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四個小伙子同時愛上了美貌善良的槐花姑娘。為了能娶到槐花為妻,四個小伙子決定公平競爭,他們還準備為姑娘而爭斗,但槐花姑娘卻對他們說:「你們大家都別著急,我只有一個條件,誰最先滿足了這個條件,我就嫁給誰。」
西晉太康年間,河北淶水的大槐樹村有個名叫槐花的姑娘,從小沒有了母親,和父親相依為命。父女倆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槐花從小聰明懂事,勤勞善良。知道心疼父親的槐花,從小就心靈手巧,還就幫父親干活。
槐花長到十六歲時就出落得十分漂亮,加上她心靈手巧,善良勤快,許多小伙都想娶槐花為妻,尤其是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家,更是花重金托人來保媒。然而,槐花卻不是個嫌貧愛富之女子,對那些少爺公子的垂慕一概都不答應。
這樣拖了三年,等到槐花十九歲時,外人仍然猜不透她究竟想要找個什麼樣的女婿,就連她的父親也吃不準女兒的心思。不過,槐花的父親卻很大度,他覺得女兒的終身大事,還是由她自己來決定為好。
后來,有人好不容易從槐花口中探聽到了一點消息:槐花不想遠嫁,為了孝敬父親,她就想在本村找一個誠實勤勞,又有本事的青年男子。消息付出后,本村許多男子覺得自己符合槐花擇婿的條件,都想躍躍一試,但他們又不知如何才能討得槐花的芳心。不過,機會最終還是來了。
一個天氣極好的清晨,槐花和父親吃過早飯,就一前一后走出家門,準備去下地干活。此時正值陽春三月,村里村外的槐樹全開了花,槐花的清香在清晨更是沁人心脾。
知道槐花要出門干活,那些想討槐花歡心的青年男子,早早就等在了槐花下地時要路過的道路兩旁。他們都希望槐花能看自己一眼,最好是能給一個暗示,自己心里好有個底,以便托人保媒。
槐花出門時是頭戴草帽,面戴輕紗。她低垂著頭,挎著一個柳條編的籃子,默默地跟在父親身后,向田地里走去。眾男子看不清槐花的表情,就一路跟著她往前走。然而就在這時,令所有人沒有預料到的是,一陣狂風刮來,刮得人們有點站不住腳。緊接著烏云滾滾,似乎馬上就要打雷下暴雨了。
一些人見狀,也顧不上看槐花了,就轉身往自己家跑。膽子大點的青年男子,仍然跟著槐花,想一睹她的芳容。風漸漸地更大了,烏云黑壓壓地使天空更低了。就在槐花快要到地里時,狂風變成了龍卷風,猛烈地刮了幾下,然后烏云散了,天氣放晴了。
可是大家卻發現槐花不見了,丟了女兒的父親抬頭看著天空中的一朵烏云,正傷心地流目。其中一個做瓦匠的青年男子從烏云中發現了端倪,他指著那朵烏云說:「快看,槐花姑娘被烏云卷走了。」
大家順著瓦匠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見槐花在烏云中揮手呼救,眼看就要被烏云帶過一座山頭了。人群中的青年獵人見狀,搭起弓箭,颼地一箭射向了烏云。天空中傳來一聲怪叫,烏云飛快向山頭滾落,半空里落下了槐花姑娘。
眾人見狀,都沖上去接槐花姑娘。可是,他們還沒有跑到槐花姑娘落下的地方,只聽撲通一聲,槐花姑娘落進了河中。
瓦匠急得臉色發白,他不顧性命就要往水里跳時,身邊的青年漁夫一把拉住了他,就縱身一躍跳進了河中,很快就將槐花姑娘救上了岸。
槐花姑娘可能是受了驚嚇,也被河水給嗆到了,一直昏迷不醒。人群中的青年郎中撥開眾人,跪在地上給槐花施救。沒過多久,槐花姑娘就醒了。青年郎中又配了點草藥,拿回家給槐花煎了,喂槐花服下。
幾天后,槐花姑娘好了。知道是四個青年小伙救了她,心里非常感激。可是,這四個男子對她都有救命之恩,自己究竟嫁給誰才好呢?
