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建興九年(231年),曹魏太和五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進攻祁山,以木牛運糧,但最終還是因為糧草跟不上,無奈退軍。
得知諸葛亮退軍,張郃立即率軍追擊,追到木門道,中了諸葛亮的埋伏,萬箭齊發,張郃被除掉。
根據《魏略》的記載,當時,張郃本來不想去追擊,司馬懿派張郃去追,張郃說,兵法說,圍城必開出路,歸軍不能追擊,恐有埋伏。但是,司馬懿不聽,強行命令張郃追擊,結果,張郃果真中了埋伏,被除掉了。
《魏略》記載: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張郃作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是當時僅存的宿將,倒下之後,曹魏軍中,能制約司馬懿的將領幾乎沒有了,司馬懿高興壞了,在軍中再無忌憚之人。
當張郃離去的消息傳到魏國,魏國皇帝曹叡及朝中大臣,都非常痛惜,曹叡歎息說,蜀地還沒平定,張郃卻沒了,以後怎麼辦呢?
司空陳群也很痛惜地說,張郃確實是非常難得的良將,是國家的柱石和倚靠。
《魏略》記載:諸葛亮圍祁山,不克,引退。張郃追之,為流矢所中死。帝惜郃,臨朝而歎曰:「蜀未平而郃死,將若之何!」司空陳群曰:「郃誠良將,國所依也。」
這時,有一個叫辛毗的人,擔任衛尉,他認為張郃雖然可惜,但是,畢竟已經沒了,我們不能表現出弱點。
辛毗反駁陳群說,陳公,這是什麼話,當初建安末年,天下不可以一日沒有太祖武皇帝,而後,文皇帝受禪,也說天下不可無文皇帝,現在,陛下將國家治理的興旺發達,怎麼會缺張郃這樣的名將呢?
《魏略》記載:毗心以為郃雖可惜,然已死,不當內弱主意,而示外以不大也。乃持群曰:「陳公,是何言歟!當建安之末,天下不可一日無武皇帝也,及委國祚,而文皇帝受命,黃初之世,亦謂不可無文皇帝也,及委棄天下,而陛下龍興。今國內所少,豈張郃乎?」
也就是說,辛毗對張郃的離去,不以為然,甚至對張郃這樣的名將,不屑一顧,他覺得,魏國根本就不缺張郃這樣的名將,一個張郃沒了,並沒有什麼好惋惜的。
連皇帝曹叡都覺得張郃這樣的名將沒了,非常可惜,而辛毗卻覺得無所謂,由此可見,他比司馬懿還高興。
那麼,辛毗是誰呢?
辛毗原本是袁紹的謀士,袁紹被曹操擊敗之後,吐血倒下,其後,袁紹兒子袁譚和袁尚為了爭奪其父之位,窩裡反,互相攻打,袁譚派辛毗去曹操那裡請降,隨即辛毗投降了曹操。
後來,曹操攻打鄴城,辛毗為曹操效力,審配將辛毗全家除掉。
辛毗後來聯合朝中其他大臣,一起勸曹丕稱帝,曹丕便逼漢獻帝禪位,致使東漢滅亡。
青龍三年(235年),辛毗病去,走後配享魏文帝曹丕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