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早期的經歷可以說是顛沛流離,先後追隨過不少的主公,而這其中不乏曹操、袁紹這般的人,那麼劉備為什麼到哪投奔誰,都會得到足夠的敬重?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原因呢?
其一,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雖然因為推恩令的原因,劉勝的後代到劉備那一代就已經基本上沒什麼皇親國戚的待遇了,基本上就是相當於平民百姓。
但是這層身份幫助劉備有了取得正統的機會,可以說後期劉備之所以敢於稱帝,於這一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除此之外,皇親國戚的身份也使得劉備能夠與其他諸.侯平起平坐,幫助他得到了諸.侯的敬重。
其二,劉備的老師其實也是不一般的人物,是漢朝著名的大儒盧植。要說起來盧植這個人也算漢朝的一個重要人物,其先是擔任九江太守,廬江太守,在任期間討.伐了蠻族。後來黃巾之亂爆發,擔任北中郎將,而後遭到構陷被囚禁。後來因為人求情,重新擔任尚書職位。後來歸隱山林又曾經出山擔任袁紹的軍.師,最後厶於192年。
而盧植擔任九江郡太守期間,其曾經作為劉備的老師教導劉備。而當時來說盧植可以說是漢朝為數不多的大儒,得到了許多人的敬重,而作為其弟子的劉備身份自然也就水漲船高,得到了許多好的名聲。而除此之外,劉備還得以認識了後來的遼東太守公孫瓚,而公孫瓚也是早期收留劉備的人之一,可以說與這段同窗之誼有著很大的關係。
其次劉備之所以得到人敬重與其能力出眾有著極大的關係。
並非僅僅是由於其背景的原因。接下來就來分析一下劉備的經歷以及其能力。劉備最早發家於黃巾之亂當中,因為征.討反賊有功而正式進入了歷史舞臺。可以說在此過程當中,劉備充分展現了其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從而在後來流離生涯當中這一點也為他加分不少,得到了其他諸.侯的重視。
而除此之外劉備還精于治理地方。在其擔任平原令的時候,一方面抵.擋賊.寇侵.襲,另一方面在內.政方面積極施政,減輕平民的負擔。同時做到與當地百姓與民同樂,當時來說劉備在宴席當中與百姓一同飲食。有人想要去暗害劉備,但是最後被劉備的舉動所感動,向劉備袒露實際情況後離開。
最後,劉備的名聲可以說是名揚四海,其仁德的名聲可以說為世人所熟知。
而這也是劉備能夠輾轉於各個諸.侯之間的一大原因。而劉備的仁德名聲,多是來自于百姓之間的口口相傳。早年來說,劉備為人豪爽,喜歡結交各種俠義之人,因而在其剛剛起.兵的時候,就有商人為他送來一大批的寶馬。要知道馬在古代可以說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無數人為了爭奪馬而搶破了頭。劉備單單就是起.兵的時候就有人送來寶馬,可見其名聲十分的好。
而除此之外,劉備還與百姓之間有著良好的關係。當時劉備為人較為寬厚,對待地方事務多採取懷柔手段,百姓們感受到了劉備所帶來的切實利益,因此對於劉備多有歌頌。這一點從當時劉備從江陵撤退,數萬百姓拖家帶口的跟隨就可見一斑。由此來看,如果一方諸.侯得到了劉備,就相當於有了很好的名聲。
還有一點就是劉備在諸.侯當中也有著很好的名聲,而這與劉備馳援孔融,幫助陶謙就可以看出一二,當時孔融收到了黃巾軍的威脅,因而向劉備求助。劉備就立刻馳援北海。而後來陶謙面對曹操的威脅也選擇了向劉備求助,劉備也欣然前往。單單就是這兩次舉動,就足以幫助劉備在諸.侯當中收穫敬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