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蜀漢的超級猛將最多,五虎上將幾乎都是頂尖武力的存在,以至于許多人都認為,蜀漢是三國最強的國家。但事實上,魏蜀吳三國中,最強大的國家是魏國,擁有精兵猛將最多的也是魏國! 而當時曹操手下最厲害的五個外姓大將,則被眾人稱為五子良將!那麼這五子良將究竟有多厲害呢?誰的武功最高,誰的武功最差?
五子良將
五子良將的說法,主要來自于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評價:「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而這五個人主要指的就是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安遠將軍于禁、車騎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從這份排名來看,張遼是排名第一的,第二是樂進……徐晃則排在最後,那麼按照武功來論,他們是不是也是這種排名呢?
事實上,若是按照武功來說,我們可以首先把樂進和于禁排到最後,因為這兩人在三國演義中的表現並不是非常優秀。于禁這個人長期指揮兵馬打仗,很少在戰場單挑,而且他還有數個回合被馬超擊敗的記錄,武功太水了,他應該是五子良將中武功最差的人。樂進的表現,相比于禁其實也強不了多少,在戰場的比拼中,他基本沒有打敗一流高手的記錄,而且他最終還被甘寧射傷了,退出了戰場,由此可見樂進的武功,也是上不了什麼檯面的。
總的說來,樂進和于禁二人,在演義中的武功表現並不是非常亮眼,兩人只能算是二流的高手,進不了一流武將的行列!事實上,真正要論武功,主要是看張遼、張郃、徐晃三人!
張遼戰張郃
張遼原本是呂布手下的猛將,呂布戰敗後,張遼投靠了曹操,受到了曹操的重用。張郃原本是袁紹手下的猛將,和顏良文醜等人齊名,武功很高,後來投靠了曹操,受到曹操的器重。這兩人自從進入一個陣營後,基本沒怎麼互相交過手,不過在張郃還未投靠曹操時,他和張遼曾有過一次對戰!
當時曹操正和袁紹在官渡對峙,在爭吵過程中,曹操不是袁紹的對手,敗下陣來,于是他讓張遼上陣給他找回面子。曹操這邊派出了武將,袁紹自然也是不能示弱的,于是袁紹派出了張郃,結果這兩人打了個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原文:操怒,使張遼出戰。張邰躍馬來迎。二將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見了,暗暗稱奇。
從戰場的表現來看,張遼與張郃作戰五十回合分不出勝負,說明兩人的武功差距不大,而且曹操暗暗稱奇,也說明他沒料到張郃竟然能和張遼打成平手。而後許褚主動出陣作戰,則使得戰局的變化更加令人迷惑,因為按照正常操作來說,張遼是和張郃單挑的,其他武將不應該主動上陣幫忙,但是許褚卻在沒有曹操命令的情況下主動殺出,這就說明,曹操沒有看出這場作戰的門道,他只是以為張郃與張遼打平了,但是在許褚看來,張遼很可能就快要落于下風了,不然許褚完全沒必要主動上陣!
也就是說,就官渡一戰來看,張遼雖然和張郃打平了,但張郃的武功其實是要比張遼略勝一籌的!既然張郃比張遼略強,那麼張郃比徐晃呢?
張郃戰徐晃
徐晃這個人的武功,其實也是非常高的,當年徐晃還沒有投靠曹操時,曾和許褚爆發過一場大戰,兩人交手五十回合未分勝負,連曹操都驚訝萬分,沒想到徐晃這麼厲害,竟然能和許褚打平。
而許褚這個人的戰鬥力,那可是名副其實的頂級,在渭水之戰時,他曾和馬超大戰了兩百回合不分勝負,令馬超都感歎,這一輩子就沒遇見過許褚這麼猛的對手!徐晃五十回合打平許褚,許褚兩百回合打平馬超,而馬超在潼關之戰中卻二十回合擊敗了張郃,這麼一比較下來,很明顯徐晃比張郃是要略微厲害一點的!
結語
綜合來看,五子良將中的樂進和于禁兩人,武功並不是非常強,真正戰鬥力爆表之人是張遼、張郃和徐晃三人。而在這三人中,徐晃的戰鬥力要略微高于張郃,張郃的戰鬥力又略微高于張遼,所以說,整個五子良將中,徐晃的武功其實是最好的,其次是張郃,再次是張遼,武功最差的不是樂進,而是于禁!對此,你是否有不同意見呢?歡迎留言討論哦!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