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東漢末年到三國的這段歷史,估計大多數人都是比較熟悉的,大眾普遍認為,當時天下最厲害的諸侯便是曹操了,最終也確實是曹操佔據了天下最廣袤的土地,擁有天下最多的人口。然而事實上,當時天下,最強大的軍/閥原本並非曹操,而是袁紹!
相比于袁紹,其實曹操一直處于劣勢!無論是家世還是名聲,無論是地盤還是人口,曹操都比不過袁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曹操都是被袁紹壓著打的!
熟知曹操的朋友,大多知道他的名聲不怎麼好,因為他是閹宦之後,而那個時代對于宦官閹人是非常厭惡、看不起的,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即便曹操實力非常強大,但上層的士族仍然是看不上曹操的,不屑于與曹操為伍!他們更加喜歡的人乃是袁紹!袁紹四世三公,根正苗紅,是真正的士族代言人,大多數人都非常看好袁紹,願意跟著袁紹打天下。
除了在家世上比不上袁紹,曹操在名聲上,也比袁紹差很多!曹操這人,雖然號稱雄才大略,但是他有屠/城的劣跡,爭奪天下乃是正常行為,但普通老百姓有什麼錯,為何要動他們?只能說曹操這人心太壞。
也正是因為曹操有屠/城劣跡,且經常欺壓百姓,所以他統領的地方一直叛亂不斷,而袁紹統治下的百姓,卻過得非常安逸,相比于曹操治下的百姓,他們要幸福許多。所以說,其實當時的很多老百姓都是支持袁紹,反對曹操的!
在家世、名聲、地盤、軍隊數量上,袁紹都要強于曹操,但是在個人才能上,袁紹卻要弱于曹操,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袁紹最終被曹操打得大敗!官渡之戰,原本袁紹是占盡上風的,結果最終竟然被曹操逆風翻盤了,可見兩人才能的差距是多大!
「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這話用來形容袁紹,確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官渡之戰,歷來被認為是袁紹和曹操之間分高下的一戰,然而事實上,袁紹的家底比曹操雄厚多了,即便他在官渡之戰中大敗,他仍然是有機會和曹操一爭天下的,只要他熬下去,他完全可以繼續和曹操耗。可遺憾的是,袁紹經不起這種挫折,竟然沒過兩年就一命嗚呼了,浪費了翻盤的機會。而袁紹臨走前也沒有明確繼承人,這就導致袁家兩兄弟互生嫌隙,開始奪權,最終被曹操各個擊破,令人遺憾!
袁紹在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卻被曹操翻盤擊敗,而後一命嗚呼,使得袁家霸業就此衰落,從天下最頂級的家族淪落為曹操的階下囚,簡直太窩囊了。而袁紹的窩囊,在他走後也並沒有消停 ,因為他的埋葬之地也多次受人騷擾,連他走後的安寧都保證不了!
據考證,袁紹墓址有兩處,不過較為真實的墓地應該是位于河北省滄縣高川鄉前高龍華的袁紹墓。此墓封土高大,是典型的漢墓,其高8米,東西長52米,南北長36米,占地1510平方公尺,也符合袁紹的身份,所以此墓一直被認為是袁紹之墓。以前的時候,這座墓的周圍長滿了各種樹木,也算是鬱鬱蔥蔥,不過近現代以來,此墓周邊的樹木早已被砍伐一空了,而且此墓也出現了嚴重的盜掘痕跡。
不知從何時開始,此墓的墓頂出現了一個深不見底的盜洞,後來雖然文物部門修復了此墓,但在2009年以後,此墓又連續遭到了兩次盜掘,連墓葬的封土層都被盜墓者炸開了,損傷嚴重!不知道躺在墓中的袁紹,得知這一情形後,會作何感想?生前被曹操吊打,走後還被這麼多小人打擾,簡直太窩囊了!若是當時他聰明一點,大氣一點,不那麼早去世,以袁家的實力,還是有很大可能擊敗曹操的,而只要擊敗了曹操,袁紹最終又怎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結語
袁紹可以說是漢末三國時期最窩囊的軍/閥了,原本他四世三公,是天下人心所望,眾人對他期待頗大,都認為他能夠一統天下,結果他空有四州之地卻迅速敗亡,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擊敗後,竟然一蹶不振,不久後一命嗚呼了,留下一個爛攤子,最終袁家內訌,被曹操撿了個大便宜,太悲催了。
而袁紹更窩囊的地方在于他走後也未能得到安寧,他的墓地非常荒涼,且多次被盜,損壞嚴重,簡直太悲催了,生前被人欺負,走後還要被人欺負,太窩囊了!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