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常德府石頭村有個六歲的小男孩叫馮玉卿,他有個姐姐馮氏,12歲,小名月兒。快過年了,恰逢年集,父母要去購買年貨,馮玉卿非要跟著去,父母嫌他年齡小礙事,讓他留在家中跟姐姐玩。
沒想到,這竟然成了父母與孩子的永別。下午的時候,馮玉卿和姐姐發現門口來了一輛推車,推車上推著兩個人,身上蒙著白布。推車人是鄰居王阿貝,臉色凝重,哽咽地對姐弟倆說:「孩子,節哀,你父母墜崖身亡了。」
在回來的路上,母親失足墜崖,父親急忙去救母親,卻不幸雙雙墜崖。鄰居王阿貝遠遠地看到兩口子墜落懸崖,等到上前來救的時候,人已經掉到懸崖底下。他和幾個過路人去谷底,發現人已經沒氣了,又費了好大的勁才弄上來,並推回了家。
看到父母血肉模糊的屍體,姐弟倆抱頭痛哭。姐姐月兒年齡大,她在王阿貝面前磕了個頭表示感謝。又回家從父母屋裡找出來一些碎銀子,拿出來雙手遞給王阿貝,懇請王阿貝幫忙料理父母的後事。
王阿貝是個善良忠厚的人,他不忍心看著姐弟倆為難,于是幫忙姐弟倆料理完後事,月兒再次拜謝王阿貝。父母不在了,月兒心裡清楚,不能總是麻煩別人,以後的日子裡,只能是他們姐弟倆相依為命。
在父母墳前,月兒擦乾眼淚,也給弟弟擦乾眼淚,領著弟弟回了家。父母留下的積蓄並不多,月兒又變賣了母親僅有的幾件首飾,精打細算過起了日子。不過,就算再怎麼算計,沒有收入也會坐吃山空。
這天晚上,玉卿半夜醒來,發現月兒姐姐手裡捧著一個首飾盒發呆。玉卿以為裡面有值錢的東西,揉了揉眼睛說:「姐姐,盒子裡面是什麼東西?」月兒發現玉卿醒來,急忙把盒子扣上,抹了抹眼淚,警告玉卿:「弟弟,裡面是姐姐的東西,沒有我的允許,你絕對不能打開!要不然我不會輕饒你!」
姐姐一向對玉卿不錯,玉卿這是第一次見姐姐如此嚴肅,害怕地點了點頭。姐姐鎖上首飾盒放在一邊,過去哄弟弟入睡後,把首飾盒藏了起來。第二天,月兒拿了一個耳環,找到鄰居大姐,央求著要跟她學習刺繡。
鄰居大姐一來看月兒姐弟倆可憐,二來看月兒帶著禮物來,有誠意,于是開始教她。父母遇難之前,月兒曾經學習過一段時間的刺繡,有一定的基礎,再加上月兒原本聰慧,因此學得很快。
憑著出色的手藝,經過層層篩選,月兒成功被選到繡莊,成為一名正式的繡女,從此以後家裡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可以養活弟弟玉卿了,這讓月兒感到很欣慰。等玉卿再大一些的時候,月兒還送玉卿去私塾讀書。
為了多賺錢,月兒在繡莊幹活很賣力,一針一線從來不敢馬虎,經常累得眼睛酸疼。玉卿弟弟看到後很心疼,每次姐姐回家後,他都會主動用熱毛巾幫助姐姐敷眼睛,姐姐誇他懂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姐姐月兒出落得越發漂亮,有些年輕的小夥子開始打起了月兒的主意,有事沒事地在他們家門口轉悠,主動和月兒搭話,可是月兒從來沒有給過他們好臉色。這天,有個小夥子厚著臉皮纏著月兒,玉卿上前想推開小夥子,可是小玉卿力氣太小,根本推不動。
正在這時,村裡的錢壯壯及時趕到,轟跑了找事的小夥子。月兒紅著臉表達了謝意,隨後拉著玉卿進了屋,卻沒有讓錢壯壯進屋。錢壯壯沒有任何埋怨,扭頭就走了。不過,從那以後,錢壯壯經常在月兒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比如家裡屋頂漏水了,錢壯壯主動搬來梯子,修好就走人。比如院牆壞了,錢壯壯主動過來修好,也不提進屋的事情。
有時候,月兒會把自己做好的饅頭遞給錢壯壯一個,卻並不多說話。其實,連十歲的玉卿都看出來錢壯壯對月兒姐姐好是什麼意思,可是月兒姐姐就是沒有表現。終于,錢壯壯沉不住氣了,托媒人前來提親。
媒婆對姐姐說:「月兒姑娘,你今年也不小了,錢壯壯這個小夥子可是真不錯,人長得精神,家庭條件也好。你嫁過去之後不吃虧,而且還能減輕你撫養弟弟的壓力。你父母雖然不在了,不過我們可以讓鄰居王阿媽出面,幫你完成婚事。」
