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往往很多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缺點和不足。但如果放到合適的崗位上,人盡其才,很多人都會發光發熱!
但這樣的事情卻發生在了蜀漢丞相諸葛亮身上,你說奇怪不奇怪,難道諸葛亮不懂得珍惜人才嗎?下面就為大家分析一下,作為千古名相代表的諸葛亮耽誤的四大人才都是誰,他們都是因何而厶的?
第一,劉封
估計這是諸葛亮最忌憚的人才,劉封是劉備在剛投奔荊州時認得的義子。當時的劉禪可以說才剛出世,劉封就可以馬上建功立業了。尤其在入川之戰中,更是血氣方剛,勇猛過人。只可惜這樣一位難得的將領,本可以作為蜀漢後期的中流砥柱,卻被諸葛亮設計害厶。
其實劉封並沒有背叛劉備,只是在襄樊之戰時,偏聽了孟達的離間之言,沒有及時救助困守荊州的關羽罷了。而諸葛亮正好將計就計,獻計讓劉備解決了劉封。
劉封對劉備一直忠心耿耿,直到發現自己被諸葛亮坑前,都一直在與曹魏作.戰。試想如果劉封不厶,以其武藝,必可助北.伐一臂之力!
第二,馬謖
馬謖是荊州名仕馬良的弟弟,由於與諸葛亮何在親近,而且多次獻計,受到諸葛亮的器重。被諸葛亮稱為「當世俊傑」。尤其在收服孟獲與設計離間司馬懿與魏主中,立功不少。
在諸葛亮北.伐時,由於馬謖沒有經驗,還不採納王平的建議,失守街亭被處厶!雖然此事被人所熟知,但有誰知道,其實馬謖也是被諸葛亮害厶的!此話怎講呢?
因為在劉備托孤時,曾告訴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意思就是說,讓馬謖做個參謀可以,但打.仗根本不行。可惜諸葛亮沒有理解劉備的意思,最後趕鴨子上架,讓馬謖好好的高級參謀沒有了!
第三,李嚴
在劉備白帝托孤時,曾文托諸葛亮,武托李嚴。李嚴是益州本土人士,而且文武雙全,所以劉備在去世前為了拉攏益州當地的勢力,提拔李嚴「都內外諸軍.事」。李嚴作為托孤大臣,應該恪盡職守,與諸葛亮一同保衛蜀漢。可惜咱們這位李大人,不但怠忽職守,還向諸葛亮要這要那,如果不滿足就來個「不合作」,所以諸葛亮為了顧全大局,就一忍再忍。
結果李嚴在諸葛亮北.伐時,因為沒有及時供給糧草,而給諸葛亮寫信說東吳要進.攻蜀國,要諸葛亮撤退。而對後主又說諸葛亮回撤是誘敵之計。結果諸葛亮與李嚴在後主面前來了個當堂對峙,李嚴只好認罪伏法,被諸葛亮貶為庶人。
其實以李嚴的才幹,成為蜀漢的二把手完全沒有問題,只可惜欲望太大,把自己大好前途都搭了進去。在諸葛亮去世後,李嚴認為以後無人再重新啟用自己,鬱鬱而終。
第四,魏延
魏延字文長,是蜀漢僅次於五虎上將的名將。魏延文武雙全,在劉備進取西川時立下大功,在奪取漢中後,被劉備破格提拔為漢中太守。因為魏延膽略過人,又十分勇猛,所以也同樣受到諸葛亮的重用,多次擔任北.伐先鋒,可以說是蜀國名副其實的軍.事二把手。
雖然魏延作為武將很合格,但他的情商很低,因為「剛而自矜」,得罪了很多人。雖然大多數人對魏延敬而遠之,但有人卻不買帳。如楊儀作為諸葛亮的長史,也算是諸葛亮的左右手,魏延就總和楊儀鬧矛盾。結果在諸葛亮去世後,魏延就厶在了楊儀手中,也算是十分悲慘。
綜上,以上幾人可以說都是當時蜀漢的精英人才,只可惜都厶在了不足之處。不是被諸葛亮廢黜,就是被害,所以說不管諸葛亮是有意無意,都耽誤了很多人才的發展,進而耽誤了蜀漢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