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清河鎮的木匠劉生鐵在夜裡做了一個夢。夢到好友王中林和兩個差人站在橋邊。劉生鐵欲大步上前,卻發現雙腿無法挪動,他站在原地急得滿頭大汗。
這時候,兩個差人互相對視一眼,默契的都轉過身去。劉生鐵失去束縛,趕忙三步並兩步走到好友跟前,可是這下卻又無法開口說話了,只得揮舞雙手胡亂比劃。
王中林驟然說道:「生鐵兄弟,請你幫我一個忙,你若娶我娘子必有重謝」
話音剛落,窗外突然傳來金雞報曉,劉生鐵從夢中醒來。他起身坐在床榻前,揉了一把臉回想起夢中好友王中林的話,突然重重地扇了自己一個嘴巴。
劉生鐵懊惱
說道:「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我就是個一窮二白的木匠,如何配得上國色天香的秀蘭姑娘呢?」
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覺得小時候沒有聽從父親的教導去讀書而感到後悔。這一年,劉生鐵已經三十二歲還沒有成家,暫住在一間四處漏風的破茅屋裡,兜裡不超過十文錢。
其實,他出生在大戶人家,家中還算殷實。劉父將光宗耀祖的重擔寄望在劉生鐵身上。
在劉生鐵十二歲那年,劉父請來了一位老木匠到家中修繕漏雨的屋頂。劉生鐵驟然對老木匠的工具產生興趣,蹲在一旁把玩著木尺。
老木匠也是個喜歡孩子的人,他就送了一把嶄新的鉋子給劉生鐵。劉生鐵對鉋子愛不釋手,書也不讀了,整天鼓搗鉋子,為此沒少挨劉父的教訓。
半年後,劉生鐵的母親病故。劉父續弦娶妻,他對新婦百般疼愛,不久後新婦誕下一子。母憑子貴,新婦當然十分不待見原配所
的劉生鐵,用盡各種辦法挑撥父子之間的關係。
某日晌午過後,劉生鐵路過弟弟的房間,弟弟驟然大哭不止。後母埋怨劉生鐵走路的步子太響,驚擾到熟睡的兒子。劉生鐵委屈地頂了幾句嘴,恰好劉父回家聽聞此事,後母又添油加醋一番說是劉生鐵三番五次欺負弟弟。
劉父不分青紅皂白就請出家法,讓劉生鐵罰抄書籍以示懲戒。
誰曾想劉生鐵覺得父親偏袒後母和弟弟,他一氣之下收拾細軟離家出走。他本想前去投奔娘舅家,可是在山林中迷路了,正當他饑寒碌碌的時候,迎面走來一個面熟的人。
此人正是老木匠,老木匠認得劉生鐵,見他一個半大不小的孩子跑到山林裡有些奇怪。細問之下,才知道劉生鐵是被後母欺淩偷偷跑出來的。
「你今後有何打算?」,老木匠慈愛地問道,劉生鐵搖了搖頭。
「既然如此,我便收你為徒好了。從今以後,你便跟著我。」老木匠揪著鬍子說道。
劉生鐵當即行了拜師禮,他勤快地幫老木匠背起了工具包,一老一小往小鎮上走去。
一年又復一年,劉生鐵跟隨老木匠走南闖北,途中領略山川美景之餘,在老木匠的悉心教導下,劉生鐵學得各地木匠的精湛的手藝。
夏末秋初,師徒二人來到一個叫山平鎮的地方。老木匠突發疾病牙口緊閉昏迷不醒,劉生鐵趕忙背著老木匠前往小鎮上的醫館。
郎中是個雙鬢花白的老者,小鎮上的人喊他為王郎中。王郎中替老木匠把脈之後,躊躇說道:「你回去準備後事吧。」
王郎中問劉生鐵和老木匠是什麼關係?劉生鐵一五一十地回答道。說到傷心處,劉生鐵鼻子一酸,嚎啕大哭起來。