媒婆說的句句在理,可是月兒沒有表示,最後恭恭敬敬地送媒婆出門。送走媒婆,月兒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裡,又拿出首飾盒,打開,望著首飾盒發呆。許久,月兒把首飾盒關好蓋,上好鎖,又藏了起來。
打那以後,又來了兩撥人提親,都是錢壯壯找的媒婆,但是月兒依舊沒有任何表示。錢壯壯跺跺腳,狠狠心,只得放棄。後來,錢壯壯風風光光迎娶了鄰村的姑娘,成親當天,玉卿在家裡好像看見姐姐眼睛裡有淚珠。
打那以後,又來了不少提親的媒婆,卻都被月兒直接擋在了門外。再後來,月兒年齡大了,逐漸成了老姑娘,提親的人才慢慢變少,以至于最後再沒有給月兒提親的人了。弟弟玉卿很不解,也曾經勸說過姐姐兩次,姐姐卻每次都歎口氣:「你還小,懂得什麼!等你以後就知道了!」
又過了幾年,玉卿逐漸長大了,長成了一個英俊帥氣的小夥子。媒婆又來找月兒了,只不過這次是為了給她弟弟玉卿提親。媒婆說:「月兒姑娘,長姐如母,玉卿如今長成了大小夥子,也該成婚了!」送走了媒婆,月兒在屋子裡歎了口氣,于是找來玉卿商量這件事。
其實,玉卿還真有一位鐘意的姑娘,那就是張員外家的姑娘張氏,小名珠兒。張員外家較為富有,珠兒年齡小的時候,張員外曾經把珠兒送到玉卿所在的私塾一起讀書,珠兒和玉卿兩個人算是青梅竹馬,還在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兩個人互生情愫。
再後來珠兒長成大姑娘,不方便再去私塾讀書,可是玉卿還常常思念珠兒。如今借此機會,他把想法和月兒姐姐說了,月兒姐姐聽後卻半晌不語,只是喃喃自語:「時間過得真快啊,玉卿弟弟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
月兒托媒婆向張員外提親,張員外一開始不肯,他看不起馮家,故意要了很貴的聘禮。沒想到月兒竟然答應了,她把這些年來積攢的所有積蓄都拿出來了,還向繡莊的姐妹們借了許多錢,終于湊夠了聘禮。
張員外被月兒的行為感動了,再說馮玉卿這個小夥子長得確實不錯,人品也好,于是同意把珠兒嫁給了馮玉卿,還送去了不少嫁妝。結婚這天,月兒忙活了一整天,玉卿和珠兒洞房花燭的時候,月兒又在自己的房間,捧起了那個只有她自己能打開的首飾盒。
珠兒嫁過來以後,和玉卿恩恩【愛☆愛】,很少紅臉。只有一次,珠兒對玉卿提出來要讓大姑姐早點嫁出去,可是玉卿說:「姐姐一直不願意出嫁,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勸過多次也沒有用。我看這件事就不要再提了,就由著姐姐吧。」丈夫都這樣說了,珠兒從此以後也不再提這件事。
後來,馮玉卿和珠兒生了孩子,月兒姐姐經常幫忙照看,同時還不忘多做刺繡掙錢還債。珠兒也算懂事,主動把父親送給自己的嫁妝賣了一部分,很快還清了債務,這讓玉卿很感動,從此更加疼愛珠兒。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馮玉卿年紀逐漸大了,月兒姐姐更老了,直到有一天月兒油盡燈枯。去世之前,月兒姐姐一直握著弟弟玉卿的手,看著玉卿弟弟的臉龐,一句話也沒有說,卻帶著笑容走了。
安葬姐姐後,在整理姐姐的遺物時,馮玉卿找到了姐姐的首飾盒,也是他和珠兒一直感到奇怪的首飾盒,他們決定打開了看一看,于是找來一個錘子,砸開了鎖,在裡面發現了一張泛黃的紙。馮玉卿打開一看,淚如泉湧。
原來這是一張賣身契!當年月兒的家鄉遇災,月兒母親帶著月兒流浪乞討,走到石頭村附近時,母親病逝,月兒無錢安葬,只好賣身葬母。玉卿的父母路過此地,看到月兒可憐,于是買下月兒,當作兒子的童養媳。
馮玉卿看了下日期,那年自己剛三歲,朦朦朧朧有一點點記憶。父母應該是想等到玉卿年齡大了再說這件事的,可是沒想到中間出了意外。月兒知道這件事,可是一直沒有說,想等到玉卿長大再說這件事,卻陰差陽錯,一次次錯過了終身大事。後來,馮玉卿在月兒姐姐的墓碑上刻了九個字:慈姐如母。孝弟馮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