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完活已經是晚上了,木匠吃完飯便告別了東家,急匆匆往家裡走。路上,一位老婆婆攔住木匠,請他打棺材。木匠本想拒絕,可是他看老婆婆很可憐,而且給的報酬又高,於是同意了。然而,當棺材打好以後,木匠卻後悔不迭,連說「造孽」。
01小木匠名聲在外,富員外特意邀請
故事發生在清朝道光年間,直隸省保定府博野縣有個木匠,姓湯名遜謙,自小跟隨父親學習木匠手藝。湯父是當地很出名的木匠,很多人都願意找他做木工活。後來父親年紀大了就不再幹了,湯遜謙則子承父業。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手藝超過了父親,在當地的名氣比父親還要大。
這年春末,周員外的父親病重,眼看著快要不行了,於是周員外請來湯遜謙打棺材。湯遜謙帶了鎬、斧頭、錛子等工具,先跟著周員外來到院後的樹林裡挑樹。根據周員外的要求,湯遜謙砍了三棵柳樹做棺木。前後忙活了幾天,等最後刷完漆,忙活完以後,天都黑了。周員外給湯遜謙結完工錢,又留他吃完晚飯,想留他再住一宿,不過湯遜謙掛念家中的父母,堅持要走。
周員外取來一盞舊燈籠,送給湯遜謙,讓他在路上照明。湯遜謙謝過周員外,轉身大踏步往家裡走去。從周員外家到湯家大約有二十多裡路,得走一個多時辰,湯遜謙打著燈籠急匆匆地趕路,忽然一陣風吹過來,儘管有燈罩護著,可蠟燭還是滅了。湯遜謙摸了摸身上,發現沒有帶火鐮,只好摸黑走路。
幸好今天是十五月圓之夜,月光明亮,湯遜謙繼續埋頭趕路,忽然從前方路旁閃過一位老婆婆,用蒼老的聲音問道:「請問您是湯遜謙湯木匠嗎?」湯遜謙被嚇了一跳,看清對方是位老婆婆後,忙上前行禮,回答說是。老婆婆說:「湯木匠,麻煩您,能不能今晚給我們家打副棺材?」
湯遜謙皺了皺眉頭,說:「老婆婆,今天太晚了,明天可以嗎?」老婆婆看起來很著急,說:「不行啊,就得今晚,過了今晚就來不及了!」看到湯遜謙搖了搖頭,老婆婆又說:「這樣吧,我給您五兩銀子,辛苦您連夜打副棺材吧!我老頭子會給您幫忙的!」
「乖乖,五兩銀子!周員外家的棺材那麼好,還不到一兩銀子呢!」想到這裡,湯遜謙答應了,況且他看到老婆婆實在是很可憐,又想起了家中的老母親,決定熬夜拼一把。老婆婆在前面帶路,湯遜謙緊跟其後,老婆婆看起來年事已高,可走起路來竟然比湯遜謙還要快,湯遜謙一路小跑才勉強跟上老婆婆。不過,老婆婆並沒有把他帶到家裡,而是把他帶到了一片梨樹林裡。
02老婆婆想要棺材,小木匠連夜打造
老婆婆指著這些梨樹對湯遜謙說:「就用這片梨樹林做棺材,把這些梨樹全部砍了做棺材!」湯遜謙很驚訝,他對老婆婆說:「大娘,這片梨樹長得多好啊,現在春末了,花都謝了,到秋天能收穫不少鴨梨呢!」博野縣種梨的歷史很悠久,至今仍然是重要的鴨梨產地。
老婆婆對著梨樹林的西南側喊道:「老頭子,快過來幫忙!」從遠處走過來一位老頭,等走近了,湯遜謙發現老頭的腦袋上和身上也有傷,心裡更奇怪了。老婆婆催促湯遜謙:「湯木匠,開始幹活吧!」湯遜謙尷尬地笑著說:「我們不回家嗎?就在這裡做?」老婆婆說:「對,就在這裡。」
湯遜謙說:「那好吧。可是,如果把這片梨樹林都砍了,再加上做棺材的功夫,一晚上根本完不成啊!」此時,老頭子發話了,他說:「沒關係,我們家的梨樹根淺,我來幫你,很快就能完工!」說完,老頭子取過湯遜謙的鎬,只刨了幾下,一棵梨樹就倒了,湯遜謙驚呆了。
既然東家都發話了,湯遜謙也趕緊忙活起來。沒過一會,老頭子就把梨樹全都刨了出來,又借了湯遜謙的斧頭,幫助湯遜謙砍樹根和樹枝子。湯遜謙邊幹活邊說:「老人家,這片梨樹林,能夠做兩副棺材呢!」老婆婆搭話說:「不要緊,你做一副特別大的棺材就行!」接下來,兩位老人打下手,湯遜謙就像被兩位老人攆著幹活似的,有時候還不如老人手腳快,他心裡恨不得自己多長兩雙手。