「我不被後母所容,是師父大發慈悲收留我,若是沒有他老人家,我此時早就在山林中亡故了。」
王郎中聞言歎息一聲說出實情,他說老木匠已經病入膏肓,若是繼續救治並不會好轉只是續命罷了,但是這續命的錢屬實很昂貴。
劉生鐵毫不猶豫地說道:「我不怕花錢,只要師父能活一天,我就是砸鍋賣鐵也會湊到藥錢。」
王郎中歎息一聲,他說道:「盡人事,聽天命吧。」,他向後院喊了一聲,不一會兒,一個和劉生鐵年紀相仿的少年走了出來。
少年叫王中林是王郎中的兒子,王郎中吩咐少年在後院收拾出一間屋子將老木匠安頓下來。
從此以後,劉生鐵就在小鎮住了下來,一邊幹活一邊照顧老木匠。
為了省錢替老木匠買藥,劉生鐵就在郊外租了一間四處漏風的茅草屋,每天吃一頓飯,涼水就著鹹菜充饑。
小鎮不大,一眼就能望到底,因此木匠活很少。閒暇之餘,劉生鐵就去山裡打柴,捆紮好挑到小鎮上去賣錢。
轉下五年過去,老木匠依舊在醫館昏迷。月底的最後一天是劉生鐵去醫館送藥費的日子,劉生鐵如約前往。
今日醫館難得清閒,王郎中正在給院中的花草澆水,劉生鐵上前打了聲招呼。
「生鐵來了啊。」,王郎中放下手中的葫蘆瓢笑著說道。
劉生鐵規規矩矩地向王郎中行禮,王郎中察覺劉生鐵比上次見面又憔悴了。
王郎中善意提醒道:「生鐵,你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
劉生鐵知道王郎中是想讓他不要給老木匠續命了,其實和王郎中一樣想法的人有很多,小鎮上的人都聽說了劉生鐵省吃儉用救治師父的事蹟,旁人見他這般孝順都很感動。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是劉鐵山不嫌棄惡臭,每天幫老木匠換洗衣衫屬實辛苦。旁人勸他該放手了,可是劉生鐵堅決不同意,他說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哪有兒子盼望父親早亡的道理?」
眾人見他這樣固執也只能在一旁唏噓,今日就連見慣生死的王郎中都不忍心看下去了,這才出言相勸,並非是王郎中心狠,若是長此以往下去,劉生鐵活不過三十五歲就要累死了。
這幾年劉生鐵為了賺錢過度勞累又吃不好,如今眼眶凹陷,嘴唇發紫毫無氣色。
「你這般省吃儉用不憐惜自己,怕是再過幾個月,你倒是先投胎去了。」,王郎中嗔怪道。
小鎮上多數是務農的莊稼人,眾人就指著地裡的糧食糊口。可是近兩年不知何故,每到秋收的日子,小鎮都會遭遇蝗蟲過境的襲擾,以至於糧食顆粒無收。
莊稼人都揭不開鍋了,哪有閒錢請木匠打新傢俱或是修繕?眾人都恨不得一個銅板掰開成兩個來用。
劉生鐵見小鎮沒有生意迫不得已只能往更遠的小鎮找活幹,可是方圓百里的情形如同山平鎮一樣都受蟲災,他只得去更遠的地方。
為了賺些三瓜兩棗,每日往返在路上的時間都比幹活的時間長。他隔三差五就要換一雙草鞋。
劉生鐵感激王郎中的提醒,可是他就是捨不得老木匠就這樣離開。
「王叔,我還能堅持。」,劉生鐵笑著露出雪白的牙齒。
山平鎮並不富裕,醫館往來的又都是相熟的街坊四鄰。王郎中給人瞧病只收些微薄的診費,有時遇到窮人來瞧病,他還會施捨藥材分文不取。
