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年間,山西太原有一個叫何銘的人,近來,他發現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小,從前穿著的鞋子,現在已經不跟腳了,從前合身的衣物,也因著他軀體的縮小,而變得不再合體。
更讓何銘吃驚的是,他身邊的人,卻都在變老。
他妻子閻氏,明明才十六七歲,臉上卻長滿了褶子,仿若八十老嫗:弟弟何和,只比他小一歲,如今卻是一個駝背老頭。
歲數的變化,帶來了很多問題,其中之一,便是何銘無法繼續幹活了。
他原先是個木匠,靠著給主家做一些木工活,勉強維持生計,一年到頭雖不能說賺得多少銀子,養活全家卻不是問題,現下情況卻不同了。
他知道如何打樁,雇主卻不肯用他,他知道房梁要用哪塊木頭搭建,主家卻揮了揮手,吩咐下人給他一塊糖吃。
孩童說的話,是沒有誰會當真的。
在家裡,弟弟與父母都垂垂老矣,根本不能出去做活。
何家上下的日常花銷,很快便成了問題。
何銘太想變高了,變得和從前一樣,能做活養家。
為此,何銘請了一個道士為他算命。
他想知道,自己到底得罪了哪路神仙,遭致如此厄運,再尋一個破解之法。
他聽說,空無山的淩雲道長,乃是本地道行高深的人,便前去拜會,卻被守門童子告知,師父雲遊四海,不知何日才歸。
正當他感到懊惱時,那道童似是想起了什麼,在身上摸索片刻,拿出一個小瓶子來:倒是險些忘了,師父囑我,若有外客來訪,便將這瓶子給他,只要吃上一粒,客人的煩惱自會消除,只是有一樣,這藥丸原有十顆,因我貪睡,藥丸被野狗偷去了幾顆,現下只剩三顆了。
何銘問道:這三顆能管多少時日?
童兒想了一想:師父講過,一顆藥丸便是一日。
何銘泄了氣:适才你說,道長不知何日才歸,只這三日,我能幹甚事來?我是個木匠,木工活不比旁事,耗費時日甚久,只這打地基一事,沒有兩月的功夫,便休想成功。
童兒也惱了:你這人甚是惹人厭惡,這瓶子你要還是不要?我昨日通宵未睡,還惦記著去補一覺呢。
何銘心想,有這三顆藥丸,總勝過沒有,不妨先拿去吃了,三日後再看情況。
想到這裡,他接過瓶子,用手擰開蓋子,將第一粒藥丸送入口中。
片刻之後,何銘只覺渾身似乘雲霧,不費絲毫力氣,便恢復了原狀。
他回到了家裡,只見家中親眷,也都恢復了常態,不免十分欣慰。
和家人打過招呼後,他決定去先前的雇主家看看,因為身體的緣故,他已經荒廢了太多的時日,即便只有三天,他還是想做一些零活,為家人改善改善生活。
雇主見了他,卻是大吃一驚:你不是正在裡頭做活麼?
這話卻把何銘說糊塗了,他身形宛若孩童,已經幾月不曾做活,怎麼可能出現在這裡?
何銘趕忙問道:東家莫不是看錯了,往日我皆在病中,絕難出入此處。
雇主也蒙了,正當他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個身影,便指人問道:你是何銘,那他又是哪個?
何銘順他手指的方向一瞧,也嚇得目瞪口呆,在不遠處,站著一個與他一模一樣的人!
緩過神來之後,他高聲問道:你究竟是誰?為何仿我容貌?
那人卻不答話,只是勾了勾手,何銘手裡的瓶子竟然飛了出去,穩穩地落在了男子的手中。
他打開瓶子,將餘下的兩顆藥丸悉數吞下,何銘見狀大喊一聲:休矣!
那藥瓶裡的藥丸,乃是道長贈給他,讓他恢復身形之用,若是沒了藥丸,那他豈不是又要回到孩童狀態?
果然,就在那男子將藥丸吞入腹中之後,何銘的身形,便開始縮小,很快他又變成了孩子。
此時,男子微微一笑,稟告東家:此乃我外甥何麟,因偷了我的藥,幻化成我的模樣,驚擾了東家,還望東家海涵。
雇主看著那孩子,笑了一笑:既是孩童,又何罪之有?無妨,無妨!
此時,何銘的內心卻如墜冰窖!
他原先以為,自己是得罪了人,遭到了詛咒,或是得罪了什麼神明,乃有今日之禍,然而今日,男子的話卻讓他如夢方醒。
害他的人,正是自己的外甥何麟!
這何麟是弟弟崔和的兒子,今年只得八歲,逢有年慶之時,何麟總是跟在舅舅身邊要壓歲錢,舅舅在遞出壓歲錢的時候,也總是會問上一句:今年你有甚願望?說出來舅舅幫你便是。
往年,何麟要的都是糖果一類的物什,或是一些玩具,今年卻大不相同。
近幾年,生意是越發的難做,所以過節的時候,何銘給的壓歲錢較之於晚年大為減少,這本就引得何麟這個七八歲的孩童不滿,其後,當何麟提出,想要和舅舅出去玩的時候,何銘卻說:改日吧,舅舅手上有個活兒,趁著年節趕出來,得了主家的銀兩,日後便能給麟兒買糖吃。
何麟卻不樂意了:舅舅騙人,年節乃是團圓時候,那些與你做木匠活的叔叔,便沒有家麼?
何銘微微一愣,良久只是說了一句:他們有家。
何麟吵鬧的越來越凶,忽的,他萌生了一個念頭:我要長大,做舅舅那樣的大人,他的銀子便是我的,讓他做孩子去!
於是,他用泥巴做出了何銘的身體,而後便捧在手裡。
那泥人睜開了眼睛:我的命乃是你給的,軀體理當借你一用,你用我的身體,化成你舅舅的模樣,我再設法,將他變作孩童。
何麟連連點頭,便有了今日之事。
何銘心中叫苦不迭:都怪我總以為童言無忌,對他不加管束,才有了今日的惡果。
只是,如今卻已悔之晚矣!
何銘就在這具孩童軀體裡呆了三年,直到淩雲道長回歸,才將他救了出來。
當何銘的身體恢復原狀時,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外甥暴揍一頓,何麟急忙向道長求救,道長近前一步,將兩人拉開:此事原因你溺愛太重而起,此後,我帶他去山中修行,此事便就此作罷,如何?
何銘看在道長面上,只得罷手。
道長帶著何麟去修行,教他為人處世之道,幾年後,道長圓寂歸天,何麟成了新任觀主,他造福一方,卻難掩頑童心性,當地百姓給了他一個雅號:童道士
他的故事,被百姓口口相傳,直到如今,仍然有許多老人,在為遠來的遊客,講述這個久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