四個青年男子也因此而爭論起來,都向槐花姑娘夸自己的本領和人特別好,還紛紛說是自己救了她。四個人誰也不服誰,爭來爭去也互不相讓,到最后,他們還主張以爭斗的方式來決定誰娶槐花的問題。要不是槐花站出來說話,恐怕當即就會打了起來。
槐花姑娘對四個人說:「你們都是我的救命恩人,而且你們四個人都很好,要不然,你們也不會冒著生命危險救我。可是,我槐花只是一個,我也不知道嫁給誰好。如果你們想要娶我,那就得聽我的。」
四個青年男子趕緊表示,都愿意聽槐花的。槐花接著說:「我究竟會嫁給你們中的哪一個呢?這樣吧,昨天不是又刮狂風了嗎,這風對莊稼的生長影響太大了。我聽說,西山中有一位山神壓住狂風。你們誰能把山神請來,消除了這狂風,讓莊稼好好生長,我就嫁給誰了。」
四年青年人聽了,不再爭論,當下就約定,誰能到西山請來山神,誰就娶槐花姑娘。隨即,大家各回各家,都去準備了。
當天晚上,漁夫在家睡不覺,心想:「上西去找山神很危險,我能靠打魚生活,犯不著為了一個想娶又不確定能娶到的姑娘送了性命。」于是,漁夫決定不去西山請山神了。
這天夜里,獵人也在心里盤算著:「要是等天亮了再上山,恐怕他們幾個會有提前去的。山神只有一個,萬一被他們哪一個先請走了,我豈不是得空手而回。」于是,獵人決定馬上動身去西山。
獵人趁著夜色一路來到西山腳下,他正準備歇歇腳再上山時,一個人向他這邊走來。獵人等那人走近了才看清,來者是青年郎中。獵人心里吃驚,這郎中也是夠拼的,就不怕夜里遇到野獸。可郎中卻對他說,自己平時一個人經常上山采藥,會巧妙地避開野獸。
獵人心里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辦法,既然碰到一起了,就一起上山,路上也好有個照應。于是,獵人和郎中結伴而行,一起向山上走去。
有了人作伴,獵人和郎中走得很快,不知不覺就到了半山腰。就在他們準備喝口水,喘口氣再爬山時,從林子里突然走出來一個人。二人定睛一看,原來是瓦匠在林中解完手出來了。二人一對視,心中都吃了一驚:「原來瓦匠比我們走得更早!」
三個碰了面,瓦匠說自己思來想去,覺得路不好走,自己平時只在村里做點泥瓦活,對山里的情況不清楚,還是早點動身為好。瓦匠還說,既然我們三人碰到一起了,那就結伴而行,不管誰請到山神,只要能救了莊稼,讓村里人有個好收成,都是好事。
于是,三個人就結伴而行,一起向山頂走去。就在快要到山頂時,忽然一個白發白胡須的老人攔在了他們面前。老人很不客氣地問他們要去哪里。獵人嫌老人啰嗦,瞪了他一眼,繞過老人,自己往前走了。
郎中見老人問話,就停下來,對老人禮貌地說:「我們是到山上請山神的。」老人聽了很是高興,但他卻把嘴湊近瓦匠耳邊,輕輕地說:「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要是怕了,就回去吧!」
瓦匠堅定地搖搖頭,說:「不怕,要是怕就不來了。」老人又把嘴湊到郎中耳邊,對郎中說了同樣的話。郎中有點猶豫,但他還是表示要繼續往前走。于是,老人給們指了指上山的路,目送著他們離開了。
山頂就在前面,可是路卻越來越險了。上山根本就沒有路了,只容一個人能行走的小腳窩,而且一側是懸崖,一側是深淵。獵人在前面走得慢,但還算是穩當。郎中在后面,手腳并用地往上爬。而瓦匠幾乎是爬行著,一點一點地往上移動著。
