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最熱鬧的場所之一莫過于醫院,各大醫院的日常基本上都是熙熙攘攘,人滿為患。由此可見,「疾病」永遠是人們揮之不去的話題。
話說,古時雖然生活條件不如現在,但是從某個角度來說,他的中醫水準不輸現在,尤其是在「創造」醫療藥方方面,更是屢屢有傳世大作出現。
這些治病方子很有奇效,並在民間散播開來,有心人搜集這些好的治病方法一一記錄下來,一代一代的人流傳著,稱得上是民族文化之瑰寶。
曾經,就有一位清朝御醫手稿,塵封200多年後被發現,經過估值其價值高達2.16億,上面的字跡更是讓人暗生佩服。
中醫的歷史久遠
眾所周知,歷史上有許多的醫學大家,比如黃帝時代的「神農嘗百草」,為最早期的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至今依舊在流傳。
三國時期的神農華佗,他研發得「麻沸散」,算得上是中醫界的一大進步,減少了患病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稱得上「神醫」二字。
還有醫學大家李時珍,他的醫學典籍《本草綱目》,至今依然是醫學界的經典。神醫扁鵲、孫思邈等,他們也都是醫術高超之輩,並研發了許多秘方造福人類。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還有一位中醫大家,他雖然沒有前幾位那樣大的名氣,但他所完成的著作《聊複集》具有非凡的意義,不輸李時珍、孫思邈之輩,這位中醫就是汪必昌。
清代御醫汪必昌
汪必昌生活在清代嘉慶年間,少年之時他便開始研究醫術,後來由于醫術高超,得以進入太醫院作了一名御醫。後來,他以博學和精湛的醫術,攻克了很多的疑難雜症,深得嘉慶皇帝的賞識。
《中醫人物詞典》中,曾收錄的清代名醫達兩千餘人,其中醫術可稱「醫學家」,且地位顯赫的「御前太醫」不過五人,清嘉慶的御醫汪必昌便是其中之一,可見其醫術非同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在嘉慶五十歲壽誕的時候,汪必昌因為功勞赫赫,所以受到了嘉慶皇帝的獎賞,並且連同他的父親也被封當了官,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話說,雖然嘉慶帝對汪必昌非常的器重,甚至可以說他是當朝太醫中第一紅人,一時之間風光無兩,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但是汪必昌並不滿足于個人的榮耀,身懷一身的醫學絕技,卻只能給皇宮內有限的皇族服務,他心有不甘。因此,在太醫院任職期間,汪必昌不但對皇親國戚盡職盡責,還從未放鬆過對醫術的深入研究。
回看汪必昌的前半生,他是在嘉慶16年離開皇宮的,辛辛苦苦為皇室服務了9年。回到家之後,汪必昌也並沒有閑著,為後人留下了一本「著作」。
《聊複集》橫空出世
作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醫生,又懷有濟世之心,汪必昌想讓自己的醫術可以救治天下更多的病患,讓這些寶貴的技藝、知識能夠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正所謂醫者仁心,民間才是蒼生,汪必昌希望可以以微薄之力,服務于眾生。于是,他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奮鬥,終于將畢生所學編寫成了一部醫學著作《聊複集》。
在這本書中,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可以救人的秘方悉數奉獻了出來,目的就是希望這部書可以造福更多的民間百姓,讓更多的人擺脫疾病的困擾。
據悉,《聊複集》寫成的第二年,就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書中記載的藥方救治了無數的民間病患,在古代的中醫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對中醫流傳後世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據悉,在這本書中,記載了近500種各式各樣的秘方,甚至還涉及到了癌症、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可以說它是中醫界的寶貴的資產。
可惜的是,在流傳的過程中,書中記載的藥方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很多秘方都遺失了,甚至書籍也在歷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了近200年。
《聊複集》的價值
幸運的是,大致在2007年,汪必昌所寫的「聊複集」重見天日,而且還是汪必昌本人的親筆手跡。經專家研究後,這本唯一傳世的古代皇家御醫搜集的、治療怪症的稿本,價值非常的大。
可以說,它填補了一些世界性疑難雜症的空白。如果我們把孤本中治療疑難雜症的秘方研發成現代的藥物,不僅是對中國醫學界的重大貢獻,對世界醫學來說也是重大貢獻。
那麼,汪必昌的《聊複集》到底有多麼珍貴呢?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番統計,晚清御醫任錫庚曾流傳下來50個醫學秘方,經過拍賣後,每一個藥方高達4萬元,總價值是200萬元。
《聊複集》中秘方的數量大概有近500個,足足是任錫庚的十倍之多,這樣一算大致在2000萬左右。不過,現如今物價飛漲,秘方的價值無法估量,更何況這還是孤本。
通過前後幾十年的物價換算,《聊複集》的總價值在2億多。當然,東西有價,但《聊複集》的隱含價值卻不僅僅只有這麼多。
眾所周知,中醫博大精深,每一個秘方都是經過無數次臨床試驗得來的,每一張秘方就像一張藏寶圖,宮廷秘方更是珍貴,500多個就相當于500多個藏寶圖,其價值不是2億元可以形容的。
撇開《聊複集》本身的醫學價值不談,這本書還算是一個文物,它是汪必昌的手跡,書中的字跡工整,堪稱一代書法大家,比現代醫生開藥方的字跡要好很多。
回看現在醫院的藥方,雖然它是一種符號,但是上面的字跡真的是不敢恭維。或許,這些醫生看到聊複集後,估計都羞愧得說不出話來。
中醫是中華文明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歷史很多的古方、秘方,都是經過前人無數次的驗證,所獲得真知灼見,是無價之寶。奈何,有很多這類秘方都遺失了,這是我們的民族之殤。
話又說了回來,汪必昌在自己功成名就,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後,依然沒有忘記為醫者的「原則」,不得不說他稱得上「醫學大家」四個字。
在醫學界曾流傳這樣四個字「醫者仁心」,然而回看現在的醫療行業,亂想很多,能夠做到汪必昌這樣貢獻的人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