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諸侯之間的爭亂不斷,因此也湧現出了許多的名將。這些名將之中,要說戰力第一的人,恐怕當屬呂布呂溫侯。畢竟呂布曾獨自大戰關羽、張飛兩人,而關、張可是三國之中一等一的猛將,因此呂布也就做實了三國第一猛將,號稱「無雙上將」。
如果說呂布和關羽誰厲害,那麼很多人會認為呂布厲害,因為演義之中就單挑來說,呂布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那麼從歷史來看,呂布和關羽誰更厲害呢?其實兩人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呂布
正史中呂布的經歷,其實和演義中描述得差不多,當然這是在大事件上來說。但要說武力呂布沒有演義中那麼強。在演義之中虎牢關之戰,劉、關、張三個齊心合力才堪堪擊敗呂布,但不能阻攔呂布逃脫。
在濮陽之戰,曹操手下猛將許褚勇武過人,但在呂布手上只撐了二十回合,曹操一看許褚拿不下呂布,且在呂布手上沒占到便宜,于是派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再加上許褚,六人圍攻呂布,這才把呂布擊敗。曹操所派的六位武將,不是說是三國頂級的戰將,也是三國一等一的武將,六人圍攻才能擊敗。
演義之中的呂布確實強悍,那麼我們再看看呂布在正史中的交戰史。在正史中呂布的交戰史並不是很多,因為呂布作為一方統帥,只有幾次交戰經驗。單挑戰績更是非常的少,因為在歷史上雙方交戰更多的是講究排兵佈陣,不是像演義一樣,大肆描述的是個人的武力。《英雄記》記載:
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這次單挑發生在什麼時間呢?董卓死後的兩個月,也就是在虎牢關之戰不久之後,此時的呂布的武力可以是巔峰時期,但打一個名不經傳的郭汜,沒能直接拿下。
所以不能說呂布在個人武力上的勇猛,只能說呂布有一定的指揮能力,為什麼呢?因為郭汜是董卓手下的大將,有一定的軍事能力,而呂布是利用自己的優勢擊敗郭汜,否則就算呂布能擊敗郭汜,但排兵佈陣不如郭汜也會被擊敗。
關羽
在歷史上對于關羽個人的能力,有明確的記載。《三國志》記載:
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簡單來說有以一敵萬的能力,雖然有些誇大的成分,但也能從側面說明,其個人能力的不凡。這在歷史上也能得到有效的印證。首先,說這話的是曹魏的謀士程昱,並不是蜀漢的謀士自誇自擂,而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其次在于被關羽除掉的大將,不是華雄和文醜,而是顏良,因為在歷史上華雄不是被關羽所除而是被「江東猛虎」孫堅所除,文醜則倒在曹魏的亂軍之中,只有顏良是被關羽所除,那麼是在什麼情況之下除掉的顏良呢?
在官渡之戰前夕,此時的關羽已暫時歸降曹操,但曹操和袁紹相比實力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白馬作為曹、袁雙方的南北通道就顯得極其重要。此時的白馬已被袁紹手下大將所佔領,曹操採用荀攸所提出的「 聲東擊西」計策。
曹操佯裝引大軍襲擊袁紹部的大後方,袁紹得知之後,立刻分兵應戰,曹操則分兵突襲白馬,袁紹不知是計,中了曹操的計策,白馬之地被曹操所獲。在此戰中表現突出的當屬關羽,因為顏良是被關羽所除。《三國志》記載: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簡單的看出來,顏良是被關羽在萬軍之中取了項上人頭,足見關羽武力不凡。
顏良作為一方大將,身邊的守衛不在少數,而關羽只是一人一騎,如何突破萬軍從中?又如何毫不費力的除掉大將顏良凱旋而歸?這在歷史上,只有非常勇猛的武將才能做到,想必這也是為什麼曹操見關羽除掉顏良之後,感歎道「將軍乃神人也!」
綜上所述,在歷史上呂布的武力根本不能和關羽的武力在一個檔次,只是因為演義的流傳誇大了呂布的能力。至于軍事能力上的比較,關羽單單「水淹七軍」一條,就足以甩開呂布幾條街。因此,無論從武力、軍事能力來比,呂布皆不能和關羽相比,因為兩人就不在一個檔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