗有微詞。
在這種情況下,二姐宋慶齡反而成了家庭中的背叛者,與其他姊妹不能抱成一團。
從此,三姐妹之間開始有了隔閡,並在政治因素影響下,裂痕越來越深。
大姐和小妹都成為權勢人物,唯有二姐保持革命信念宋慶齡愛恨分明,在很多場合根本不給蔣介石留面子,認為他就是一個披著革命外衣的新軍閥。
蔣介石則是一個性情十分陰沉的人,雖然在表面上,他非常尊敬這位「國母」,但在心中一直計畫著除掉宋慶齡,並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特務頭子戴笠執行。
宋美齡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與蔣介石大鬧一場。
在她眼中,雖然自己因為政見問題 與二姐關係日漸疏遠,但畢竟宋慶齡是自己的親姐姐,血濃于水,怎麼能忍心看著姐姐死在自己面前。
礙于宋美齡的情面,蔣介石只好打消暗殺宋慶齡的計畫,但依舊派人暗中對她進行監視。
宋美齡又跑到戴笠的辦公室,對他大發雷霆,才讓宋慶齡徹底解除危險。
在權勢面前,宋美齡無法放下自己的私心。
但她對親情也非常看重,在和姐姐發生衝突的同時,也極力保護著她的安危,成全骨肉之情。
與宋美齡對二姐照顧有加相比,大姐宋藹齡已經在政治和權利上完全迷失了方向。
在她眼中,骨肉之情在金錢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因為丈夫與弟弟宋子文在官職分配上矛盾突出,宋靄齡開始想法削弱二姐宋慶齡的影響力,以達到擊敗宋子文的目的,甚至編造宋慶齡改嫁的謠言。
據說有一次宋慶齡外出, 結果剛下飛機,就有人恭賀她找到新的人生伴侶,這讓她十分驚訝,自己竟然被「改嫁」了。
經過調查後的結果發現,居然是自己的大姐造的謠言。
宋慶齡得知後,在憤怒之下一方面登報澄清此事,一方面與宋靄齡斷絕了關係,一個人走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在和二妹產生矛盾的同時,宋靄齡與弟弟宋子文也是積怨頗深,原因則是丈夫孔祥熙與宋子文的財政部長之爭。
國民政府最早的財政部長是由宋子文擔任的,因為他的父親宋嘉樹對革命貢獻巨大,因此沒有人對宋子文提出過質疑。
但隨著孫中山的去世,蔣介石成為新的領導人,雙方的矛盾就激化了起來。
為了消滅我黨創建的紅色武裝,蔣介石將大量用于民生建設的資金轉變為軍費,嚴重影響國家的經濟建設,這是宋子文無法容忍的。
每次蔣介石來財政部支取軍費,宋子文總會用各種理由推搪。
久而久之,蔣介石對他頗為惱火,並屢次與其發生爭吵。
對于蔣的倒行逆施,宋子文也是失望之極,不久他便主動辭職,而接替他的正是他的大姐夫孔祥熙。
孔祥熙上臺之後,對蔣介石是唯命是從,不管命令正不正確,他都竭盡全力去執行。
這讓宋子文十分看不慣,于是他聯絡以前的老關係,將孔祥熙趕下財政部長的位置,自己繼續掌握國家的財政大權。
在孔祥熙擔任財政部長的時候,宋靄齡利用丈夫權利的優勢,做了很多投機生意,賺了不少錢。
現在丈夫被趕下臺也意味著切斷很多財路,這讓宋靄齡對宋子文很是不滿。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期。
三姐妹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重新攜起手來,為中國的抗戰事業奔走呐喊。
他們頻頻在公開場合發表講話,並通過廣播喊話,希望西方國家能夠認識到日本的狼子野心。
她們還走進醫院安撫受傷的士兵,並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鑽進防空洞視察,甚至還親自用縫紉機給前線士兵做軍服。
三姐妹的行動在國內引起巨大轟動,彰顯中華民族不屈的氣概,也為國民政府爭取大量的援助。
可以說,這段歲月是宋家三姐妹最團結的一刻。
隨著蔣氏政權的失敗,三姐妹天各一方
但隨著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重新發動內戰,三姐妹的關係再次急轉直下。
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一敗塗地,讓宋美齡、宋靄齡與宋慶齡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1948年,為了給蔣介石搖搖欲墜的政權續命,宋美齡遠赴美國求援,在一無所獲的情況下滯留美國。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她也飛抵臺北,從此長時間生活在這個孤島上。
大姐宋靄齡在國民黨政權敗亡之後,也全家移居到美國。
只有支持無產階級革命的宋慶齡留在大陸,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紅色政權的勝利。
1971年,在三藩市的宋子文吃飯時候,被一塊雞骨頭卡在喉管窒息而死。
他的去世不僅代表著三姐妹失去一位直系親人,也代表著「宋家王朝」在政壇上徹底失去影響力。
按照中國的傳統,親屬去世之後,親人都會到現場弔唁。
而在宋子文的葬禮上,他的三位姐姐卻都沒有露面,甚至近在紐約的大姐宋靄齡都沒有去送弟弟最後一程,其中緣由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宋慶齡沒有去是因為當時中美處于敵對狀態,外交關係還沒有建立,客觀上阻止她及時到場。
身在臺灣的宋美齡本打算參加葬禮,但因為失去大陸政權的蔣介石對宋子文懷恨很深,極力阻止宋美齡出席,讓她不得已放棄計畫。
而宋靄齡的缺席就讓人無法理解了,也許是對弟弟余恨未消,也許是看到兩個妹妹都沒有前往,自己也就不願露面了。
世人進入社會之後,便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人生道路,曾經情同手足的宋家三姐妹也沒有逃出這個宿命。
大姐宋靄齡和小妹宋美齡為了家族利益和權勢選擇與人民為敵,只有二姐宋慶齡堅守革命理想,成為新中國的領袖人物。
在這個過程中,處于不同立場的三個人,彼此之間產生了不少罅隙,在老年之後天各一方,成為歷史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