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關羽是劉備手下的超級猛將,名震天下。襄樊一戰,關羽打得曹操差點遷都,戰功顯赫,令人佩服,不過可惜的是,就在關羽占盡優勢的時候,孫權卻背/盟偷/襲,直接攻下了關羽的老巢,使得關羽全軍崩潰,無奈敗走麥城。最終,關羽離去,他手下的四大猛將除了廖化逃了出來,其餘人全部倒下,令人頗為遺憾!
不過這都是演義中的內容,那麼在正史中,關羽手下的這四員大將,關平、廖化、周倉、王甫,他們的結局到底如何了呢?
關平
在演義中,關平是關羽在過五關斬六將時收下的義子,不過在正史中,關平可是關羽的親兒子!在關羽的調教下,關平的能力非常不錯,成為了關羽的左膀右臂,幫助關羽守衛荊州。襄樊之戰爆發時,關平隨同關羽出征,最終也和關羽一同敗退,一同倒在了臨沮。
周倉
三國演義中,周倉是一個力大無窮的人,對關羽非常忠誠。關羽作戰,不可能時刻拿著盔甲和青龍偃月刀,這些東西都是周倉在幫他拿,可以想象一下,周倉扛著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每天追著赤兔馬跑,而且在臥牛山時,周倉還身中趙雲三槍未倒,可見周倉這人的防禦力也是挺不錯的。除了這些優點,周倉還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戰績,那就是拿下龐德!可以說,周倉在演義中乃是一個深藏不露的高手,不過在正史中,似乎並沒有周倉這個人!
在《三國志》等正規史書中,似乎從來沒有出現過周倉這個人。據考證,周倉這個人名第一次出現在書籍中,是在元朝時期,所以可以基本斷定,周倉是後人虛構的人物。三國中沒有周倉這個人,自然就沒有他的結局了。
王甫
三國演義中,王甫可以算是關羽身邊的智囊了,關羽修築烽火臺防備東吳,就是王甫提出的建議。麥城突圍時,王甫建議走大路,結果關羽選擇了走小路,最終遭到伏擊。關羽突圍時,任命王甫和周倉守衛麥城,拖延吳軍,而最終王甫和周倉一樣,在得知關羽離去後,選擇了自我了結,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忠義。
演義中的王甫是一個忠義之人,頗有才能,若是關羽聽從他的建議,荊州不一定會丟,關羽也不一定會離去。而正史中的王甫,似乎並沒有跟隨關羽駐守荊州。雖然王甫的職位是荊州議曹從事,但關羽兵/敗後,王甫並沒有受影響,還是活著的,而且還參與了夷陵之戰。
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王甫並沒有倒在荊州,而是在劉備伐吳時離去的,可見荊州出事的時候,王甫很可能並不在荊州,而是在成都,只不過當時他是負責和荊州方面對接的工作。
廖化
在演義中,廖化也可以算是非常忠義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他就想跟隨關羽,結果關羽並沒有答應,後來廖化又主動來荊州相投,最終投於關羽麾下,成為關羽的左膀右臂。關羽敗走麥城時,曾派廖化前去劉封處搬救兵,但劉封不答應,逼得廖化又前去成都,最終廖化的救兵還沒搬到,關羽已經沒了。
演義中的廖化頗為忠義,而正史中的廖化,其實是更為忠義的,他的行為足以感動眾人!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關羽兵/敗,廖化也未能逃出,被東吳拿下,不過廖化並不願歸順東吳,選擇了假裝沒氣,帶著母親逃歸蜀漢。
廖化從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逃跑,到遇到劉備時已經是章武二年(222年),不知道這兩年的廖化是如何熬過來的。在敵境中逃跑,還帶著老母親,這可是非常困難的,也無怪乎劉備見到廖化時,大喜過望,立刻封廖化為宜都郡太守,就廖化這種拒不投降的行為來看,他對劉備對蜀漢可以說得上是超級忠心了。劉備走後,廖化之所以能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除了他的軍事能力,和他的這份忠義之心,其實是有很大關係的。
結語
正史上關羽被害後,他手下四員大將關平、廖化、周倉、王甫的結局和演義中有很大的不同!正史中,周倉乃是虛構的人物,荊州丟失後,僅有關平一人倒下,王甫和廖化都在那場戰/爭中活了下來,而後王甫倒在了征吳之戰,廖化成功從兩場大戰中存活下來,成為了蜀漢的右車騎將軍,多次參與北伐。蜀漢滅亡時,廖化都還活著,最終於去往洛陽途中倒下。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