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國的繪畫、遊戲和影視片裡,呂布一直沒鬍子,下巴永遠是光溜溜的。照理說,古代男子成年後有蓄須的習俗,為何三國第一勇將呂布與眾不同?
影視劇裡,劉關張不說了,一亮相就是一把鬍子,就算小白臉形象的趙雲,中年後也留了鬍子,唯獨呂布,一出場時「器宇軒昂,威風凜凜」,到白門樓身厶,都沒提半句鬍子的事。
只有最後兵敗時候,才面貌頹廢,《三國演義》寫道:因[氵酉]色過傷,形容銷減;一日取鏡自照,驚曰:「吾被[氵酉]色傷矣!自今日始,當戒之。」
呂布幹掉董卓時大約30出頭,被曹操擒時大約37歲,他的年齡比劉備大,書中曾稱呼劉備為「賢弟」,但是賢弟顯老,兄長卻一直透著年輕,這是怎麼回事?
呂布的名聲和形象,在明清時候流傳最廣,有一句話: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縱橫一時的呂布是人中龍鳳,醒握方天戟,醉臥美人膝,又威武又風流,自然不是鬍子拉碴的莽漢。明清以來的三國繪像中,呂布都被塑造成白麵小生的英武形象,這也深深影響了後世。
有個現成的例子。清初康熙年間三藩之亂中的平涼名將王輔臣,綽號「活呂布」,勇冠三軍。王輔臣長什麼樣?清代筆記記載:「輔臣長七尺餘,面白皙,無多須,髯眉如臥蠶,如世所圖呂溫侯像。」
中國古文中,上唇的鬍鬚叫作「髭」,下巴的鬍鬚叫做「須」,頰旁的鬍鬚叫做「髯」。在古代,鬍子稀少的男子,會被人們缺乏男子氣概。反過來,像關羽這樣的威武「美髯公」就備受人尊重。
歷史上的真實呂布,是北方(九原人,今天的內蒙古包頭市)大漢,威震一時的大軍|閥,肯定留鬍子。相反是影視劇裡留著山羊鬍子的劉備,卻沒有鬍鬚。
《三國志·周群傳》中,記載了一段故事。劉備入蜀後,一個叫張裕的文人,當面譏笑劉備為「潞涿君」,就是「露臀」的諧音,諷刺「先主無須」,嘴巴像光屁股一樣。
此人後來被劉備找個機會幹掉了,諸葛亮當時求情,劉備回了一句話,很經典:「芳蘭生門,不得不鋤。」意思是,有才能但用的不是地方的人,不得不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