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由于國家土地兼併日益惡化,地方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了群雄割/據的局面。 在那個群雄並起亂世之中,人才往往不受限制和約束,只要品德尚佳就可以擇明主而事,譬如像曹操麾下的大將張遼,歷盡坎坷終歸屬曹操;東吳名將甘甯投奔吳主孫權後,更是得到孫權盛讚「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可以說,在那個時代有很多著名的謀士或悍將,都是降將出身!就連在三國時代威震華夏的「武聖」關羽也曾因戰敗被拿下,不得已而投降奸雄曹操。 但面對曹操的厚禮相待,以忠義著稱的關羽並不為所動,最後還是借機離開曹營,去追隨劉備了。
不過,名將關羽雖不願跟隨曹操,但他卻一生都以曹操給的爵位自居,哪怕在關羽走後,其墓碑之上所刻的依然是「漢壽亭侯」。那麼作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關羽,為何一直都以曹操給的爵位自居?
據史料記載,關羽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流落至幽州涿郡,期間結識了以織席販履為業的劉備,隨後並與劉備、張飛結成兄弟,兄弟三人感情好到連睡覺也要睡在一起。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後劉備因為累次建立功勳而升為試守平原縣縣令,作為結義兄弟的關羽和張飛則侍立劉備左右,保護其周全。但在創業初期,蜀主劉備因自身實力有限,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挫敗,先後依附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為此關羽也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而後立足于徐州,但最終被曹操所擊破,關羽也被曹操生擒。 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建安五年(200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曹操素來對關羽威名仰慕已久,面對關羽的投誠自然欣喜,當即就任命他為偏將軍。而此時的大哥劉備也因兵敗不知所蹤,關羽只能暫居曹營待足以回報曹操的厚待後,重歸劉備麾下。
正是在關羽留宿曹營同年,三國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爆發,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消滅曹操的勢力。官渡之戰,最終的結果雖然以曹操奇襲袁軍糧倉而大獲全勝,繼而擊潰袁軍主力,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但其實早期的戰鬥,卻是曹操面對袁紹大將顏良等人圍攻軍事要地白馬,局面相當被動。 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曾描寫道:「呂布舊將宋憲、魏續相繼請求與顏良單挑,都很快被殺。大將徐晃出馬戰顏良,大約二十合後便敗走下來。」
危急時刻,曹操採納謀士荀攸的聲東擊西、輕兵掩襲白馬的作戰方略。曹操佯裝做出襲擊袁軍後方的姿態,誘使袁紹分兵救援。隨後曹操又趁機引兵向白馬疾進,並派張遼和關羽率軍出擊。大將顏良為「一夫之勇」,不善統兵,震驚之餘率兵倉促迎戰。 經過一番激烈交戰,關羽在張遼軍隊的掩護下,策馬沖到顏良麾蓋之下,于萬軍之中刺死顏良,並拔出腰間佩刀斬其首級而歸。袁軍見狀軍行潰散,諸將都不能阻擋關羽的進攻,遂解了「白馬之圍」。
可以說,「白馬之戰」是曹操與袁紹爭鋒的關鍵之戰,這場戰爭的勝利,使曹操在戰場上獲得主動權,並為後來的官渡決戰奠定堅實基礎。鑒于關羽的重大功勞,曹操親自上表漢獻帝為其請功,關羽也因此被封為漢壽亭侯。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此戰過後,關羽認為殺大將顏良幫了曹操的大忙,足以回報曹操的厚待,遂放棄了曹操的全部賞賜並留書出走,重歸劉備。
我們都知道,劉備在建立蜀漢政權後,對身邊的功勞之將都進行了分封,關羽作為劉備的肱股之臣,理應能有更大官職的分封,但是關羽沒有,一直都以自己的漢壽亭侯的身份自居。那麼當時關羽不願跟隨曹操,為何一生都以曹操給的爵位自居?其實換做誰,也都一樣使用曹操給的爵位自居。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在漢朝封爵其實是有很大難度的,朝廷明文規定「非有軍功不得封侯」,「李廣難封」就是最好的證明。
根據東漢功勳排名授爵,分別授予功臣關內侯、亭侯、鄉侯、縣侯等爵位,從這來看,關羽獲得的亭侯爵位其實並不算低。結合蜀漢「五虎上將」的封賞爵位來看,黃忠僅為關內侯,趙雲則為永昌亭侯,關羽的封爵雖然是以前獲得的,但在蜀漢政權中也不算低。 其次,關羽的這個漢壽亭侯雖然是曹操舉薦冊封的,但是畢竟漢獻帝親手蓋過章的,這也就意味著朝廷認可他的爵位。後來劉備雖然建立蜀漢,但始終不是正統也沒有被其他國家認可,所以漢壽亭侯這個職位在含金量上是非常的高的,關羽也不願要其他職位。
最後就是關羽此人一生忠義,也因此被後世傳頌,他為人講義氣對劉備、張飛等結義兄弟義薄雲天,他的忠信其實不只是對劉備此人的忠誠,而是對漢室的忠誠。 關羽在下邳戰敗,投降奸雄曹操時就曾約法三章,說明自己是降漢不降曹,劉備奪取漢中自立為王時,他對此事也是很不滿意,還曾專門寫信勸誡劉備。而正是顧忌關羽的感受,劉備始終都不敢逾越稱帝,直到關羽走後才匆忙稱帝。
可以說,關羽一直都以漢臣自居,一心想要恢復漢室的欲望是比劉備還濃烈,後來荊州之失也是因為他急于北伐想要早點兒完成匡扶漢室的願望。所以關羽對于這個漢室朝廷頒發的漢壽亭侯的身份是非常在意的,一生都以此身份自居,也是表明了自己忠貞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