這幾年相處下來,劉生鐵和王郎中一家相熟了,他更是和王郎中的兒子王中林成了好友。
王中林秉性善良,見劉生鐵賺錢不容易,經常將家中珍貴的藥材給老木匠補身體。王郎中看在眼裡卻不點破,想著能幫就幫一把。
劉生鐵也是投桃報李,每個月除了給醫館送藥費以外,還送十擔柴火。
兩人閒聊時,同王中林一起上山采藥的學徒驚慌失措地跑了進來。
「師父不好了,師兄失足跌下懸崖了!」,學徒哭喊著。
這就像個晴天霹靂將王郎中的心窩砸出一個窟窿,他哀嚎一聲踉蹌幾步差點摔在地上,幸好在一旁的劉生鐵眼疾手快將他扶住。
「王叔先別急,我常在山裡打柴,讓學徒領著我去事發地查看,您去找些相熟的鄉親隨後趕來就是。」,劉生鐵用餘光瞥了一眼學徒說道。
就這樣,學徒帶著劉生鐵前往事發地,路上學徒把事情經過娓娓道來。昨夜下過雨,山道泥濘不堪,王中林就帶著學徒往山林中走去,他要尋一味藥材。
藥材生長在懸崖邊,王中林擔心學徒安危就讓其留在半山腰,隨後一個人前往。不知過了多久,學徒左等右等沒見王中林下山,這才擔心起來,他沿著腳印一路尋到懸崖邊。
只見峭壁上有一處塌陷的地方,地上還有一隻沾滿泥巴的布鞋。學徒大著膽子往峭壁下看,只覺得頭暈眼花,懸崖下方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學徒知道王中林定是采藥時不小心失足落下懸崖,這才驚慌失措
跑回醫館報信。
劉生鐵這幾年將山平鎮周邊的大山走遍了,對地形很是熟悉,兩人來到事發地,確實如學徒所說的一樣,峭壁邊緣有一處人為踩踏的地方。
他對學徒說道:「你在此處等候鄉親們,我抄近道下懸崖去找中林。」
就這樣,劉生鐵不顧安危,隻身一人跑去懸崖下方的竹林裡。此地人煙稀少雜草高過膝蓋,鋒利的野草根莖在劉生鐵身上劃出一道道血口,汗水一出,讓他疼
咬牙切齒。
轉下天色已黑,鄉親們已經點燃火把,會同劉生鐵在林子裡尋找王中林。王郎中在小鎮上人緣好,但凡在家的青壯年都來幫忙尋人。
只是,眼看林子都要搜遍了都沒有看到人影。人人都已經精疲力盡,就在這時候,有人在地上發現一灘血漬。
「傳聞林中有狼,莫不是王中林遇到狼了?」,有人小心翼翼說道。
王郎中見到血漬後已經心灰意冷,「兒啊,我可憐的兒啊!」,王郎中的哀嚎在林中響起來。眾人見狀只好陸續下山,只有劉生鐵還站在原地。
劉生鐵察覺到血漬周邊還有幾處很淺的腳印,因為下過雨,不仔細看是察覺不到的。
劉生鐵對王郎中說道:「王叔,你先下山,我反正無事睡不著,就在林中轉轉。」
「胡鬧!中林就在此地遭遇狼襲,你怎可一人在山林中快隨我下山。」,王郎中惱怒道。
劉生鐵見王郎中生氣就把實情告知,「王叔,我覺得中林應當是還活著,我想在找找。」
「哎,中林沒有白交你這個朋友。」,王郎中心知劉生鐵一片好意,見他為了兒子不顧安危在山林中奔走百感交集。
目送王郎中下山的劉生鐵,轉身進入林子深處。他常年幹木匠活,練得火眼金睛,在黑夜裡行走如同白晝似的。
跨過一個山坡,眼前竟然是個山谷。劉生鐵大著膽子走了進去,夜鶯在樹杈中咕咕鳴叫,四處都是一些數不出名字的花草。
劉生鐵往裡走了半盞茶的功夫,突然見到一個農舍,屋子裡亮著燭火。他剛要上前,突然躥出一個黑影,嚇得劉生鐵後背發涼。