就這樣,在月光下,湯遜謙和兩位老人一直忙活到淩晨,棺材終於做好了。老頭子和老婆婆看了看棺材,十分滿意,不過老婆婆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湯木匠,我現在還沒法給你錢,我的錢都在張家莊我弟弟那裡,叫張磊忠,你明天去那裡拿就行。」張家莊並不遠,湯遜謙答應了,於是收拾東西先回家了。回到家,外面剛好雞叫,湯遜謙累了一夜,母親給他端了一碗飯,他吃完飯先睡覺,打算睡一覺起來再去找張磊忠,可是睡到一半的時候,有個人拎著一把斧頭來找事了。
03渾小子上門找茬,新棺材不翼而飛
來人叫李貴壽,自稱是梨樹林的主人,手裡的斧頭則是湯遜謙的,因為上面刻著「湯」字。原來,湯遜謙昨晚走得匆忙,把斧子落到梨樹林裡了。湯遜謙心裡一驚,口裡連說:「造孽啊,砍倒那麼多梨樹,難道我是被人戲耍了?不應該啊!」於是,他耐心地向李貴壽解釋:「昨晚應該是您的父母把我領到梨樹林的,梨樹是您父親砍倒的,我負責做棺材。」
李貴壽大罵湯遜謙:「你胡說,我父母前天剛埋的,怎麼可能找你做棺材!」湯遜謙一聽也火了:「就是你父母找的我,他們身上還帶著傷呢!」一聽這話,李貴壽嚇得一激靈,湯遜謙接著把昨晚的詳細經過說了一遍。縱然如此,李貴壽依然梗著脖子,與湯遜謙吵吵鬧鬧,非要湯遜謙賠償損失。
湯遜謙的父母也走出來與李貴壽理論,圍觀的村民越來越多,其中有個叫李大的老漢過來勸架,他說:「我與李貴壽家是親戚,前天參加了李家的白事,親眼看見李貴壽的父母下葬。但是,我聽湯遜謙說的話也不像假的。我出個主意,咱們大傢夥一起去墳地裡看看。說句不尊重的話,只要挖開墳,不就一切真相大白了?」
湯遜謙當然同意,李貴壽咬了咬牙,也同意了。此時,看熱鬧的人扛著鐵鍬、鋤頭等農具,一起來到了李貴壽父母的墳地。這片墳地就在梨樹林的西南側,梨樹林還有昨晚幹活留下的許多碎木頭,可是新棺材卻不翼而飛!湯遜謙很驚訝,又和眾人來到墳前,發現墳墓好像剛剛被翻過一樣,眾人面面相覷。
李貴壽從村民手中奪過一把鐵鍬,挖了第一鏟土,其他人也跟著幫忙。不一會,李貴壽的鐵鍬碰到了硬東西,扒開土一看,發現是個棺材角。李貴壽臉上開始冒汗,可他還是不死心,繼續招呼眾人一起挖土,直到整副棺材完全露了出來。湯遜謙認得,這就是自己昨晚剛剛做好的棺材,可是這棺材是誰埋到地下的呢?
正在這時,李貴壽的舅舅張磊忠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當他看到面前的棺材時,臉色煞白,用顫抖的聲音說:「原來這是真的!」隨後,他問眾人:「誰是湯遜謙?」湯遜謙上前一步,張磊忠從懷裡掏出五兩銀子,遞給湯遜謙,說:「我姐姐和姐夫給我托夢,說他們找湯木匠做了一副大棺材,讓我把他們寄存在我這裡的五兩銀子給湯木匠。等我醒來,外面剛還雞叫。」
聯想到剛才湯遜謙所說的話,現場頓時鴉雀無聲。李貴壽看了看舅舅,又看了看湯遜謙,最後轉身死死盯著棺材,額頭青筋暴露,嘴裡呼呼喘著粗氣,小聲嘀咕著:「我偏不信這個邪!」。忽然,他跳下坑,用力挪開棺材蓋,發現裡面果然躺著傷痕累累的父母。李貴壽呆了半天,忽然間跪倒在地,仰天大哭:「爹、娘,孩兒不孝,害了你們啊!」天空傳來滾滾雷聲,大雨從天而降,滴落到李貴壽的臉上和身上……
04不孝子坑害父母,戲班子裝神弄鬼
其實,討債的人也來了,他們從遠處看了一會,轉身默默離開,從此再也沒來找過李貴壽。在眾人的幫助下,李貴壽的父母重新被安葬,可是沒有人同情李貴壽,因為李貴壽就是個令人憎恨的敗家子。李貴壽的父母李翁、李婆只有這一個兒子,因此從小就對他萬般寵愛,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然而,李貴壽長大以後,卻染上了一身的惡習,吃喝嫖賭,樣樣不落。
「敗子若收心,猶如鬼變人」,父母雖然教訓了李貴壽許多次,可是李貴壽從來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惡習難改。李家本來家底就不厚,經不起李貴壽的折騰,家底也越來越薄。李婆婆萬般無奈,把自己一輩子省吃儉用攢下的五兩銀子,寄存到弟弟張磊忠那裡,以備不時之需。後來,李貴壽瞞著父母,把家裡的宅子都賣了,一家人被債主趕到梨樹林旁的小草屋棲身。
