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有四位「輔漢將軍」,一位北伐中原,一位被諸葛亮罷官

天空之城 2021/11/24 檢舉 我要評論

在三國時期,武將的官職,主要分為重號將軍和雜號將軍這兩個類型。其中,重號將軍包括了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四方將軍等高級的武將官職。

雖然重號將軍的地位十分顯赫,可是,這些官職的數量相對有限,難以冊封給眾多立下戰功的武將。因此,設立相對靈活的雜號將軍,在三國時期得到了廣泛的冊封。比如關羽擔任的蕩寇將軍,張飛擔任的征虜將軍,趙雲擔任的翊軍將軍,都屬于雜號將軍的范圍。

在此背景下,對于筆者今天要說的輔漢將軍,就是一個始于東漢時期的雜號將軍。在此之後,致力于匡扶漢室的蜀漢,也冊封了四位輔漢將軍,也即希望他們能夠發揮匡扶漢室的作用。

一、李嚴

首先,蜀漢第一位輔漢將軍是李嚴。李嚴出自荊州之地,原本是荊州牧劉表的麾下。當然,李嚴在劉表麾下的時候,只能說是默默無聞的。西元208年,李嚴來到益州,又成為劉璋的部下。西元214年,劉備平定益州後,李嚴開始為劉備效力。西元218年,在劉備發動漢中之戰的時候,李嚴因為平定了益州的叛亂,所以被劉備冊封為輔漢將軍,並繼續擔任太守等官職。而這,也為李嚴成為劉備的托孤大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西元220年,孫權派遣呂蒙偷襲荊州,並斬殺了關羽。西元221年,劉備率軍征討東吳,從而發動了夷陵之戰。西元222年,劉備被陸遜擊敗,撤退到永安白帝城。在此背景下,李嚴和諸葛亮來到永安,成為劉備的托孤大臣。西元223年,劉備離去後,後主劉禪即位,李嚴以尚書令的身份,繼續鎮守永安。

不過,到了西元231年,因為李嚴阻撓諸葛亮北伐中原,所以,後者上奏劉禪,罷免了李嚴的官職,並將他流放到了梓潼郡。到了西元234年,得知諸葛亮病去的消息後,李嚴也鬱鬱而終。對此,在筆者看來,劉禪即位後,李嚴試圖和諸葛亮爭奪大權,甚至為此破壞蜀漢的北伐大業。從這一角度來看,李嚴最終的結局,只能說是咎由自取了。

二、張裔

其次,第二位輔漢將軍是張裔。張裔研究《公羊春秋》,廣泛涉獵《史記》、《漢書》。汝南人許文休進入蜀地後,認為張裔幹練敏捷,是中原一帶像鐘繇一類的人物。劉璋時期,張裔被薦舉為孝廉,擔任魚複縣的縣令等官職。益州之戰爆發時,劉璋授予張裔軍隊,讓他在德陽一帶抵禦張飛,結果張裔兵敗,退回成都。張裔作為劉璋的信使前往會見劉備,劉備答應他一定對劉璋以禮相待並安撫劉璋的部下,張裔回到成都,于是開城歡迎劉備,劉備任命張裔為巴郡太守,張裔回成都後擔任司金中郎將,負責農具、兵器的製造。

西元223年,劉禪即位後,張裔在丞相府擔任官職。西元227年,諸葛亮來到漢中,準備北伐中原,而張裔則是留守成都,並被加封為輔漢將軍。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張裔在西元230年就離去了。張裔病去後,他的兒子張毣繼承他的爵位,歷任三個郡的郡守和監軍。張毣的弟弟張郁,任太子中庶子。

三、孟琰

再者,第三位輔漢將軍是孟琰。孟琰出自南中地區,和孟獲來自同一個部落。西元223年,劉備病去後,南中地區出現了叛亂。當然,因為蜀漢的國力受到損傷,諸葛亮沒有立即征討南中。到了西元225年,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後,諸葛亮親自率軍平定了南中,不僅獲得了孟獲等人的歸順,還將孟琰徵召到自己麾下。

自西元228年開始,孟琰跟隨諸葛亮北伐中原,因為立下了戰功,所以獲得了輔漢將軍這一官職。不過,因為史料的匱乏,孟琰的結局,沒有比較明確的說法,也即屬于下落不明的情況。

四、姜維

最後,第四位輔漢將軍是姜維。姜維原本在魏國擔任官職,西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雖然馬謖失守街亭,這導致蜀漢北伐功虧一簣。但是,獲得了姜維的歸降,還是讓諸葛亮非常欣慰。自此之後,姜維因為受到了諸葛亮的器重,得以在蜀漢平步青雲。西元234年,諸葛亮病去後,蜀漢大軍向漢中地區撤退。在此期間,姜維擊退了嘗試追擊的司馬懿,所以被劉禪冊封為輔漢將軍。

延熙元年(238年),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軍漢中,蔣琬以姜維為營司馬,率領偏軍多次西入羌中作戰。西元243年,姜維被晉升為鎮西大將軍。延熙九年(246年),姜維率軍進攻隴西,擊敗魏將郭淮、夏侯霸等。

西元256年,在蔣琬、費禕等人離去後,姜維更是獲得了大將軍這一官職。到了這個時候,姜維作為蜀漢的武將之首,得以更加頻繁的北伐中原。誠然,在和曹魏的作戰中,姜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因為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姜維多次北伐,還是消耗了蜀漢的國力,並引起了益州本地士族的反對。

西元262年,姜維最後一次北伐中原,結果被鄧艾擊敗,再加上宦官黃皓的誣陷,這促使姜維在遝中屯田,不敢回到成都。一年後,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包圍了成都,並迫使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值得注意的是,在蜀漢滅亡後,姜維假意歸降鐘會,並勸說他起兵造反,從而渾水摸魚。但是,到了西元264年,鐘會和姜維都被亂兵所除,這樣的結局,無疑是比較淒涼的。

用戶評論