原來,黑影是一隻大狼狗,只見它朝劉生鐵狂吠。這時候,從屋子裡走出來一位老翁。他雙鬢花白,身穿粗布麻衣綁著腿。
「你是何人?來此地做甚?」,老翁一聲令下,大狼狗乖乖的蹲坐在一旁,虎視眈眈的看著劉生鐵。
「我是山平鎮的木匠,來此是為了尋找從懸崖上不慎跌落到谷底的好友。不知老人家可否發現一個受傷的人?」,劉生鐵問道。
老翁回頭望了一眼農舍,揪著鬍子說道:「巧了,你說的那個好友正在屋內呢。」
這時候,從老翁的身後走出來一位女子,只見她未施粉黛,卻生得國色天香。她輕啟貝齒說道:「敢問小哥是叫劉生鐵嗎?」
「姑娘怎會知道在下的名字?」,劉生鐵奇怪問道。
女子展顏一笑,側身對老翁說道:「溫伯別擔心,他不是壞人。’,緊接著女子請劉生鐵進了屋子。
只見屋內藥味很重,裡屋的床榻上王中林正躺在上面,「中林兄,見到你真是太好了!」
王中林艱難的坐起來起來,他搖頭歎息一聲,說道:「都怪我貪心,要取懸崖旁的一味草藥,結果踩踏了壁石,若不是秀蘭姑娘出手相助,我就成了餓狼腹中的食物。」
懸崖看似很深,但是峭壁之下每隔一段地方有些樹冠,王中林跌落懸崖的時候,正是這些樹冠卸力才讓他沒被摔死。
王中林跌落到林中後,因身上有劃傷血腥味引來林中惡狼。搏鬥的時候,秀蘭和溫伯正在附近,他們聽到打鬥聲趕忙前來,這才救下王中林。
王中林熟讀醫書,讓溫伯找了一些好辨認的藥草治傷。閒暇之時,王中林就和秀蘭聊了起來。
「乍看之下,秀蘭姑娘助人為樂的品行和我的好友劉生鐵很相似。」
「敢問王公子口中的劉生鐵做了何事?能讓你如此推心置腹!」,秀蘭好奇的問道。
於是,王中林就把劉生鐵省吃儉用贍養老木匠的事蹟說了出來。就這樣,秀蘭的心中記下了劉生鐵的名字。在她聽到陌生男子自稱是王中林好友的時候,就將劉生鐵的名字脫口而出。
劉生鐵知道秀蘭救了好友的性命對其感恩戴德,秀蘭捂嘴笑道:「我恰好路過舉手之勞罷了。想必你還沒吃飯吧,我已經讓溫伯去做了。今夜就在此住下,明日再帶王公子下山救治。」
目送秀蘭離開後,劉生鐵就問起王中林可知秀蘭為何會住在此地。並非是劉生鐵喜歡管閒事,只是他想到一個弱女子隱居在深山老林中有些匪夷所思罷了。
王中林歎息一聲說道:「秀蘭姑娘也是個可憐人。」
秀蘭是京師人士,原本她出生在鹽商世家,奈何家中伯父犯事牽連家族,以至於男丁盡數獲罪下獄。秀蘭是外室所生,被主母所不容無法隨父姓,為此逃過一劫。
她的父親有愧這個女兒,事發時讓溫伯替他照顧秀蘭。就這樣主僕二人來到山谷過上隱居的生活。
吃過飯,劉生鐵困意襲來早早就休息了,一夜無話。到了第二日,劉生鐵辭別秀蘭主僕二人,他背著王中林回小鎮。
回到醫館,王郎中見兒子平安無事老淚縱橫。他對劉生鐵千恩萬謝,弄得劉生鐵手足無措。
就這樣,王中林在家中修養,偶爾會寄信到山谷給秀蘭,而劉生鐵繼續幹活賺錢救治老木匠、
日子就這樣平平淡淡過著,幾個月後,王中林突然對劉生鐵說他要成親了,新娘子是秀蘭。
劉生鐵並不覺得奇怪,兩人本就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對。他誠心的說了幾句祝福的話。
一個月後,王中林和秀蘭拜堂成親喜結連理,婚後不久秀蘭就誕下一個兒子,夫婦兩個人感情很好。王郎中見兒子成家了,就將醫館交給他打理,自己當起了甩手裝櫃。