就在山路極其危險之際,一只大雕在他們頭頂盤旋起來,不時做著俯沖下來,要彫啄他們的動作。三個人中,只有獵人不時抬頭觀察著大雕,郎中和瓦匠不敢抬頭,縮著脖子伏在地上不動了。
眼看著危險臨近,獵人停了下來,取下弓箭,搭起一支箭來,射向了大雕。箭貼著大雕射向了天空,大雕沒有被射下來,卻飄落下兩支羽毛。受了驚嚇的大雕飛走了。三個人松了一口氣,在原地歇了一會兒,繼續向山頂爬去。
快到山頂時,他們又被一條圍在山頂的大水澗攔住了去路。三個人站在澗水邊看著,想尋找一條窄一點的水面試著蹚過去,可是轉來轉去,最后還是失望地放棄了。
瓦匠蹲在地上思考了半天,然后取下身上的工具,去砍了兩棵樹,他叫過獵人和郎中,三個人在丈余寬的水潤上搭了一座木橋。幸好,澗溝不深,三人大著膽子,開始從木橋上爬過去。
然而,就在他們快爬過木橋時,水澗那邊突然噴出一陣煙霧,兩棵樹搭的木橋滑落進水中,三人一齊落入了水中,被急流沖出了好幾丈遠。不過,幸運的是,三人被水澗中的一塊巨石給攔住了,這塊巨石離對岸很近,三人爬上巨石,用力一跳,就過了水澗。
可是等三人過了水澗,想坐下來休息時,忽然從巖石間噴出了陣陣濃煙,緊接著又有大火噴出,把三人圍在了當中。濃煙嗆得他們頭昏眼花,烈火烤得他們痛徹肺腑。郎中埋怨道:「早知道這樣危險,我死也不到山上來了。只要能夠活著,我就什麼都不要了。」
說來很奇怪,郎中話音剛落,他的身邊就沒有了濃煙烈火。郎中睜眼一看,自己又回到了山腳下。郎中覺得好不容易逃了性命回來,就趕緊回家去了。
瓦匠在濃煙烈火中想起了白須老人給他說的話和他自己表明的態度,就咬著牙關,忍著難受和疼痛,他一把拉住想要逃離的獵人,對他說:「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咬緊牙關往前沖!」
瓦匠在前面拉著獵人一直往前走,兩人一齊沖出了烈火濃煙。說來很奇怪的是,他們從烈火濃煙走出來時,卻是毫發未損。再回頭看時,身后哪里還有什麼濃煙烈火,就連剛剛越過的水澗都不見了。
于是,有了堅定信心的瓦匠這回走在前面帶路,他和獵人一前一后終于上到了山頂,遠遠地望見了一個大山洞,見那洞口彌漫著輕薄的淡霧。二人舉目看向四處,才發現他們上到了群山的最高處,自己的村莊早已經看不到了。
瓦匠和獵人開心地一對視,向山洞走去。可當他們剛走近山洞時,突然一頭大蟒蛇吐著舌頭,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獵人一見,大罵一聲:「好畜牲!」就取下弓箭,張弓搭箭就要射向那蟒蛇。瓦匠一把拉住了獵人,說:「在這里咱們可不能再隨便動手了。這蟒蛇攔在這里,必有道理的。跟我來吧!」
瓦匠拉著獵人往后退了數步,覺得安全了,就停了下來。那蟒蛇見二人退后了,卻又仗勢了,一下就撲了過來。說時遲那時快,獵人搭弓上箭,又要射向那蟒蛇。瓦匠見狀,跨前一步,把獵人拉到了自己的身后,虎目圓睜地瞪著撲上來的蟒蛇。忽然之間,那蟒蛇就不動,和瓦匠對視了一會兒后,蟒蛇萎頓了下來,然后悄悄地爬走了。
獵人看得驚奇,瓦匠也不知道是何原因,二人又是對視一笑,走近山洞,去敲打山洞的大門。敲了半天,喊了幾聲,里面沒有回音,他們就合力去推山門,門竟然被他們輕輕地推開了。
然而,就在二人邁步要進去時,獵人卻出現了狀況。他的雙腿突然抽筋,一步也挪不動了。瓦匠停下來去幫獵人,獵人稍有緩解,可一起身就又疼得挪不動步子。無奈之下,獵人只得停在原地,想等著抽筋緩解了再往前走。可是,停了一刻鐘,獵人的抽筋根本就沒有緩解,似乎還比之前更厲害了。
