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會在成都造反,手握二三十萬大軍,司馬昭手裡還有多少兵力?

天空之城 2022/01/31 檢舉 我要評論

景元三年(263年)冬,魏國三路大軍伐蜀,征西將軍鄧艾率軍三萬,諸葛緒率軍三萬,只有鎮西將軍鐘會兵力最多,達十余萬,很明顯,鐘會是主力。

隨著戰事的推進,鐘會在劍閣,為了獨專兵權,找了一個理由,他秘密上書給司馬昭,誣告說諸葛緒畏懼不前,然後將諸葛緒打入囚車,押送洛陽。

然後,鐘會收編了諸葛緒的三萬軍隊。

此時,鐘會的十幾萬人,又多了三萬人,初步估計有十五萬左右。

鐘會在劍閣,姜維憑險據守,鐘會的十幾萬人,被姜維死死擋住,鐘會前進不了,但是,這十幾萬人每天要吃飯,糧草告急,鐘會一度想撤軍。

就在鐘會準備撤軍的時候,轉機出現了,鄧艾偷渡陰平小路,攻下江油和綿竹,殺了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了。

劉禪投降之後,命令姜維率軍向鐘會投降。

滅亡蜀漢之後,鄧艾立下蓋世奇功,他也飄了,隨即以皇帝的名義,擅自任命蜀漢官員,封劉禪為驃騎將軍,也不請示司馬昭,犯了大忌,

眼看鄧艾獨得大功,加上鄧艾也找死,鐘會覺得扳倒鄧艾的機會來了,他和監軍衛瓘等人,上書司馬昭,誣告鄧艾謀反,司馬昭隨即下令,收捕鄧艾。

鐘會收捕鄧艾,打入囚車,將鄧艾父子押送洛陽,鐘會收編了鄧艾的部隊,鄧艾的三萬人,也歸了鐘會。

再加上姜維的五萬人,還有成都城裡的兵力,鐘會的手裡大約有三十萬人。

《三國志 鐘會傳》記載:臣據涪縣為東西勢援。維等所統步騎四五萬人,擐甲厲兵,塞川填穀,數百里中首尾相繼。

此時,鐘會手握幾十萬大軍,他也飄了,隨即在姜維的煽動下,造反,假借郭太后有遺詔,討伐司馬昭。

遺憾的是,鐘會造反失敗,和姜維一起被魏軍殺死。

值得注意的是,鐘會手握三十萬大軍,那麼,司馬昭的手裡,還有多少人呢?

魏國是三國兵力最多的,蜀漢滅亡,兵力大約十萬,吳國兵力是二十萬,魏國兵力是四十萬。

鐘會和鄧艾等人,伐蜀帶走將近二十萬,魏國還有二十萬,司馬昭能直接調動的,還有十幾萬人。

當時,有人提醒鐘會滅蜀後,不會久居人下,當司馬昭下令鐘會收捕鄧艾的時候,他已經做了周密的部署。

司馬昭先派心腹賈充,率一萬多步騎兵,進入斜穀,屯紮在樂城,司馬昭親自率十萬人馬屯駐在長安。

《三國志 鐘會傳》記載:會得文王書雲:「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

也就說,除去鐘會和鄧艾、諸葛緒帶走的近二十萬人,司馬昭手裡,能直接調動可用的,也有十幾萬人,不算鎮守各州郡和護衛京師洛陽的兵力。

司馬昭的這十幾萬人,都是可靠的,而鐘會收捕鄧艾和諸葛緒,收降姜維的部隊,雖然兵力很多,但是,司馬昭心裡很清楚,滅蜀之後,人心思歸,都想急著返回家園,就算鐘會想造反,也翻不起多大浪。

最終,果然如司馬昭所預料的那樣,鐘會造反,他和姜維一起,被憤怒的魏軍除掉,覆滅了,黃粱一夢。

司馬昭笑到了最後,鄧艾沒了,鐘會、姜維都沒了,他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