在王家洋溢幸福的時候,劉生鐵一個人孤零零的蜷縮在茅屋裡傷心流淚。老木匠最終還是到了藥石無醫撒手人寰的地步。
就在幾天前,老木匠與世長辭作古了。劉生鐵安葬好老木匠以後,一個人在茅草屋裡待了四五天沒出門。
王中林和秀蘭來探望過他,只是他說什麼都不願意開門見客,惹惱了王中林。
「你總說老木匠對你寄予厚望,可他過世沒多久,你就躲在屋子裡自暴自棄,你捫心自問對得起老木匠嗎?」,秀蘭在一旁拉住怒火中燒的王中林。
王中林見屋內沒有動靜,他生氣的對妻子秀蘭說:「娘子,咱們走!我沒有這樣懦弱的好友。」
正當王中林要走的時候,屋子打開了,鬍子拉碴的劉生鐵從屋子裡出來。王中林見他雙眼通紅,滿臉憔悴的樣子,鼻子一酸不自覺哭了起來。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劉生鐵十二歲遭遇變故,不被家裡所容逃出來了。天大地大無竟然無容生之處。是老木匠收留了他,傳他安身立命的本事,教他做人的道理,以免他因為仇恨誤入歧途。
劉生鐵曉得老木匠死後,他就再也沒有避風港了,家毀了。
王林中默默走了上去,他抱住劉生鐵就像哥哥對待弟弟一般,輕輕拍打著他的後背,說道:「我知道你心中難過,以後我就是你的家人,王家隨時向你敞開大門。」
興許是王中林的話起了作用,劉生鐵的情緒平靜下來,他腦袋一歪昏了過去。自從老木匠去世以後他就沒有合過眼。
王中林連忙替他把脈,俄頃,就聽到劉生鐵的鼾聲,他苦笑道:「總算是把人救回來了。」
他曉得劉生鐵這幾年為了照顧老木匠操勞過度身體不好,提著一口氣挺到現在,如今老木匠去世,這口氣卸了精氣神也就垮了必然有場大病,若是他一直這般自暴自棄,縱使事後服下金丹妙藥也於事無補了。
劉生鐵睡了三天三夜,又加之發高燒說胡話,期間都是王中林和秀蘭照顧。
好在劉生鐵的底子好,在王中興的調理下沒過幾天就生龍活虎了。
這日傍晚,大家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劉生鐵對王中林說道:「明日我就要離開山平鎮去師父的老家報喪了。」
老木匠的家鄉在雲南,他家中尚有一個弟弟在世,按習俗客死異鄉的人需要將遺骸落葉歸根,只是老木匠曾說過不願意回鄉,死在何處就埋在何處。
劉生鐵只好遵其遺言照辦,只是報喪一事需要親自跑一趟,何時歸來又是個難以定的日子。
王中林聞言點了點頭,說道:「死者為大,路上注意安全,你速去速回。」
第二日拂曉,劉生鐵背上行李離開了小鎮,王中林和抱著孩子的秀蘭在路口相送。
歷經三個月,劉生鐵終於來到老木匠的故鄉清河鎮。他的弟弟得知兄長身故後連連搖頭歎息。
劉生鐵將心中的疑惑問了出來,為何老木匠至死都不願意回鄉?老木匠的弟弟說出了真相,老木匠本名叫張繼祖,弟弟叫張繼業,父輩皆是木匠一行的翹楚。
張繼祖從小就爭強好勝,仗著木匠手藝好,桀驁不馴目中無人。他和弟弟同時喜歡上一個女子,兩人為此相約比試一番,誰輸了就離開小鎮今生不得踏入一步。
原本張繼祖以為勝券在握,誰曾想弟弟張繼業一直都是隱藏實力,這場比試哥哥張繼祖輸的很慘。張繼祖問弟弟這些年為何一直藏拙?