獵人覺得很是蹊蹺,就試著往洞外退。讓獵人沒有想到的是,剛抬腳想往后退時,疼痛就消失了,他又試著往后挪了一下腳步,兩腿輕松,沒有一點不適。獵人覺得腿好了,就又邁步往前走,可是剛一抬腳,馬上又抽筋了,而且這次比前次更厲害,疼得獵人呲牙咧嘴了。
獵人只好往后退,疼痛一下子又沒了,也不抽筋了。獵人覺得很是奇怪,就又試著往前邁步,結果又疼了起來。如此反復試了幾次,獵人發現,只要自己抬腿往洞里走,抽筋腿疼馬上就來了,而且一次比一次厲害。可是,只要往洞外退,疼痛和抽筋就都消失了,而且全身都很輕松。
獵人心里犯了嘀咕:「看來請山神這事與自己無關了,槐花姑娘也與自己無緣了。」于是,心地本就善良的獵人對瓦匠說:「兄弟,我是不能往前走了,請山神救莊稼就全靠你了。」
瓦匠回身看了看獵人,傷心又遺憾地說:「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就是搭上命,也要請到山神,救了莊稼!」
瓦匠回過頭來,咬著牙堅定的向洞內走去。跨過一道溝坎,他來到了一道小門前。瓦匠覺得山神就在里面了,就伸去敲門。可是瓦匠還沒有觸到那門時,門卻自己打開了。
瓦匠眼前一亮,覺得眼前的景象怎麼這麼熟悉。他定睛一看,這不就是在自己村外的莊稼地里嗎?再抬頭看時,見莊稼地里四處都是人,人們都在彎腰收割著地里的莊稼。
瓦匠迷惑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帶著一頭的霧水,瓦匠向自己家的田地走去。讓瓦匠沒有想到的是,沿途路過別人家的莊稼地時,那些剛剛還在忙碌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熱情的向他打招呼,還跟在他身后,向他家的莊稼地走去。
瓦匠一邊走,一邊被身后越聚越多的人感到吃驚。可是令他更為吃驚的是,到了自家的地頭上,瓦匠看見了槐花姑娘和他的父親,還有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收割著自己家的莊稼。
瓦匠更加迷惑了,他呆呆地立在地頭,撓著腦袋想不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可是,當槐花姑娘抬頭看過來時,瓦匠卻心滿意足地笑了。
后記
善良勤勞,有著堅定信心,也毫無雜念的瓦匠開始時,想的是娶漂亮能干的槐花為妻,可是當他在遇到困難時,想到的卻是一定要救全村人的莊稼。
請山神的路上,其他喜歡槐花的二個人的心態都發生了變化,而且相繼退縮回去了。獵人雖然也堅持到進了山洞,但也許是他的機緣不到,被山神攔在了門外。
而只有心存善良,又裝著大眾的瓦匠,把個人的小目的轉化成了救大眾的大目標。所以,小瓦匠才能請到山神,救了莊稼,還實現了娶到槐花姑娘的愿望。
這也許就是槐花姑娘想要嫁的意中人,她個人選擇的出發點也是心存大善,而不是順遂自己的內心感覺和自我需要。
【聲明】: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目的是為豐富文化生活,純屬本人文學創作,故事情節和人物角色有一定的虛構成分,請勿與封建迷信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