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投|降後並沒有被解決的問題,許多人進行過討論,也給出過一些假設。不過可信度最高的,依舊是劉禪「樂不思蜀」的表現。說實在的,面對這樣的一個滿腦子只有享樂的人,幹掉了還會遭人話柄。不過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司馬昭是因為看到了劉禪門前的三個字,才不想解決劉禪的。
驚魂時刻
司馬家族的人那是蔫壞,喜歡表面一套背後一套,這是天下聞名的。因此劉禪在投|降的時候,他確實也非常害怕遭到迫害。不過他跟隨司馬大軍來到司馬昭面前之後,卻呈現出了一片祥和。司馬昭不僅熱情款待,賜予安樂公的封號,而且還出資建設豪華的府邸給劉禪。
這下劉禪可高興壞了,沒想到這司馬家沒有世人說得那麼壞。樂乎所以之時,有一次司馬昭舉辦了一次宴會,作為安樂公的劉禪也受邀參加。殊不知,這次宴會堪比鴻門宴,只要劉禪稍有不慎,那麼必將萬劫不復。
宴會開始後,大家暢談得不亦樂乎,就在大家談笑風生的時候,就聽到樂師奏起了劉禪頗為熟悉的蜀樂。
此時一些蜀國的降臣不禁沮喪起來,有當年楚霸王被困時的「四面楚歌」之痛楚。然而劉禪卻不以為然,他竟然高興地閉起眼睛,跟著樂聲頻頻點頭,似乎非常的享受。面對司馬昭的詢問,劉禪也是毫不猶豫地回答, 「此間樂,不思蜀。」
其實別說蜀國的那些降臣,就連其他人都非常的失望。想當年劉關張三兄弟是何等氣概,然而作為老大的劉備,怎麼會養育出這樣一個沒有出息的兒子。想到這裡,那些蜀臣也是更加悲痛。
然而讓所有人想不到的是,經歷過這個驚魂時刻的劉禪,在返回府邸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了「中山寨」三個字在門上。
被司馬昭安排在府中的眼線不明其意,於是馬上將這件事情彙報給了司馬昭。司馬昭聽完彙報之後,有種放下心中大石的感覺。於是就不慌不忙地命令那些看守在安樂公府的眼線撤回,讓這些人去其他地方當差,這個劉禪就暫時不用在盯著了。
儘管下屬不解司馬昭的意圖,但也跟著照辦了。
三個字背後的玄機
司馬昭身邊有一個叫賈充的人,此人善於觀察,辦事利索,也很有智謀,因此受到了司馬昭的青睞。在處置劉禪的問題上,此人也是出了不少計策,比如這次的「鴻門宴」也正是他的主意。
賈充這麼做也非常簡單,他知道劉禪曾是蜀國的君主,儘管現在和階下囚沒什麼區別,但這畢竟關係著國家的安危,萬一這個劉禪表面裝傻,暗地裡卻積攢力量,那可不得了。因此他主張找個藉口把劉禪幹掉,這樣不僅可以除掉後患,也是為了自己的前程。
但司馬昭的做法讓他非常不解,於是他就冒昧地詢問。
司馬昭卻反問賈充有沒有看到劉禪門前的3個字?
賈充說看到了,但這能代表什麼呢?
司馬昭卻連連搖頭,說賈充你向來聰明,怎麼看不出這其中的玄機,如果反過來讀一讀,是不是「寨山中」,也就是「在山中」的意思。其實這是劉禪在向我表忠心,是告訴我他並無大志,只想安安穩穩地做一個不問世事的山中人。
另外你想一想,劉禪無能世人皆知,如果真的找理由將他幹掉,那麼只會給自己增加沒有必要的負擔,說我司馬昭連一個傻子都容不下,到時我又如何面對天下。所以還不如隨他心願,安安穩穩地度過餘生罷了。
從此,司馬昭也是徹底斷絕了解決劉禪的想法,而劉禪以及子孫也都得以保全。
這到底是司馬昭善良,還是劉禪聰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