饒是如此,李貴壽依然不死心,又借了錢跑去賭坊,做著回本的春秋大夢。結果可想而知,李貴壽血本無歸。債主帶著人,手裡拿著刀槍棍棒,氣勢洶洶地跑到梨樹林討債,準備先揍他一頓出出氣。李貴壽的父母見到兒子被打,於心不忍,李婆撲到兒子身上護著他,李翁則與債主們扭打在一起。
李翁與李婆年紀大了,經不起毆打,債主們走後沒有多久,兩位老人雙雙咽了氣。
村裡人想讓李貴壽去報官,可是李貴壽早就沒有了良心,他不想找事,而是用草席子裹著父母,準備就這樣安葬。村裡有位老人看不下去了,他指責李貴壽:「就算砍幾棵梨樹,做副薄棺材也行啊!」可是李貴壽卻說他留著那片梨樹林有用。李貴壽都沒敢通知親戚,就這樣草草埋葬了父母,他的舅舅等親戚聽說後氣憤不已,都決定今後再也不和李貴壽上門了。
原來,李貴壽準備用這片梨樹林當本錢。埋完父母的當天晚上,他就跑去了賭坊,結果又輸了。債主們已經準備第二天來砍樹,就在砍樹的前一夜,湯遜謙遇到怪事,在李翁、李婆的幫助下,做了一副大棺材。李貴壽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後,一整天不吃不喝。後來,他就住在梨樹林旁邊的小草屋為父母守孝,而且一邊守孝一邊種梨樹,種了好多好多年。別人都說,李貴壽這次是真的悔改了。
十年後,李貴壽娶妻生子,也知道了為人父母的不易。他的生活雖然算不上富裕,可畢竟過上了踏踏實實的日子。這天,他看到有一夥人在父母的墳前祭奠,他走過去,與他們交談起來。原來他們是戲班子的人,李翁、李婆生前曾經對他們有恩。那年,戲班子被人搶了,東西沒了,身無分文,他們又渴又餓。經過梨樹林時,李翁摘梨讓他們吃,還從家裡拿了一些乾糧送給戲班子。
在那個時候,一口飯都有可能救人,更何況李翁還給了他們不少乾糧。靠著這點糧食,戲班子的人又恢復力氣,先是清唱,再後來戲班子逐步恢復元氣,越混越大,最後唱到了京城。這次回來,他們專門祭奠李翁、李婆,表示感謝。當年,李貴壽才三歲,所以不記得這件事。如今,李貴壽知道了這些事,更知道了父母的善良。想起以往自己做過的事,李貴壽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內心還是羞愧不已。戲班子安慰他幾句,還留下一些銀兩,便告別了李貴壽。
當然,這些都是李貴壽所知道的,他不知道的是,當年,戲班子去京城時,途經博野縣,準備向李翁、李婆夫妻倆告別,卻得知了老兩口的死訊。當瞭解到兩位老人連口棺材都沒有時,內心更加氣憤,可李貴壽畢竟是老人的後代,有什麼辦法既能夠給老人留副棺材又能讓李貴壽回頭是岸呢?
最終,他們找了兩個曾經做過木匠的夥計,扮演成李翁和李婆的模樣,夜晚找到湯木匠,讓湯木匠做了副棺材。整個過程中故意渲染氛圍,讓事情看起來很詭異。張磊忠是戲班子提前聯繫好的,銀子是戲班子出的,張磊忠也承諾一輩子保守秘密。戲班子提前在梨樹林做了手腳,所以不用費力就能刨倒。等湯木匠回了家,戲班子趁著天色未亮,一起動手,重新安葬了李翁老兩口。
和煦說
過年回家的時候,看到某些親友極度溺愛孩子,於是善意提醒,沒想到對方說:「沒事,又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問題,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孩子的父母都這樣說了,我們還能怎麼勸?現在的孩子很聰明,三五歲就能懂不少事。如果這個時候不給孩子立規矩,不好好教育孩子,等孩子長大以後,他就根本不知道啥是原則了。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貴壽的不孝是固然是個人的品德問題,可是父母當年的溺愛也是重要的原因。所以,趁著孩子還小,還能管得了,早點給孩子立規矩。當然,並不是主張打孩子,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教育方式,但是一定要讓孩子從小懂得道理,知道規矩,因為有規矩的家庭才是有希望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