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魏國權臣司馬昭派遣三路大軍,討伐蜀漢,最終將其除掉。 蜀漢落幕幾個月後,成都就發生了一場動亂,魏國大將鐘會妄圖謀反,結果掀起了一場混亂。許多人不明白,鐘會是司馬昭的親信,又有了滅蜀之功,絕對可以出將入相,但他為何卻要造反呢?
鐘會出身潁川鐘氏,太傅鐘繇之子,青州刺史鐘毓之弟。雖然鐘會的母親是鐘繇的妾,但是並不妨礙鐘會少年時期就聰慧敏捷,而且在他五歲的時候,鐘繇帶他去見曹魏名臣蔣濟,蔣濟還說他「非常人也」。鐘會從秘書郎做起,一步步走到尚書郎、中書侍郎等職位,254年,曹髦即位的時候,賜他關內侯的爵位。
鐘會最有名的,可能就就是魏滅蜀之戰了。他在此一戰之中不可謂不是意義重大,首先就是對待這一戰的態度,司馬昭想要派軍伐蜀,諸位大臣都說不可行,但唯獨鐘會很支持,他被任命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軍事,263年起兵攻打蜀國。
戰/況的詳細內容就不多講了,鐘會進攻劍閣,牽制住了姜維大軍,鄧艾奇襲陰平得手,很快就到達了成都,鐘會派兵追趕前往巴西郡的姜維,劉禪投降,宣告著蜀國正式滅亡。按理說,事情到此也就應該結束了,然而,卻比我們想象的要更複雜。
鐘會開始驕傲了。因為自己立下的大功,逐漸萌生出不臣之心,畢竟自己功勞再高,說到底也是一個臣子,封賞再多,終究屈居人下,但是鐘會偏偏不甘心如此,姜維借此機會,慢慢醞釀出一個計畫,想要重新建立蜀漢,除掉鐘會奪取軍/權。不得不說,姜維對蜀漢倒是十分忠心,他原是魏國將領,投降蜀漢之後,諸葛亮重用他,或許也正是因此,姜維才想要報答吧。
如此一來,鐘會就逐漸走上了另一條成王敗寇之路。鐘會的結局自然是失敗了,否則後來就不會是司馬家奪取曹家的皇位,鐘會反叛最終失敗但是歷史評價卻不一樣。可以說他不自量力,但也有人認為他是為了復興曹魏,畢竟這個時候的掌權者是司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