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丞相諸葛亮,他一生豐功偉績,為蜀漢江山立下汗馬功勞!自先帝三顧茅廬以來,諸葛亮無時無刻不在為了匡扶漢室而努力!並且在劉備集團擔任至關重要的機要軍師,聯吳抗曹,火燒赤壁,巧取荊州,謀取益州,無不在諸葛亮的神算之下!當然了也離不開《隆中對》的正確指引!
在諸葛亮正確的戰略之下,劉備集團很快實現了《隆中對》戰略形勢,劉備佔據「荊州,益州」擁有了和曹操孫權一爭天下的資本!西元219年,劉備漢中大勝打敗了生平宿敵曹操。不過在古代有一句古話叫「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的意思是福禍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時候是福也會變成禍!正如此言所講,五虎上將之首關羽孤軍犯境,雖然起初大勝,不過後來敗在孫權與曹操的聯軍之下,倒在臨沮。
關羽的戰死,至少減少了蜀漢三分之一的戰力!此時,劉備在眾多大臣的建議之下,在成都稱帝與曹丕分庭抗禮!不過劉備當上皇帝之後下的第一道詔令就是「東征孫權」,由于劉備的固執,加上不懂戰略及軍事,劉備大敗而歸!223年,病去于白帝城。由于劉備與關羽的慘敗蜀國可以說是滿目瘡痍。當然了,此時能收拾殘局的也就只有諸葛亮了,同時諸葛亮也擔任起了興復漢室的大任!
西元228-234年,諸葛亮5次北伐,但由于實力懸殊,加之蜀道難于運糧,都以失敗而告終!在諸葛亮臨死之前,委託姜維繼續北伐,並且將他生平所學盡數傳授于他!當然了,姜維畢竟歸降蜀國不久,加之剛剛得到諸葛亮的傳授,一時間還沒有能力擔任起北伐曹魏的大任!西元253年,費禕離去!姜維才能放開手腳與曹魏相爭!一直到西元262年,姜維一共發動過11次與曹魏之間的戰爭!勝利次數將近一半,由此可見姜維確實是得到了諸葛亮的真傳!
對于姜維來說,他同樣面臨之前諸葛亮的問題,那就是蜀漢的國力及糧草的問題!然而此時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此時他身為駙馬!不但不支持姜維北伐,而且還暗地裡向劉禪上表,要求廢除姜維的兵權!如此一來,諸葛瞻與姜維的關係就非常的糟糕!倘若此二人同心,蜀漢結局或許會改變!另一方面蜀後主劉禪,寵信宦官黃皓,姜維幾次上書要求除掉黃皓,均被劉禪拒絕!姜維為了避禍,前往遝中屯田!
對于蜀漢的這一情況,司馬昭早已看在眼裡,謀在心裡!西元263年,司馬昭與鐘會等人共同制定滅蜀大計!鄧艾與鐘會分別率領軍隊圍攻蜀漢各處城池!由于兵貴神速,加之實力懸殊,並且漢中蔣舒投敵,曹魏兵士可以說是節節勝利,鄧艾也正向遝中沖來!
不過此時老將廖化已經在支援的途中張翼與董厥也在支援陽安關口。然而此時鐘會卻是大勝,為了保住蜀漢最後的屏障,姜維與廖化只得退守劍閣!劍閣地勢非常險峻,易守難攻,鐘會雖然有兵力上的優勢,但依然占不到什麼便宜!
在姜維與鐘會對峙期間,鄧艾卻繞過了蜀軍防禦范圍,突襲陰平,直插蜀中腹地!劉禪得到消息之後迅速派諸葛瞻帶領萬餘人前往阻擊!當諸葛瞻到達涪縣後,停止進兵!
黃崇多次建議他佔據險要地勢,不讓敵人踏進平原半步!不過諸葛瞻始終沒有採納黃崇的建議!也正是由于諸葛瞻的遲疑,導致蜀軍前鋒被鄧艾率領部隊打敗,最後諸葛瞻,張遵,黃崇都倒在此次戰役之中!不難發現,倘若諸葛瞻一早就聽取了黃崇佔據險要的戰略,結局肯定不會敗!當年,陸遜策劃的石亭之戰,最終能夠取勝也只是佔據了險要地勢而已!
諸葛瞻之所以有此敗,經驗不足是其一,不過還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不聽良言,相比他爹諸葛亮來說,確實是差得太遠太遠!難怪諸葛瞻的「字」叫「思遠」,死遠!!!黃崇堪稱蜀漢第二王平,奈何諸葛瞻偏偏又選擇做馬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