弟弟說:「我們是親生兄弟,誰強誰弱有何關係?」,弟弟的一番話讓張繼祖羞愧難當,自此遠赴他鄉,再也沒有回來了。
張繼業見劉生鐵是哥哥的關門弟子,就盛情挽留他在清河鎮住下。劉生鐵是個坐不住的人就跟著張繼業幹活,一段時間相處下來,兩人配合默契,劉生鐵也學得了一些手藝。
就這樣,轉眼過了兩年,劉生鐵常常寫信給王中林將清河鎮發生的事情都告訴他。起初是王中林執筆回信,後來是秀蘭代回。
原來,王中林去省城開了一間新醫館,平時比較忙就由王中林口述,秀蘭代寫。
看著秀蘭娟秀的字體,劉生鐵暗道:「真是人字如其人。」
突然,劉生鐵寄回去的信猶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這讓劉生鐵很是擔心,深怕王中林遇上什麼難事。夜裡,劉生鐵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王中林讓他照顧秀蘭,還說什麼娶了秀蘭必定有重謝。
這番匪夷所思的夢,讓劉生鐵心慌不已,他總覺得好友遇到難事。於是,第二日,他和張繼業打了一聲招呼趕回山平鎮。
舟車勞頓歷時數月,劉生鐵鬍子拉碴趕回山平鎮。他徑直來到醫館,只見此處不知何時變成了酒樓,他趕忙問相熟的人到底發生何事?
原來,一年前王中林在省城開了新醫館後,生意變得越發紅火。某日,富甲一方的趙員外請王中林去府中替他兒子瞧病。
結果,命沒有敲好,孩子也為此隕命。事後,追查下來是一味藥材以次充好失了藥性。雖說是醫館的夥計中飽私囊,可是王中林難辭其咎。
王中林愧疚難當,加之操勞過度,導致跌落山崖時的舊疾復發沒過幾天就病故了。趙員外飽受喪子之痛,他見秀蘭容貌嬌媚竟然心生覬覦之心,想方設法讓秀蘭同意改嫁。
秀蘭知道趙員外不會善罷甘休,於是她賣掉醫館帶著兒子回到山谷避禍。為了怕暴露藏身之地,她這才沒有和劉生鐵聯繫。
劉生鐵趕去王中林的墳前祭拜,「中林兄,數年不見,你和我已經陰陽兩隔,真是造化弄人啊。」
「啊,是生鐵兄弟嗎?」,此時劉生鐵的身後傳來女子熟悉的嗓音,他擦乾眼淚轉過身見是秀蘭背著二歲的孩子王然。
兩人四目相望,秀蘭悲從中來。她見到劉生鐵就像是看到久違的家人,心中頓時有了主心骨。
「嫂子,你和侄兒這些日子過的好嗎?」,
秀蘭歎息一聲,說道:「自從中林去世後,旁人總在背後呱躁我是個不祥的女子。我知道這些都是趙員外編排出來的把戲,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嫁給他,實在是沒辦法,我只能躲進山谷裡。」
可是,張員外緊追不捨,最近不知從哪裡得知秀蘭的藏身地,已經開始上門騷擾了。這讓秀蘭厭惡極了,她本想今日祭拜過丈夫後帶著兒子遠走高飛。
回到山谷後,劉生鐵見到了溫伯,只見溫伯已經淚流滿面,「生鐵啊,求你想辦法救救我家小姐吧,那個趙員外要強娶小姐為妾啊。」
此時,秀蘭端來茶水,她問道:「你怎麼突然回山平鎮了?」
劉生鐵聞言老臉一紅,躊躇半響一五一十的把夢境中王中林對他說的話復述了一遍。
事後,溫伯和秀蘭驚愕不已,秀蘭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語,溫伯確是一臉欣喜的看向劉生鐵,就像是老丈人看女婿。
劉生鐵以為秀蘭是在生氣,他趕緊起身作揖道歉。可是,秀蘭接下來的一番話,卻讓劉生鐵不知所措。
「我同意嫁給你,興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秀蘭算了一下劉生鐵夢見王中林的時間,正是王中林頭七的日子。那一日,秀蘭也夢到了去世的王中林,他在夢中提醒秀蘭小心趙員外的報復,說是若想逃過此劫必須嫁給劉生鐵。
因為這個夢,秀蘭覺得很荒唐,因此不願意繼續給劉生鐵寫信,怕他誤會自己是個壞女人。
可是,今日聽聞劉生鐵也做了一個類似的夢。她才曉得這興許是王中林故意為之。
秀蘭知道孩子只有二歲,加之虎視眈眈的趙員外,她一個弱女子無法立身何來談撫養孩子呢?可是嫁給旁人,又不知根知底,將來對孩子苛責這麼辦?
思來想去劉生鐵是最好的選擇,他不僅是王中林生前好友,更是品行端正是個好人。
劉生鐵說道:「秀蘭放心,今後我一定會好好照顧你們母子的。」
就這樣,劉生鐵和秀蘭拜堂成親喜結連理。這件事傳到趙員外耳朵裡,他勃然大怒要找劉生鐵的麻煩,殊不知趙家的麻煩來了。
趙員外氣勢洶洶的找到劉生鐵,正當他踹開院門的時候,只見院中坐著一位身穿錦衣的男子,身後站著縣衙捕頭。
男子見到趙員外後,陰沉著臉說道:「他就是趙員外?」
身旁的捕頭回稟道:「回劉大人,此人就是趙員外。」
原來男子竟然是新上任的知縣大人劉生民,正是劉生鐵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時隔多年,劉父認識到過錯,四處打聽長子的下落。
這時,劉生民赴任聽聞小鎮上一個木匠娶了好友的娘子頓時覺得稀奇。他擔心木匠是別有用心,仔細盤問後才發現木匠竟是劉生鐵!
於是,劉生民帶著捕頭趕往山平鎮見哥哥,兄弟之間血濃于水,很快就冰釋前嫌,劉生鐵說出了難處。正巧趙員外上門鬧事,劉生民見哥哥被此人欺淩,立刻命捕頭將鬧事諸人押往縣衙。
審問之下,那些平日被趙員外欺負的百姓都勇敢站出來揭發他做過的惡事。事後,趙員外為了賠償受害人散盡家財,最終窮困潦倒的過一生。
某日,秀蘭突然像是想起什麼,她拾起榔頭跑到廚房,將水缸砸破,只見滿地碎片中出現一個木盒子,她趕緊叫來劉生鐵。
秀蘭對他說那日王中林托夢時還說了一件事,說是水缸中有寶物,若是劉生鐵回來就將其交給他,秀蘭這些日 子一直擔驚受怕就忘了這件事。
她打開木盒見裡面是有二十多根金條,心中明白這是王家幾代人的積蓄。
「這些金條我們一根也不許動,將來都留給孩子。對我來說這輩子能娶到你,就是老天爺賞賜給我的最大寶物。」,劉生鐵鄭重說道。
秀蘭聞言很感動,她將頭倚靠在劉生鐵的肩膀上,「能夠嫁給你也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為了不讓王然受委屈,劉生鐵並沒有和秀蘭生育自己的孩子。長大後的王然對繼父十分尊敬,夫婦二人一生行善積德,一家三口平安順遂。
(故事完)
小樹說:善良之人必有福報,老木匠收留了無家可歸的劉生鐵,傳其本領教他做人。劉生鐵知恩圖報,義無反顧的照顧昏迷不醒的老木匠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正可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王家父子心善,懸壺濟世周濟鄉鄰。王中林誠心待人,換來劉生鐵不顧安危在山林中尋找跌落山崖的王中林。你誠心對別人好,別人自然會真心待你,
投之以桃,報之以禮。
劉生鐵尊重王中林,疼惜秀蘭母子,他並沒有貪圖王家的財寶,而是盡數交給王然。為此徹底讓秀蘭感動,並受到王然的尊敬。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